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久銘
2014年9月,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頒布,新一輪高考改革全面啟動。其中,高考考試形式和內容發(fā)生重大變化,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將成為“學生畢業(yè)和升學的重要依據(jù)”。
《實施意見》提出,“改革考試科目設置,增強高考與高中學習的關聯(lián)度,考生總成績由統(tǒng)一高考的語文、數(shù)學、外語3 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保持統(tǒng)一高考的語文、數(shù)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
計入總成績的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科目,由考生根據(jù)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p>
根據(jù)《實施意見》,上海、浙江兩地啟動高考綜合改革試點,2014年,兩地將分別出臺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從今年秋季新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從這輪改革的時間表看,完善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迫在眉睫。在國家設計的大框架之下,仍有許多具體問題需要重點突破,像滬、浙這樣有條件試點的地區(qū),在積累“可復制、可推廣”經(jīng)驗的同時,也遭遇了一系列難啃的“硬骨頭”。試點意味著在實踐中不斷反思、修正,也意味著挑戰(zhàn)將始終伴隨著新一輪改革。
“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進入高考,會不會加重學生負擔?這是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9月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上,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提出了“兩依據(jù)、一參考”的原則(依據(jù)統(tǒng)一考試成績,依據(jù)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并且強調,“這次改革我們是努力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
教育部的解讀中,“考試成績以合格、不合格的等級方式呈現(xiàn)。除了進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科目以外,其他學科達到了國家規(guī)定的基本教學要求,考試合格即可”,這構成了負擔減輕的第一條理由。
上海中學原校長、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唐盛昌認為,這種形式與某些省的高考方案表面上類似,但實際上繞開了某些省的思路,“學業(yè)水平考試分為了兩類,一個是等級考,一個是合格考。有加法也有減法,進入高考的科目是加法,合格考,則可以做減法,不應像高考那么高要求,并且三門科目進入高考足夠了,并非越多越好?!?/p>
“等級考、合格考的區(qū)分,等級考考三門的限制,這些看上去不顯眼的變化,卻是這次改革非常重要的地方,對合格考的要求應該抓住基本、核心的內容,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分配精力,減輕負擔。”唐盛昌解釋道。但唐盛昌也擔憂在實踐中會產(chǎn)生另一個問題,“如果學校對國家政策理解有誤,讓你減難度、減深度、減廣度的地方你不減,還保持原來的水平,等級考你又去加,肯定加重負擔”。
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校長唐江澎也認為,如果仍然走直接加入總分的老路,勢必會加重負擔,等第化呈現(xiàn)是減輕負擔的前提。按照“兩依據(jù)、一參考”的原則將學業(yè)水平考試等第化,這是已經(jīng)取得的共識。但對于合格考科目是否一定要采用合格、不合格的形式來區(qū)分,或者說,對合格考科目進一步細化等級是否會加重負擔,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仍存在分歧。
在一些省份,特別是會考堅持多年、已經(jīng)形成一套成熟會考制度的省份,一直采用的是等級劃分,當?shù)馗咝:图议L普遍接受了這種做法。
因此,另一種觀點認為,對合格考科目要考慮細化等級,當然也非一概而論,對一些技能性科目,比如以考查方式出現(xiàn)的體育、藝術等,它們要根據(jù)實際操作表現(xiàn)來衡量,評分難以把握,又非全省統(tǒng)一考試,所以采取粗線條的合格不合格即可。而對于其他統(tǒng)一考試科目應該更加細化等級。因為,這樣更能反映出這門功課的學習狀況和水平,同時也不影響學生的畢業(yè)和高校錄取。
據(jù)記者了解,從目前全國的普遍情況看,學業(yè)水平考試多數(shù)都采取多等級劃分,合格、不合格一般只針對考查性科目。
細化等級的支持者考慮到了改革的歷史因素與制度的延續(xù)性——如果原來沒有這個制度,現(xiàn)在要分出個ABC 來,可能會加重學生負擔,但延續(xù)已經(jīng)成熟的做法則不會。
“我不認為采用合格、不合格的方式就減輕負擔,而多用幾個等級就加重了負擔,具體要看各個地方原來的制度基礎?!币晃粚<抑毖圆恢M地指出。
既然是試點,就應該允許爭論。從頂層設計的角度看,等級考與合格考的劃分,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改變,目的直指過重的學業(yè)負擔。如果繼續(xù)實行過細的等級劃分,不增加負擔便是一句空話。
何時選?怎樣選?
學生自主選科,是本輪改革的亮點之一,也是最具戰(zhàn)略意義的改革。
過去,提升學生個性、選擇性的舉措無法落地,人們常歸因于高考改革沒有動。本輪改革啟動后,許多教育界人士認為,“學生的選擇權有了實現(xiàn)的可能”。
然而,選擇也是幸福的“煩惱”。
由于最終要與升學掛鉤,因此什么時機選更合適,成為了制度設計首先考慮的問題。究竟是所有科目都考完,用作高考時由學生自選三門,還是一開始報考時就確定三門,這是不一樣的。“如果是所有學科學完,每個學生拿自己最好的三門去用,那么學生負擔肯定很重,因為所有學科都會去選,再選一個最好的去考。如果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根據(jù)興趣定下來,用作高考的多花點時間,不用高考的通過就可以,學習負擔不會那么重,但一開始就選,可能選擇壓力比較大。”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副院長劉寶劍說。
不同的選擇時機各有利弊,也存在著巨大爭議。據(jù)了解,試點省份目前都在就此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
更大的挑戰(zhàn)來自于“怎樣選”,它牽涉的因素也更為復雜。
它是一個需要綜合衡量的過程?!笆紫冗€是興趣和特長,其次是大學的專業(yè)方向,改革后大學對你的必修課也有要求,所以要考慮專業(yè)的寬度,比如你選容易考的,那么你的專業(yè)選擇面可能就會變窄。很多情況是,這門學科并非你最強的學科,但為了專業(yè)考慮,你可能還是要選它。當然,選擇是多方面綜合平衡的結果?!碧剖⒉ㄗh。
對不同次考試、不同選考科目的現(xiàn)實考量更讓學生“感到糾結”。
這里橫亙著一道“難題”:如何保證兩次考試的難度一樣?怎樣解決納入高考的不同科目之間的可比性問題?
盡管試點兩地的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社會信譽度都很高,但3科要折算成高考總分仍然讓人感到頭疼。
“這里的難度何在?你絕對不能以學業(yè)水平考試的原始分計人高考總分,這是肯定的,因為兩次命題難度不可能完全一樣,考生群體也不一樣,所以原始分進入高考,肯定是不科學的。相比而言,還是等級更為科學一點,因為等級是依據(jù)考生成績在全體考生中的位次而來的。這里面就有一個怎樣劃等級,然后將等級再賦予一定分數(shù)的問題,肯定是用等級轉換為分數(shù)更科學,至于多少等級比較合理,這個問題值得研究?!眲殑φf。
要保證學生選擇時的公平性,實現(xiàn)不同科目考試成績之間基本等值就顯得尤為關鍵??梢钥隙ǖ氖?,由于歷史和現(xiàn)實情況的差異,試點省份會在探索的基礎上提出各自解決問題的方案。當然,在試點初期,方案可能并不成熟,但考試技術發(fā)展到今天,如果花一定時間和精力應該能夠找到比較科學、合理的模型來進行不同學科之間的分數(shù)折算,這個過程任重道遠。
本輪改革肯定會“倒逼”高中學校的課程、教學改革。這幾乎是《實施意見》頒布后高中校長的最大共識。
一個明顯的變化是,由于等級考科目深度、廣度與合格考科目不一樣,其要求也應該隨之變化。
“教學大綱可能也要進行修訂,合格考的要求就要往下降,很多內容太難、太深,應該要求把最核心、最基本的內容掌握住,這也是課程標準修訂中反復討論的問題,作為一個中學生、高中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什么,每一門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是什么,這些理論性問題要慢慢跟上。”唐盛昌說,“怎樣把基礎、核心內容明確闡釋出來,怎樣將難度降下來,并非一個學校能解決的問題,它構成了對高中教研部門的集體挑戰(zhàn)?!?/p>
由于同一門學科的學生學習分兩種不同水平,怎樣組織教育、教學,這對高中的課程設置和安排、師資配備以及綜合素質評價的具體做法、技術支持等一連串問題,都提出了挑戰(zhàn)。
因此,根據(jù)學校師資狀況、課程資源、學生狀況設計新的適合學校、學生的課程方案,顯得格外重要,“既要符合國家的課程方案,又要切合實際,更要符合本校學生的需求,這個方案每個高中學校都要做。”劉寶劍建議。
教學形式上,某種程度的走班必須出現(xiàn)了。走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師資和場地,“硬件還好說,但現(xiàn)在對教師編制控制很嚴格,以現(xiàn)有教師的結構,顯然不能滿足學生選擇后的需求,這是一個大問題,而且必須要有解決的辦法”。浙江省杭州市高級中學校長尚可認為,“剛開始,只能是有限度地做。很多學校是在分層上動了一些腦筋,不是全年級鋪開,有些是在幾個班級、某些學科上推行。同時也嘗試在全校調配老師,由別的年級來支持試點年級。但如果完全鋪開的話,肯定是巨大挑戰(zhàn)。”
盡管困難重重,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校長葉翠微對此仍然充滿信心,“這些并非真正意義的‘走班’,但部分走班總歸比原來一點不動、所有人在一起學習進步了,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只能一步步走。”
“當然,也不排除一種情況,有的學校用行政措施來制約學生的選擇,人為去掉組合方式,教育行政部門要考慮怎樣應對?!痹谏锌煽磥?,改革后,高中學生的生涯規(guī)劃課程已經(jīng)到了非開不可的時候。“究竟選哪幾門功課,肯定要了解,這就要求學校跟學生、家長以及高校建立密切聯(lián)系,比如一個學生要考北大,北大的這個專業(yè)究竟怎樣要求,必須了解,這一塊非常重要。目前學生還沒有專業(yè)意識,都是等高考結束后按照分數(shù)去套,看哪個專業(yè)能套得上。而今后,選擇凸顯了專業(yè),專業(yè)排在了學校之前?!鄙锌烧f。
“倒逼”不僅限于高中學校,對高校來說,也是新的挑戰(zhàn)。“它必須加強學科建設,可以根據(jù)‘兩依據(jù)、一參考’設計不同的錄取方案,但你的方案要公之于社會,要盡早把不同專業(yè)培養(yǎng)要求傳達給高中學校?!碧平煺J為。
正如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部長石中英教授分析的,“隨著改革的逐步實施和深入,高中教育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zhàn),如進一步端正價值取向,進一步明確辦學目標和培養(yǎng)目標,進一步深化課程與教學改革,進一步加大教師培訓力度,進一步完善高中教育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等”。
這種“倒逼”,最終將導向整個育人模式的變化。
從根本上講,高中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來源于本輪改革中對選擇權的強調。當下的情況是,所有的高中學生學習基本相同的課程和科目,難度相同,要求也一樣,非常缺乏個性。這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和興趣培養(yǎng)、潛能識別和提高都有限制。
加強選擇性才能使得學生發(fā)展更有個性,由高考引導這種趨勢,讓學生學習的科目有所側重,學習的課程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別,這是未來的方向,也是高中教育改革的良好契機。
(選自《人民教育》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