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龍
黃陂區(qū)人民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300
三仁湯加減治療乙型肝炎35例
戴建龍
黃陂區(qū)人民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300
目的觀察三仁湯加減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療效。方法運用化濕解毒,疏肝健脾之法,以基本方水煎服日一劑,3個月為一個療程,每療程結束后,休息3~7天,再進行下個療程。結果臨床近期治療(癥狀消失,多項肝功能化驗恢復正常)12例;好轉(主要癥狀消失,體征明顯改善,肝功能化驗好轉)21例;無效(癥狀未見明顯改善,肝功能未改善)2例,總有效率為94.3%。結論采取三仁湯加減治療乙型肝炎,臨床治療效果明顯。
三仁湯;乙型肝炎
筆者自2010年以來,采用三仁湯加減治療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35例慢性乙型肝炎均系我院門診患者,經血檢確診為乙型肝炎血清陽性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齡21~30歲者2例,31~40歲者10例,41~50歲者8例,51~60歲者12例,61~70歲者3例;病程1年以內者8例,2年以內者10例,3~4年者11例,5年以上者6例,均經3~6個月治療。
1.2 治療方法
治宜化濕解毒,疏肝健脾為法,基本方:杏仁15 g、滑石18 g、薏苡仁18 g、郁金10 g、香附10 g、白寇仁6 g、土茯苓30 g、厚樸10 g、法半夏10 g、山藥18 g、茯苓10 g、白術15 g、白花蛇舌草30 g、生甘草6 g,隨癥加減;肝膽濕熱者加茵陳30 g、車前草20 g,肝郁氣滯者加柴胡10 g、枳殼12 g,氣滯血瘀者加桃仁10 g、紅花8 g,見肝脾腫大者加炙鱉甲18 g,生牡蠣18 g、丹參18 g,水煎服日一劑,3個月為一個療程,每療程結束后,休息3~7天,再進行下個療程。
經3~6個月的治療,臨床近期治療(癥狀消失,多項肝功能化驗恢復正常)12例;好轉(主要癥狀消失,體征明顯改善,肝功能化驗好轉)21例;無效(癥狀未見明顯改善,肝功能未改善)2例,總有效率為94.3%。
楊某,男,43歲,2011年7月10日初診,因納呆乏力伴右肋脹痛10天,查肝功能異常,乙型肝炎血清陽性。診見:納呆乏力,右肋脹痛,稍多食即感脘腹脹滿,頭身困重,精神差,大便時溏,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四診合參,癥屬濕熱內阻,肝郁脾虛之征。治宜化濕解毒,疏肝健脾補脾益腎之法。予三仁湯加減治療,并囑其節(jié)飲食,慎起居,暢情志。經服藥5個月后,復查乙肝三系陰轉,停藥半年后隨訪,肝功能正常。
慢性乙型肝炎屬“疫毒”為患,此“疫毒”多屬濕熱之邪,“疫毒”既為肝病之始,又貫肝病之末[1]。 筆者通過查閱資料,結合長期臨床實踐進行驗證,運用化濕解毒,疏肝健脾之法,采取三仁湯加減治療乙型肝炎,方中杏仁宣上焦肺氣,氣化則濕亦化,白寇仁芳香化濕,行氣寬中,薏苡仁滲利濕熱而健脾,滑石增強利濕清熱之功,法半夏、厚樸行氣化濕,散結消痞,土茯苓、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兼以化濕,郁金、香附疏肝解郁,兼以活血,山藥、茯苓、白術健脾補氣,兼以祛濕,生甘草調和諸藥,共奏化濕解毒,疏肝健脾之效。
[1]王憲波,李斌,劉慧敏. 解毒涼血、健脾化濕法治療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體會[J]. 中醫(yī)雜志,2012(20):1772-1776.
R25
B
1674-9308(2014)05-0120-01
10.3969/J.ISSN.1674-9308.2014.05.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