近年來,對語文教學“低效”的批判不絕于耳,以南開大學的徐江措辭最為嚴厲?!拔乙鞔_地說不是考試體制造成今日語文教學的被動局面,語文教學質(zhì)量搞不上去歸根結(jié)底是語文界對自己的教學缺少理性認識,換句話說,人們還不能進行理性教學。”[1]“語文教學其實存在兩個基本問題——該教的教得不太好,不該教的教得又太多。”[2]由于矛頭對準整個語文界,所以“樹敵”過多,許多一線語文教師都積極發(fā)文進行“反批判”。但實際上,中學語文教學存在“少、慢、差、費”的現(xiàn)象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呂叔湘先生說過:“十年時間(指20世紀70年代實行的全日制中小學教育),2700多個課時,用來學習國文,卻有大多數(shù)不過關(guān),豈非咄咄怪事?!盵3]呂叔湘先生道出了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嚴重程度,的確令人深思。
當前,“新課改”已實施幾個年頭了,也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我國語文教學突破性的建設成就仍不大,語文教學“少、慢、差、費”的現(xiàn)象沒有得到根本緩解。那么,造成語文教學低效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沒有“讀書”的語文課堂。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闭Z文課是要讀書的,而現(xiàn)在不少的語文課堂,由于課時少,語文教師為了趕進度,很少在課堂上讓學生讀完全文,甚至讀完一個完整段落的時間也沒有安排,整堂課都在緊張地進行段落層次、優(yōu)美字句的講解。特別是公開課、觀摩課等教學中,教師為了增加課堂的熱烈氣氛,頻繁地進行各種各樣的“小組活動”,進行沒完沒了、不知所云的“探討”!他們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簡單地異化為形式上的“小組活動”。學生們連課文都沒有讀一遍,如何進行“探究”?語文課堂是一個過程,這一過程要實實在在,而不在于它的形式與熱鬧、喧囂與沸騰。所以,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整堂課都是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完全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也就難有獨特見解。
二是毫無價值地分析問答?!伴喿x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盵4]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就是教師的分析講解過多,而且教師的分析講解存在兩大問題。第一,教師的分析沒有個性,完全是把教參和一些教輔資料上的解答,一字不改地背誦給學生,還有很多老師干脆是照本宣科,直接拿著教參讀,完全沒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我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因為學生的知識儲備、經(jīng)歷等各種因素的不同,那么對同一篇課文的理解就不同。這種把“標準答案”強加給學生的教學模式,完全抹殺了學生的個性,束縛了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第二,教師分析與以前相比少了,老師的提問多了。從表面看,提問多了,這是好事,是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一種表現(xiàn),但實際上,“這些問題都不是學生探究中自然產(chǎn)生并提出的,而是教師事先設計好的;師與生之間、生與生之間,缺乏深層思維的碰撞,相互間缺乏觀點的批判與借鑒。課堂上看似啟發(fā)探究,其實教師并未真正的‘啟;學生雖然有‘發(fā),卻只能“發(fā)”教師所需要的‘發(fā)”[5]。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損害更大。它既是對學生和教師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的根本性損害,又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基礎的喪失。
三是主次顛倒地尋章摘句?!罢Z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盵6]在語文知識的積累方面,一些教師千方百計地孤立地讓學生在文中尋找美詞、美句,而閱讀課文卻成了次要工作,閱讀成了依附在尋找優(yōu)美字句的皮毛,整堂課學生只做一件事——把字詞句摘抄到本子上。整堂課學生都是不停地翻書,前翻后翻、上看下看、左顧右盼,你找一個,我找兩個,看看誰找得最多。好像誰找得多,誰的收獲就大似的。如果只記在本子上,而沒有裝到肚子里,記在腦子里,也就不能成為自己的知識,轉(zhuǎn)化成能力,運用更無從談起。語文課應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而不是讓學生僅僅找到幾個詞語、幾個句子,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完全違背了教學規(guī)律和要求。一個很美的字詞和句子,如果脫離不了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放在另外的地方,就不一定美?!读纸填^風雪山神廟》開篇兩次寫到一個“緊”字:“那雪正下得緊”,“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這兩個“緊”字,不僅突出了風大雪猛的環(huán)境特點,同時還暗示出林沖的處境越來越危險,形勢越來越嚴峻,而林沖又全然不知,這就使得讀者的心隨著雪下得緊而感到無比緊張,都替林沖捏把汗。如果這個“緊”,離開這個語境,放到別的地方,也就造不出這種緊張氣氛了,也就無美感可言了。不整體把握文本,只是讓學生找自己最喜歡的字詞和句子,這樣的學習方法,難免斷章取義、曲解文義,學生也就體會不到審美的樂趣,時間一長,學生也會漸漸失去了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和愛好。
四是評價語言的匱乏死板。課堂上經(jīng)常聽到教師對學生的贊揚:“回答得都很到位”,“同學們說得非常好”,“非常透徹,很全面”,“非常精彩”。這類贊賞是好的,體現(xiàn)了一種新型的師生關(guān)系,讓學生享受到了成功,感受到了愉悅。但這種做法顯然有點矯枉過正。我們提倡以表揚學生為主,但不能對學生的錯誤回答也給予肯定。教師對學生的稱贊,要因時、因人、因地而異,因?qū)W生的不同表現(xiàn)而有所不同,而不是格式化,一味地稱贊。如有一位老師講授《孔乙已》。老師問:“孔乙己的命運是悲劇性的,可小說為什么多次寫到孔乙己的笑?”學生1:“孔乙己性格迂腐,讓人好笑?!睂W生2:“孔乙己很老實,眾人都取笑他?!睂W生3:“作者寫笑是為了更加深刻地反襯孔乙己的悲?!苯處熀唵握f:“各位同學回答得都很好?!焙茱@然,這樣的評價過于籠統(tǒng),給學生造成認識上的混亂,學生們不知道三位同學誰回答得對。
以上是在語文課堂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找到“病根”,便能很好地解決問題,提高教學效益?!案咝У恼Z文課堂教學”歷來都是奮戰(zhàn)在教學一線的語文教師所不懈追求的。如何探索更好的教學方式,筆者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方面:
一是啟發(fā)學生靈活地運用知識。高效課堂必須在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上進行。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還要提供理解知識用途的條件,使學生將書本知識化為解決學習、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有效手段。要努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提供從各個方面看待所學知識的機會。例如,文學和藝術(shù)修養(yǎng)會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和想象,大自然的無窮奧秘會使學生產(chǎn)生探索的興趣,了解背后所凝結(jié)的歷史、觀念和方法等。endprint
二是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方式看待問題。只有靈活地運用現(xiàn)有知識,并以自己的方式接近生活實際,才能提出問題,并能以全面的態(tài)度對待問題,最終更好地解決問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對待所學知識的態(tài)度,了解所學知識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作用及用途,然后啟發(fā)他們表達并提高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對一事一物的觀點,最終形成以自己的方式看待問題的風格。
三是提高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薄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睂W生有了疑問才會進一步思考問題。真正有效的教學方式,就是讓學生學會質(zhì)疑,學會能提出更多的問題。筆者在教授《讀〈伊索寓言〉》時,先以“伊索寓言的寓意、錢鐘書的解讀、我的解讀”,總領九則寓言故事,然后引導學生,發(fā)掘內(nèi)容,提升解讀空間。在“老婆子和母雞的故事”中,學生紛紛回答“我的解讀”的答案。學生1:“富人一般都很吝嗇?!睂W生2:“貪心不足蛇吞象,竹籃打水一場空?!睂W生3:“從老婆子的角度看,欲速則不達,適得其反?!蔽矣謫枴皳Q一個視點呢”?學生4:“老婆子為什么不科學養(yǎng)雞呢?為什么不多養(yǎng)些雞,讓很多雞下蛋?”學生5:“老婆子是一種失敗的探索,當此路不通的時候,應該再嘗試其他的方式?!痹谡n堂上,有針對性地設置符合教學目標的問題,通過訓練,進而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鼓勵并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質(zhì)疑、探究性思考,要敢于擺脫定向思維模式、敢于否定傳統(tǒng)習慣,不迷信書本答案、不盲從專家權(quán)威,善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堅持自己的看法。
四是注意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人格和動機。鼓勵學生善于表現(xiàn)自己,敢于與眾不同,在自己的想法與他人不同時,能夠堅持自己的觀點,并主動驗證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敢于面對困難、戰(zhàn)勝困難,積極累積戰(zhàn)勝困難的能力和方法。遇到不明情況和問題時,一方面努力探索,另一方面耐心等待問題明朗化,不能因急于求成而改變自己的觀點。在學習動機方面要努力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興趣,使他們對任務本身感興趣,而不是對完成任務后獲得的獎賞感興趣。
五是努力創(chuàng)造愉悅舒暢的心理氛圍。要在班級授課制中穿插小組教學。小組教學,可以互相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同齡之間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維經(jīng)驗,容易使學生獲得心理安全、心理自由。通過小組活動,在校內(nèi)外、課堂上下營造一種心理氛圍,使學生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不會受到打擊和嘲笑,主動驗證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時不會受到孤立。此外,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培育、評估和獎勵創(chuàng)新的校園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及社會環(huán)境,是十分必要的。
語文教學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性和科學性,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任務,它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思考、總結(jié)、創(chuàng)新,進而摸索出一條有效的教學路子。
參考文獻:
[1][2]徐江.中學語文“無效教學”批判 [J].人民教育,2005,(05).
[3]呂叔湘.當前語文教學中兩個迫切問題 [N].人民日報,1978—3—16.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于卓琳.課堂教學中的“虛假”現(xiàn)象透析[J].語文建設,2011,(03).
(曾產(chǎn) 河南省商丘市實驗中學 476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