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萍 吳乃周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高中數學課程應提倡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提倡利用信息技術呈現以往教學中難以呈現的課程內容,加強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結合,鼓勵學生進行探索和發(fā)現,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數學本質?!睂τ谠跀祵W課堂中出現的枯燥而抽象的知識,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課件,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在突破重點和難點的同時,減輕學生負擔,深化課堂訓練,優(yōu)化課堂教學,使學生更加輕松愉快地獲取知識,進而使數學課堂變得更精彩。
皮亞杰說:“興趣是能量的調節(jié)者,它的加入便發(fā)動了儲存在內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來容易做,而且減少疲勞?!迸d趣的作用是巨大的,如果學生感興趣,則思維的大門能有效地被打開,從而鋪設一節(jié)課成功的基石;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和愿望,教師的一切教學設想都可能會落空。所以,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以便激勵他們更好地去學習、去探索。在新課講解時,把原來死板的數學知識和靜止的圖形,運用生動形象直觀的課件形式變成動態(tài)的圖形,以其獨特的魅力和表現力,用美妙的聲音和精彩的動畫一一呈現在學生面前,生動直觀,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刺激了學生的需求,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在多媒體課件的感染下進行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對數學知識和思維方法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更主動、更長久地去學習。
如在講解空間幾何的三視圖時,由于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要求比較高,單憑教師簡單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于是筆者用Flash做了一個動態(tài)的動畫,一個立體的星狀多面體從遠到近的旋轉過程,以及動態(tài)地展示現實中的汽車、飛機、坦克。學生原本以為空間幾何體是既抽象又很難理解的,而在這里通過接觸現實中的實例,就會覺得很熟悉,很有趣。這樣在課前教學引入時就吸引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會覺得原來枯燥抽象的知識也很豐富、很有趣,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變成了“我要學”“我想學”。這種對課堂教學的積極參與和配合,使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從而增強了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經常要把新舊的知識進行遷移,以舊知來學習新知,這種方法能很好地將不同時期的學習內容建立聯系,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思想方法。這種新舊知識的遷移方法,既鞏固舊知,又利于新知的學習,找準新舊知識的聯接點,促進良好認知結構的形成,從而使新舊知識系統(tǒng)化。
過去在復習舊知識時,傳統(tǒng)的方式是抄在小黑板上或是板書,這種形式知識容量小,并且浪費時間。相對于以前的傳統(tǒng)方式,多媒體課件有很多的優(yōu)勢,教師可以進行多種形式新舊知識的遷移,如概念知識遷移、練習題形式遷移,可以進行練習等多種形式知識點的遷移學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進行學習,并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這樣既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又讓學生鞏固新知,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使數學教學就變得更加輕松有效。
如在講解“異面直線成角”時,可以利用課件把空間的兩條直線通過平移轉化成平面中的直線,配上聲音和動畫相結合,通過這種動態(tài)的演示,將“異面直線成角”這一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形象直觀的平面內容,適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使學生易于接受。這樣,新舊知識進行了遷移,使知識系統(tǒng)化。
再如在講解指數函數y=logax、冪函數y=xa、對數函數y=ax三者性質的對比時,如果單純地在黑板上用粉筆進行書寫,學生很難進行對比掌握。筆者用課件動態(tài)地展示三種函數,學生能夠很好地進行對比掌握。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不同時期的知識要點通過多媒體課件來展示,可以極大地節(jié)約課堂時間,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這樣學生在進行對比學習時能更好地使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從而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數學教學中有很多抽象性很強的知識,如空間幾何及動態(tài)變化類等抽象問題,這些都是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難點,如果采用直接講授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并且很難理解。而多媒體課件有較強的形象性和直觀性,能化靜為動,再現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不僅有靜態(tài)畫面展示,以及配合聲音和動態(tài)演示,可使原來死板的數學知識鮮活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直觀認識事物的變化及內在聯系,積極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從而能有效地突破難點,增強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課件還可以呈現數學教學中“分割”“旋轉”“折疊”“提取”等動態(tài)過程,使抽象教學內容直觀生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習效果也得到了很好的優(yōu)化。
如在講解拋物線時,單純地講授“平面內與一定點F和一條定直線L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叫做拋物線”,學生很難理解。而筆者用幾何畫板做了一個動態(tài)的效果,這樣通過動態(tài)的演示,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拋物線的內涵。在講解曲線上切線的定義時,筆者通過用課件做出從割線到切線的動態(tài)過程,讓學生理解割線與切線的區(qū)別以及切線的定義。這樣生動形象的設計使深奧的數學概念簡單化,易于學生的理解和學習,優(yōu)化教學效果。
教師在課堂中進行板書、展示、示范等行為,需要很多時間,知識也比較零散。而多媒體課件最明顯的優(yōu)勢是只需教師輕擊鼠標或敲鍵盤,通過這些簡單的操作就可以來展示零散的知識,使教師可以利用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交流溝通,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一堂好課開頭的引入固然重要,設計余味無窮的結尾也很有必要,設計得合理恰當,能使學生所學知識得到鞏固。當然在課堂小結時,多媒體課件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采用概括式、對比式或是問題式的形式,在展示知識結構方面,都能產生畫龍點睛、啟迪智慧的效果,能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數學知識脈絡。
如在講解二分法求解方程的近似解這一節(jié)課時,由于知識點較零散,學習完本節(jié)知識后為了讓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點有個總體的認識,筆者用課件展示本課小結,幫助學生鞏固本節(jié)的零散知識點。
通過以上綜述可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教學效率,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勢顯而易見,但在教學中應合理利用,否則會給教學帶來一定的不良影響。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應杜絕“穿新鞋走老路”,把多媒體課件變成數學書與練習題的翻版,僅僅是將教材搬到了屏幕上,課件內容沒有突出重難點,以致影響學生學習。教師應提高課件教學質量,使之與教學內容相符。
其次,多媒體課件要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結合。對于有些教學內容,傳統(tǒng)教學方法有著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如內容板書、課堂討論等多種形式,這些和多媒體課件一起使用,能發(fā)揮各自所長,使課堂效果更有效。
再次,在使用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過于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僅僅用課件展示教學內容,缺少學生的選擇與互動,會扼殺學生的主動性。在教學中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展現活潑生動的數學課堂。
因此,教師在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有目的、有選擇地用好多媒體課件,充分發(fā)揮多媒體課件教學的優(yōu)勢,切忌成為多媒體的“奴仆”;要讓傳統(tǒng)教學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使它們能夠相互補充,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真正做到豐富課堂內容,優(yōu)化數學課堂教學,讓數學教學更精彩。
[1]王曉燕.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突出作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4):125.
[2]姚文平.高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嘗試[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31):36.
[3]陳俊.多媒體輔助教學讓數學課堂散發(fā)魄力[J].基礎教育論壇,2011(1):46.
[4]惠曉娟,張艷艷.多媒體課件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10(45):71.
[5]周永忠.談多媒體技術在數學課堂中的整合原則[J].科教文匯,2008(4):71.
[6]施麗麗.信息技術在現代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8(4):63.
[7]徐波.計算機輔助教學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教學月刊,200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