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婕
(南京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礎教學部,江蘇 南京 211188)
《新職業(yè)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蘇曉婕
(南京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 基礎教學部,江蘇 南京 211188)
在以職業(yè)素質(zhì)為核心的高職教育中,英語教育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職業(yè)素質(zhì),實際上這種英語職業(yè)素質(zhì)是以良好的英語交際能力為基礎的。本文從課堂教學實踐出發(fā),分析了跨文化因素在《新職業(yè)英語》教材中的滲透,嘗試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從而提升他們的綜合職業(yè)能力。
高職英語教學 跨文化交際能力 《新職業(yè)英語》 綜合職業(yè)能力
“跨文化交際”這一術語是由美國人類學家霍爾(Edward T.Hal)在其1959年出版的經(jīng)典著作《無聲的語言》中首先提出的。一直以來,對于跨文化交際的定義,很多教師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鐘華;樊葳葳,2000;程曉莉,2003;鄧蓮妹,2009)。高永晨(2006)認為,“交際能力至少應包括喬姆斯基的語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或稱語法能力(grammatical competence)以及影響語言使用的社會文化能力。換言之,交際能力既包括言語行為的語法正確性,又包括言語行為的社交得體性。跨文化交際雙方文化背景不同,就容易造成交際障礙,因而了解不同文化習俗、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宗教禮儀、非語言交際等就成了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系統(tǒng)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p>
當前高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缺失嚴重。教師偏重于傳統(tǒng)的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的講授,忽視文化因素以及非語言交際因素。大多數(shù)學生應試心理嚴重,將通過考試作為學習英語的目標,對西方文化和跨文化交際知識了解程度不高,知識面狹窄。導致他們的語言能力與交際能力嚴重失衡,畢業(yè)后在生活或者職場環(huán)境中,時常遭遇文化尷尬,甚至出現(xiàn)交際失敗。這完全背離了語言學習的目的。
在“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的高職辦學方針指引下,高職英語教學必須堅持“工學結(jié)合,能力為本”的教育理念,堅持語言教學和職業(yè)需求相結(jié)合的原則。高職英語作為工具性和實用性的特點已經(jīng)不再是一門單純的語言學習課程,文化背景的學習與交流已成為英語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根據(jù)《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特別是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yè)素養(yǎng),成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首要目標。
教材作為教學信息的主要載體, 是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的主要陣地之一。因此,我們應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將跨文化意識融合在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中。筆者選用的是由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徐小貞教授擔任總主編的《新職業(yè)英語》系列教材。該教材將語言學習與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有機結(jié)合,確保教學內(nèi)容與過程真正體現(xiàn)職業(yè)性與應用性,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綜合職業(yè)素質(zhì),從而提升他們的就業(yè)能力。因此,我們教師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分析典型的工作崗位情境中可能涉及的英語知識及跨文化交際情景,有意識地融入跨文化交際知識,從而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1.文化背景知識在教材中的滲透
該教材中存在很多跨文化因素。本文試從《職業(yè)綜合英語1》和《視聽說教程1》的教學實踐出發(fā),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1.1 商標文化
《職業(yè)綜合英語1》第一單元導入部分講到商標文化。商標語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隨著我國進出口貿(mào)易的迅速發(fā)展, 商品是否能夠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與它們的名字關系密切。例如樂百氏(飲料)Robust健壯的;舒膚佳(香皂)Safeguard保護者;雅戈爾(襯衫)Younger更年輕的。
1.2 電話用語
由于習慣和歷史等原因,中西方在電話用語方面有明顯的差異。比方說英語里私人打電話的模式一般為:①電話鈴響;②接電話者自報電話號碼;③打電話者要求與某人通話。例如第五單元Trade就出現(xiàn)對話“Hello,Mr.Smith,this is Laurent White.”教師在教學中要提醒學生用以下常用語:“This is×××speaking”。而不是“I am×××.”說:“Is that××× speaking?”而不說:“Are you×××speaking?”。
1.3 稱呼和姓名
中西文化中稱呼的習慣不一樣。例如,英語國家常把男士稱Mr.女士稱為Miss(未婚)或Mrs.(已婚)。同時,中西方姓名的構成也是不一樣的。中國人的姓在前,名在后,而英語國家的則相反。例如在Unit1 Organization聽力單元中,Alice與她的經(jīng)理Bill Smith首次見面時的對話:“Good morning, Sir.My name is Alice Zhao.I’m a new comer.”“Good morning,Alice.I’m Bill Smith,manager of the department.Just call me Bill.”經(jīng)理Bill Smith在介紹完自己的全名后,又補充道:“你可以直接叫我Bill.”。外國人覺得直呼其名親切自然,但這在一些中國人看來,會顯得有些不夠尊重。
1.4 見面問候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英語國家,朋友見面都習慣打招呼問候。中國人見面多問“吃了嗎?”(“Have you eaten?”)。在英語國家,人們會說:“How are you!”而根據(jù)地點和對象的不同,還會有更多的表達,例如在第一單元聽力教學中:“Long time no see!”;“What a surprise meeting you here”等等。
1.5 英文諺語
英文諺語通常都附帶文化背景的烙印,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存在差異,但是文化耦合的現(xiàn)象也是存在的。例如Unit 2 Office中出現(xiàn)了一些諺語:”“Every dark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困境之中,終有希望?!薄癆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工作不玩耍,聰明的孩子也變傻。”
1.6 贈送禮物
西方人赴約一般不帶貴重禮物,多是紀念品,有時甚至不帶禮物,當客人面打開并表示感謝;而中國人卻把自己禮物的輕重與臉面聯(lián)系。一般不當客人面打開禮物。例如第三單元主題Giving Gifts告訴我們,與西方人商務交往中禮物不需貴重,一些能代表自己國家特色的小禮物就會很受歡迎。同時還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例如禮物的包裝和附上祝福話語的賀卡。
1.7 英美概況知識
了解英美國家的概況知識,對理解課文非常有幫助。例如在Unit 4 Product課文中有一句話 “While other products may have annoying qualities that nearly outweigh their usefulness, like remote controls that look like maps of Manhattan.”這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是有些產(chǎn)品設計很糟糕,例如像曼哈頓地圖一樣的遙控器。如果讀者不知道曼哈頓是美國紐約重要的區(qū),是世界金融貿(mào)易和文化中心,地理情況復雜,就會無法理解這句話。
1.8 句法教學
在介紹某些句法結(jié)構時,同時介紹其語意和交際功能。例如Unit2 Office聽力單元:“Alice,would you please make a list of all the articles that your department needs? 不表疑問,表建議。按照西方人的風俗習慣,提出的請求常用問句或者否定句的形式,以表示有禮貌的請求。
2.教學方法的運用
Harmer認為語言教學必須注重輸入、吸收和輸出三個環(huán)節(jié),僅有輸入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學生必須經(jīng)過各種活動反復操練所輸入的語言知識,才能使之消化吸收,習得語言。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結(jié)合教材,創(chuàng)設各種語言環(huán)境,利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帶領學生實地演練,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感受文化。
2.1 情景交際教學法
語言學家Littlewood于1984年指出有效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應具有以下特點:在課堂中,學習者會有一種強烈的運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需求;能夠為學習者提供足夠的運用目的語進行交際的機會;有一種輕松的適合學習者參與課堂活動的氣氛。高永晨(2006)認為,“創(chuàng)設語境和情景能夠使學生在一種自然真實、或模擬真實的語境中學習語言,可以使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的交際用途, 把語言的學習和運用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苯處熡糜⒄Z上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英語互動,學生之間的英語互動,都可以產(chǎn)生英語環(huán)境。教師可以采用group discussion,pair work,role-play,story-telling等形式,在課堂上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
商務會餐的多種功能和餐桌禮儀的重要性是西方商業(yè)往來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與中國的餐飲習俗差別巨大,對此中國學生理解存在困難。教師在講授Unit 3 Business Meals,時可以把課堂活動設計如下:
Step1課文導入:通過圖片展示,請學生小組討論,比較中西方在商務宴請中賓客座位的安排。
Step 2布置閱讀文章,請學生找出其中蘊含的文化差異。引導學生比較中西餐桌禮儀的差別,區(qū)分不同會餐方式,使學生深入了解課文。
Step 3選取學生上臺完成角色扮演。這是課前請學生預先準備的。主題融合了西餐餐具的擺放(table setting),西餐上菜的順序,西餐的菜譜(western food menu),吃西餐的餐桌禮儀(table manners)。
Step 4總結(jié)評論??隙▽W生的精彩表演(對于主題資料的積極查找,對課文的提前預習以及內(nèi)容的理解,還有肢體語言的形象表演),然后進行補充和點評。
這樣的教學內(nèi)容安排符合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guī)律,在創(chuàng)設的“怎樣吃西餐?”環(huán)境中,學生可以用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學習英語,了解商務會餐和餐桌禮儀,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2.2 任務驅(qū)動教學法
任務教學法是由語言學家N.Prabhu于1983年提出的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語言教學方法。美國教育學家杜威提出“學生中心,從做中學”的教學模式,他主張教學的中心應從教師轉(zhuǎn)為學生,教師應通過任務設計創(chuàng)建真實教學環(huán)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學習,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內(nèi)容,并通過任務舉一反三,提高其應用能力。這種任務教學模式對于目前的英語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現(xiàn)以《職業(yè)綜合英語1》Unit 1 Organization為例,按照“任務教學法”設計課堂教學。
(1)任務準備階段
教師簡單介紹本單元的主題:公司的組織結(jié)構。首先分配任務:教師上課前把涉及該單元的文化知識點進行歸納形成8個主題:涉及公司的商標文化;舉例介紹一些著名商標并介紹其內(nèi)涵;中外商標文化對比;世界著名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公司知多少;谷歌的企業(yè)文化;怎樣介紹一個公司的組織結(jié)構;英文信封的寫作。給每組分配一個主題任務,讓每組一起合作查找資料。然后組建團隊:把一個班分成若干小組,每組4—5人。每個小組拿到分配的主題任務后,通過討論進行分工。在實施任務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充分利用圖書館和網(wǎng)絡等多種資源獲取文字、視頻資料等信息。學生在分析處理資料的過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閱讀能力。
(2)任務展示階段
各小組推薦代表在課上展示并講解做好的PPT文件,把了解到的背景知識分享給同學。例如有主題介紹谷歌公司優(yōu)越的辦公條件和誘人的食堂,看得學生津津有味。小組代表在匯報的同時既可以鍛煉其英語表達能力,又能提高其他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在此過程中,小組代表可以向其他同學提問,也可以接受其他同學及老師的提問,整個課堂可以充分互動起來。學生們在互動過程中能輕松地掌握相關知識。
(3)任務評價階段
教師對學生的展示成果進行點評,并根據(jù)每組的表現(xiàn)給予合理的成績和獎勵。
跨文化交際任務的提出,能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體驗到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在習得文化知識的同時,跨文化交際學習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2.3 多媒體教學法
課堂上,利用多媒體,通過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影像等手段增加與教材內(nèi)容相關的文化知識的信息量,使學生在真實情景下通過多種感官來感受語言文化知識。例如第一單元介紹谷歌公司的視頻。第二單元在學習Secretaries這一課時,穿插英文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的片段,使學生對秘書工作的繁瑣和責任重大印象深刻。第三單元補充吃西餐的學問和西餐餐具擺放的視頻等。這些豐富的資料都能使學生產(chǎn)生直觀印象,在加深對課文理解的同時也吸收了相當數(shù)量的文化信息。
當然,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僅僅依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學校要高度重視學生人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開設英美概況、跨文化交際學等選修課程,組織豐富的課堂外活動。教師自身要具備較強的跨文化交際知識和教學水平,同時學生也要加強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交際能力是當前以職業(yè)素質(zhì)為核心的高職教育發(fā)展的重點。怎樣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是值得我們外語教師繼續(xù)努力研究的重要課題。
[1]Byram.m.acquir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A review of learning theories.In 1.1995.
[2]胡文仲,高一虹.外語教學與文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4]高永晨.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和對策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11).
[5]吳艷.大學英語跨文化交際活動語境創(chuàng)設研究.安徽理工大學學報,2003(6).
[6]王麗.談影響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幾個重要因素.濰坊高等職業(yè)教育,2006(9).
[7]鄧蓮妹.高職院校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對策.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9(9).
[8]杜秀杰.例析任務教學法在《新職業(y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考試周刊,2011(85).
[9]李志強.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交際意識.外語·外交,2012(11).
本文系1.2011年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項研究課題 《跨文化交際視野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批準號:2011JSJG494)階段性成果
2.2012年南京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青年教師科研基金項目 《基于能力培養(yǎng)與職業(yè)發(fā)展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探索》(項目編號JQ1207)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