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大能,周奇志,蔡定均,趙紀嵐,王 薇,徐海洋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成都 610075)
焦慮障礙又稱焦慮性神經(jīng)癥,是一種以焦慮情緒為主的神經(jīng)癥,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作性或持續(xù)性的焦慮、緊張、驚恐不安等焦慮情緒,并伴有自主神經(jīng)紊亂、肌肉緊張與運動不安等癥狀[1]。有調查研究顯示,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加快、工作學習壓力增大以及人際交流的減少,各種精神疾患的發(fā)病人數(shù)迅速增加,其中以抑郁癥、焦慮障礙的發(fā)生為多,且焦慮障礙發(fā)病率僅次于抑郁癥[2],故抗焦慮研究已成為當前醫(yī)學界的重要研究課題。雖然臨床實踐早已表明電針在焦慮障礙的治療中具有療效確切、毒副作用小等優(yōu)勢[3,4],但其中樞效應機制尚不完全明了。本研究通過觀察電針對CES焦慮模型大鼠下丘腦和杏仁核區(qū)兒茶酚胺類神經(jīng)遞質去甲腎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水平的影響,進一步探討電針抗焦慮效應的中樞效應機制。
1.1.1 動物 普通級SD 7周齡健康雄性大鼠,體質量(200±20)g,動物及飼料均由四川省醫(y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研究所提供(合格證號0005328)。飼養(yǎng)溫度(23±2)℃,濕度70%~80%,動物自由進食、飲水。正式實驗前適應性馴養(yǎng)7 d。
1.1.2 試劑 去甲腎上腺素(批號103k0979)、多巴胺(批號033k1192),美國Sigma公司產(chǎn)品。
1.1.3 儀器 PM-200十字迷宮視頻跟蹤系統(tǒng)(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RF-5103C型熒光分光光度儀(日本島津公司),G6805-II型電針儀(青島鑫升實業(yè)有限公司)。
1.2.1 動物篩選及分組 動物篩選標準參照文獻[5],將符合納入標準的35只大鼠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按完全隨機分組原則分為3組,即空白組(11只)、模型組(12只)和電針組(12只)。
1.2.2 造模方法 采用不可預知的慢性情緒應激法復制焦慮模型[6]。除空白組外,模型組和電針組動物自第8天起開始接受連續(xù)21 d不可預知性應激刺激,包括足底電擊、禁水1 h、禁食1 h、24 h光照、24 h黑暗、合籠、單籠、傾斜、混籠(從兩籠各抓1~2只)等9種應激刺激,應用SPSS11.5統(tǒng)計軟件將上述9種刺激方法隨機分配到21 d中,每天進行1種應激刺激。
1.2.3 針刺方法 在造模的同時,電針組大鼠于每天下午15∶00進行固定和電針治療,穴位定位參照《實驗針灸學》[7]的動物穴位圖譜。選穴為“百會”、“三陰交”,針刺后連接至G6805-II型電針儀,疏密波,頻率為15~25 Hz,刺激強度以針刺側下肢輕微抖動為度。單日取左側,雙日取右側,每日1次,每次15 min,連續(xù)治療21 d??瞻捉M和模型組進行與電針組相同的固定,但不給予電針治療。
1.2.4 行為學、兒茶酚胺類神經(jīng)遞質檢測 各組大鼠于實驗結束后的第2天進行高架十字迷宮探究實驗[8],測試完畢立即斷頭處死并取腦,冰上迅速分離下丘腦和杏仁核組織液氮中保存,運用熒光分光光度法[9]分別檢測下丘腦及杏仁核中NE和DA含量。
表1 電針對CES焦慮模型大鼠高架十字迷宮探究行為的影響
注:與空白組比較:*P<0.05,**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
表1顯示,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OT%值、OE%值均顯著下降(P<0.05),模型動物表現(xiàn)出明顯的焦慮狀態(tài),說明本實驗CES焦慮模型復制成功;電針組OT%值、OE%值與模型組比較均顯著升高(P<0.05),而與空白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電針具有抗焦慮作用。
表2 電針對CES焦慮模型大鼠下丘腦區(qū)單胺類神經(jīng)遞質含量的影響
注:與空白組比較:*P<0.05,**P<0.01;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
表2顯示,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大鼠下丘腦與杏仁核中NE和DA的含量均明顯升高,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與模型組比較,電針組大鼠上述腦區(qū)中NE和DA的含量明顯降低,除下丘腦DA外,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提示電針可調節(jié)CES焦慮模型大鼠下丘腦和杏仁核兒茶酚胺類神經(jīng)遞質NA和DA的含量,使其達到或接近正常水平。
焦慮障礙已成為現(xiàn)代社會常見的精神類疾患之一,不僅影響患者的工作學習效率,而且會引發(fā)酗酒和抑郁癥,甚至會引發(fā)高血壓、腫瘤等身心疾病[10,11]。有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應激與焦慮障礙的發(fā)生密切相關,當應激持續(xù)時間或強度超過機體自身調節(jié)范圍時,就會引起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免疫等多個系統(tǒng)的功能紊亂,從而引發(fā)焦慮[12]。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焦慮障礙的發(fā)生與神經(jīng)遞質(如單胺神經(jīng)遞質、GABA等)、神經(jīng)肽(CRF、NPY等)以及相關受體及其基因表達的異常等有關[13~15]。其中,中樞GABA、5-HT、NE和DA等神經(jīng)遞質紊亂是焦慮障礙的重要發(fā)病機制之一[16,17],而在重要的情緒反應中樞杏仁核和下丘腦中,NE、DA在針刺抗焦慮效應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明確。
現(xiàn)代研究發(fā)現(xiàn),去甲腎上腺能和多巴胺能神經(jīng)系統(tǒng)與焦慮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其中,腦組織中50%以上的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jīng)元分布在藍斑,其纖維廣泛投射到大腦皮質、海馬、杏仁核、背側丘腦及下丘腦等。在正常情況下,該系統(tǒng)能讓人保持一定的警覺水平,如果該系統(tǒng)過度興奮則可出現(xiàn)明顯的恐懼和焦慮反應。動物研究發(fā)現(xiàn),應激因子能促使藍斑的沖動發(fā)放增加,使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jīng)系統(tǒng)支配的腦區(qū)NE釋放增加、代謝加快,動物表現(xiàn)出恐懼行為[18,19]。此外,中樞多巴胺系統(tǒng)在精神情緒活動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精神、心理應激方面。多巴胺能神經(jīng)元主要起源于中腦腹側被蓋區(qū),其纖維投射到前額葉皮質、顳葉及邊緣系統(tǒng)等腦區(qū),其釋放的DA使腦組織保持一定的興奮性和警覺性。當
DA 系統(tǒng)占優(yōu)勢時,可出現(xiàn)活動增加、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產(chǎn)生幻想、狂躁及精神分裂等神經(jīng)精神癥狀[20]。
邊緣系統(tǒng)是重要的情緒活動中樞之一,下丘腦和杏仁核作為邊緣系統(tǒng)的重要部分,通過聯(lián)絡纖維與邊緣系統(tǒng)的其他結構密切聯(lián)系,在精神情緒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下丘腦還是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的中心,在調節(jié)機體的內(nèi)分泌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邊緣系統(tǒng)單胺類神遞質的異常升高可引起焦慮情緒的產(chǎn)生[19,20]。本實驗研究結果顯示,與空白組比較,模型組大鼠下丘腦和杏仁核NE和DA的含量明顯升高,這與文獻結果一致[19,20]。而研究還觀察到,電針可以降低這2種神經(jīng)遞質在下丘腦和杏仁核的含量。由此可見,下丘腦和杏仁核兒茶酚胺類神經(jīng)遞質的異常在焦慮障礙的發(fā)生中有重要作用,而電針可以調節(jié)下丘腦和杏仁核區(qū)兒茶酚胺類神經(jīng)遞質的含量,使其恢復到正常水平,從而產(chǎn)生抗焦慮的作用。這可能是電針抗焦慮的中樞作用機制之一。
此外,該項研究運用自主研制并已取得專利的大鼠固定器[21]固定動物,該固定器與大鼠的體積相匹配,大鼠受力均衡適度、安全。然而,任何一種固定方式在第1、2次固定動物時,動物都會因新異刺激而出現(xiàn)一些應激反應(如進固定筒和固定時有抵抗反應等),但隨著實驗時間的延長(本實驗時間總共21 d),動物會適應順從,后期的應激反應已減至最低;另外每天固定大鼠的時間僅15 min,固定時間短暫;且本實驗還采用對照組和模型組同時固定的方式,以進一步抵消由于應激所致的影響,故此種方法可突出針刺的治療效應。
綜上,本研究探討了電針抗焦慮效應的中樞兒茶酚胺類神經(jīng)遞質的作用機制,為針刺抗焦慮效應的機制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亦為針刺抗焦慮的臨床運用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1] 章迎春,陳煒.焦慮癥的診斷和治療[J].全科醫(yī)學臨床與教育,2009,7(3):211-212.
[2] 朱大方,徐水洋,楊清,等.浙江省城市居民焦慮抑郁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J].中國公共衛(wèi)生, 2010,26(4):429-431.
[3] 羅文杰,符文彬,吳煥林,等.針刺治療廣泛性焦慮臨床研究文獻的系統(tǒng)評價[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5):3206-3207.
[4] 王亞南,鄭祖艷.針刺背俞穴為主治療焦慮性神經(jīng)癥的臨床療效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0,26(9):13-14.
[5] 徐海洋,周奇志,王薇,等.電針對慢性情緒應激焦慮模型大鼠行為學影響的研究[J].四川中醫(yī),2007,25(5):97-99.
[6] Roman O,Seres J,Pometlova M,et al.Neuroendocrine or behaviofal effects of acute or chronic emotional stress in wister Kyoto(wky) and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shr) rats[J]. Endocrine regulations,2004,38(4):151-155.
[7] 李忠仁.實驗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327-329.
[8] Chae Y, Yeom M, Han JH,et al.Effect of acupuncture on anxiety-like behavior during nicotine withdrawal and relevant mechanisms[J].Neurosci Lett,2008,430(2):98-102.
[9] 中國研究院針灸經(jīng)絡研究所生化室.腦組織中5-羥色胺、5-羥吲哚醋酸、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同時提取和熒光分光光度測定法[J].中醫(yī)藥研究參考,1975,7:38-41.
[10] 孔巴提·沙提別克.高血壓與情緒障礙[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0,31(3):433-437.
[11] 姚晚俠,李明眾,劉孜,等.腫瘤患者的情緒障礙及生活事件調查[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5):482-483.
[12] 王瑋文,邵楓,林文娟.不同時程應激對大鼠行為、免疫和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反應的影響[J].心理學報,2007,3(2):292-298.
[13] Millan MJ, Brocco M. The Vogel conflict test: procedural aspects, gamma-aminobutyric acid, glutamate and monoamines[J].Eur J Pharmacol,2003,463(1-3):67-96.
[14] Barenbaum RD, Rilla Manta L.New molecular targets in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of anxiety disorder[J].Vertex,2004,15(1):5-11.
[15] Talalaenko AN, Krivobok GK, Bulgakova NP,et al.Functional roles of the monoaminergic and aminoacidergic mechanisms of the dorsal pallidum in anxiety of different aversive origins[J]. Neurosci Behav Physiol,2008,38(2):115-8.
[16] Millan MJ.The neurobiology and control of anxious states[J].Prog Neurobiol,2003,70(2):83-244.
[17] 王新,李懷英.焦慮障礙的神經(jīng)生理機制及研究進展[J].聊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1(2):105-107.
[18] Bremner JD,Krystal JH,Southwick SM,et al.Noradrenergic mechanisms in stress and anxiety :I. Preclinical studies [J]. Synapse,1996,23(1):28-38.
[19] 趙瑞珍,李寧,李冬梅.焦慮障礙中醫(yī)藥干預機理研究[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中醫(yī)臨床版),2012,19(2):9-12.
[20] 姜麗紅,閆琪,溫琦.補腎寧心顆粒對實驗性焦慮模型大鼠腦組織中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影響的實驗研究[J].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5(12):1033-1036.
[21] 周奇志,賈燕飛,蔡定均,等.一種大鼠固定裝置[P].中國專利:CN202409200U(授權公告號),ZL201220013168.2(專利號),201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