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健
云嶺陳記陶藝 南京 210029
紫砂泥最適于用來塑造茶壺。明時李漁說:“茗注莫妙于砂,壺之精者,又莫過于陽羨。”又“壺必言宜興陶,較茶必用宜壺”,稱頌宜興紫砂壺是天下最為理想的茶具。
紫砂陶,是一種典型的手工藝陶器,是中國陶瓷藝苑中一顆璀璨的明珠。紫砂陶材料特殊,陶泥具有砂性,所制作的陶器內外均不施釉,制品燒成后,主要呈現(xiàn)紫紅色,因而被稱為紫砂。紫砂陶器成型工藝特別,手工成型是主要方法。其造型式樣極為豐富,陶器色澤古樸典雅,器物表面還常鐫刻詩文書畫作為裝飾,從而更加增添了造型的書卷氣息,成為一種具有高雅氣質和濃厚文化傳統(tǒng)的實用藝術品,從一個方面鮮明地反映了中華民族造型審美意識。
作為一種立體造型藝術,紫砂陶器有其獨特的造型形式。在紫砂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中,藝人們廣泛吸收了中國傳統(tǒng)藝術中各類造型藝術的精華,并十分貼切、有機地結合到紫砂的造型藝術中,使其更加完美,真可謂集百家之長,融于紫砂造型。
“美是自然物體各部分之間的一種秩序和結構;由于人性的本來的構造,由于習俗或是由于偶然的心情,這種秩序和結構適宜于使心靈感到快樂和滿足,這就是美的特征”。認識構成紫砂造型藝術特征的因素,首先須理解中國造型藝術的傳統(tǒng)精神。中國的陶瓷造型千百年來形成了獨特的造型風格,全面反映了華夏文化的精神風貌。新石器時代的彩陶造型,表現(xiàn)了一種成熟的追求完美的造型意念。完整被看作是最美好的,此種造型審美觀反映出了理念與情感的深切結合。中國傳統(tǒng)器物造型的構成,從來都有口、有頸、有肩、有腹、有底,無論造型形體的比例怎樣變化,但各部位之間的關系均交待的脈絡清晰,形體的轉換、過渡十分明確。這種造型意識和審美經(jīng)驗是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分不開的,是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在文化藝術上的反映。
在文學藝術和社會生活中我們都可以感受到這種意識的存在,體會到這種審美習俗深刻的影響。譬如《列子·湯問》篇中的《愚公移山》便是典型的例子。寓言開始講愚公決心搬山,并付之行動開始挖山,而且下決心子子孫孫挖下去,愚公的行動感動了上蒼,“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比绱私Y局,愚公得到好的報償,這種報償是被贊美的,是一種美。從這個例子可以感到,即使神話傳說,也說的有頭有尾,通過講故事表明人定勝天的思想,利用神話故事講述哲理,以極其浪漫的夸張手法,表述了一個現(xiàn)實主義的問題。這種傳統(tǒng)的哲學思想和審美意識,作為華夏文化的精華,滲透于民族文化中。不言而喻,這種完美的審美意識,反映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造型藝術中表現(xiàn)出來則為精神的物化,成為實實在在的追求完整的造型審美意識。紫砂在表現(xiàn)造型完整方面是盡善盡美的,出于實用功能的需要,對造型各部位的設計制造首先是為了使用。因此,設計合理、適合人們普遍的審美和使用習慣便成為首要考慮的問題。以歷史名壺“掇球壺”來分析,其造型體現(xiàn)了完整即美的中國傳統(tǒng)造型審美觀。掇球壺的造型構成基于圓球形態(tài),是這一基本形態(tài)不同體量、比例的組合。以造型構成基本方法將各種球形協(xié)調起來,組成掇球壺的基本形。無論從何種角度觀賞此壺,都能感到一種完整的美。正如法國哲學家笛卡兒所說“這種美不在某一特殊部分的閃爍,而在所有部分總起來看,彼此之間有一種恰到好處的協(xié)調和適中,沒有一部分突出到壓倒其它部分,以至失去其余部分的比例,損害全體結構的完美”。掇球壺的造型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這種意念。
紫砂造型表現(xiàn)出的氣韻生動是實實在在的,通過造型的變化,不同形態(tài)之間巧妙的過渡、有機的結合,以及細致合理的形態(tài)結構,表現(xiàn)出了不同氣勢,構成作品的個性,形成作品的氣韻。紫砂陶傳統(tǒng)的造型中有些非常著名的造型,歷經(jīng)數(shù)百年幾代匠師的苦心經(jīng)營,達到十分完善的境地。如邵大亨的掇只壺,造型完全以曲線形構成,每一結構,轉折變換微妙,整個壺體上沒有硬線角,全部采用曲線和緩過渡的形式,壺把、壺嘴和壺體以暗接的方式,從壺嘴到壺把,再從壺把回到壺嘴,造型只有曲面曲線的變化,一氣呵成,具有內在活力,令人感到靜中有動。壺的嘴部處理十分巧妙,可以點睛之筆相稱。
紫砂陶的另一特征,是它具有獨特的造型語言。那么什么是紫砂造型語言呢?就是紫砂造型由于特定的材料、成型工藝和制作方法、裝飾方法、欣賞使用習慣所形成的獨有風格特征。這其中包括兩方面:一是歷代設計制作者表現(xiàn)在紫砂造型當中的觀念、文化、性格與理想的沉淀,是一種內在美。二是一種實踐,是工藝技術方面的。由于紫砂泥可塑性好,以手工方式可以制成任何一種形態(tài)。多少年來它形成了獨特的成型方法,并使用專用工具。因此紫砂造型講究手工制成的線角“嚴正美”;表面潤澤光華、色調高雅的“材質美”;線形多變、曲直剛柔的“形態(tài)美”;造型完整統(tǒng)一的“整體美”。紫砂造型藝術如同繪畫當中的人體藝術,不需任何裝飾,展示的是自身質樸的美、純真的美。特殊的材質,特殊的造型,特殊的成型方法構成了紫砂造型語言,也就是紫砂的韻味。
另一構成紫砂審美特征的是文化因素。將書法、篆刻、繪畫集于一體,表現(xiàn)在紫砂壺上是集中了中國文化精粹。中國書法龍飛鳳舞的線條組合,表面了特殊韻律;中國畫精心的布局與章法,反映了中國的哲學思想;篆刻的斑駁古拙所形成的特殊美感,統(tǒng)統(tǒng)集中表現(xiàn)在人手可握的一把小壺上。如此豐富多彩的文化組合,所引發(fā)的審美快感和藝術感染力是難以形容的。紫砂造型藝術將這許多中國文化的精髓統(tǒng)一在一起,構成了極其高雅的文化藝術氣質。
紫砂陶正因為有其特殊的審美特征和文化元素,才使其屹立于工藝美術之林,并且日漸蒸蒸日上,為更多人知曉,做為一種傳統(tǒng)的手工藝品,它無疑是成功的,我作為一名紫砂藝人而深感自豪,我可以將我的思想與意志都投注到轟轟烈烈的紫砂熱潮中,得到充實的紫砂人生。
[1]《紫砂精壺品鑒》 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2]《工藝美術辭典》 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編著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3]《中國名壺》 臺灣鐘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