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團中央、中國殘聯調研組
8502萬殘疾人迫切需要志愿助殘
——赴廣東、湖北、四川3省的調研報告
文/ 團中央、中國殘聯調研組
3省殘疾人現狀。廣東省共有殘疾人540萬,占全省總人口比例的5.18%;湖北省有殘疾人380萬,占全省總人口比例的6.15%;四川省殘疾人總數為622.3萬人,占全省總人口比例的7.57%。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和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我國殘疾人總人數為8502萬人,占全國人口比例6.34%。廣東省殘疾人口占全國殘疾人口總數的6.35%,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湖北省為4.47%,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四川省為7.3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3省助殘工作情況。廣東省將殘疾人事業(yè)納入政府工作議程,省人大常委會頒布《廣東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yè)辦法》,成為全國首個按比例就業(yè)地方性法規(guī)。2013年廣東省為5000戶貧困家庭殘疾人提供康復服務,為5000戶貧困家庭殘疾人實施居家無障礙環(huán)境改造。湖北省人民政府發(fā)布政府令,自2005年起實施《湖北省殘疾人優(yōu)惠待遇規(guī)定》,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殘疾人“兩個體系”建設,涌現出了“蘇姐”小組等殘疾人工作品牌。四川省制定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的實施意見》并成立“四川省殘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同時,四川省殘聯2013年開展助殘活動1200多次,為256600多名殘疾人集中開展助殘服務。
3省助殘志愿服務情況。3省注重構建黨政重視、部門聯動的組織保障體系,積極建立務實管用、運轉有序的工作制度,依托街道、社區(qū)、單位等現有公共資源建立常態(tài)化的助殘服務陣地,積極開發(fā)實施領域廣、有特色的服務項目,培養(yǎng)凝聚一批覆蓋面廣、充滿活力的專門隊伍,大力營造各方關注、開放包容的社會氛圍。3省殘聯均會同文明辦、團委等相關部門制定了志愿助殘工作的專門指導意見,不斷完善深化志愿助殘工作機制,廣泛開展扶殘助殘志愿服務活動,積極改善殘疾人基本生活,努力提高殘疾人生活質量。
志愿助殘工作內容方面。一是助殘志愿服務內容較為分散、不集中。具體來說,有居家照料、康復訓練、就業(yè)培訓、教育培訓;也有專業(yè)服務,還有殘疾人之間的互助項目等等。這些項目缺少系統、規(guī)范的分類和引導,比較分散,不利于集中推廣。二是針對性不強。調研發(fā)現,有些助殘志愿服務既不能滿足殘疾人的個性化需求,也沒有充分發(fā)揮志愿者的特長。各地分散的服務內容和項目不能完全滿足各層次志愿者和殘疾人的需求。三是服務品牌缺少專門設計。長期以來,各地團組織一般都把助殘志愿服務作為一般性、階段性工作安排,服務的廣度、深度和常態(tài)化、品牌化等都不夠。
志愿助殘工作隊伍建設方面。一是農村缺少助殘服務隊伍。在農村,開展助殘工作的志愿者來源比較單一,大都是農村黨員干部,殘疾人協會基層專職委員等,而村干部多身兼數職,投入助殘志愿服務精力有限。二是志愿者助殘服務水平不一,缺乏培訓。青年志愿者有參與助殘志愿服務的極大熱情,但是缺少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支撐,在服務殘疾人的過程中明顯感到力不從心。三是缺少志愿助殘工作的骨干力量。目前3省都較為缺少有普遍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助殘志愿行動帶頭人。
志愿助殘工作機制方面。一是普遍性、可復制的機制設計不足。目前3省志愿助殘工作仍舊停留在零敲碎打的層面,助殘項目多是針對某一地區(qū)或某一類特殊人群,缺少普遍性的工作設計。二是志愿助殘工作分工不明、協同不夠。雖然3省的共青團和殘聯系統都曾聯合發(fā)文或共同組織活動,但未能有效整合雙方人力資源、服務陣地、政策資金等形成合力推動志愿助殘工作。三是日常運行機制不健全。目前3省志愿助殘工作的志愿者招募、管理、培訓、激勵等內部機制還沒有規(guī)范化和制度性的設計。
進一步明確志愿助殘工作定位。一是要充分發(fā)揮志愿助殘工作的特殊作用,將其作為與政府助殘、市場助殘相協調、相補充的社會助殘的一個重要內容。二是要將“關愛行動”等志愿服務項目實施的經驗充分運用到志愿助殘工作中,同時在工作設計中注重普遍性和實效性。三是要堅持積極推進、量力而行的原則,客觀分析殘疾人工作現狀,合理設計志愿助殘工作目標,緊密結合志愿者工作特點,而不能“包打天下”、大而化之。推進志愿助殘工作,還應堅持循序漸進、務實推動,一步一步做,切實用志愿助殘的實際效果取信于殘疾人、取信于社會。
科學設定志愿助殘主要內容。志愿助殘內容的設計,應堅持“雙為本”的理念,既堅持以殘疾人為本,又堅持以志愿者為本。具體內容,建議按照“5+2”的工作布局來重點考慮,即從殘疾人日常普遍性需求來講,圍繞五個方面開展志愿服務;從面上推進志愿助殘工作來講,動員基層團組織、志愿者組織和骨干志愿者主要開展兩方面的工作。
建立健全志愿助殘工作機制。一是推行“團隊幫扶+結對接力”服務模式。即一個志愿者團隊與社區(qū)或殘疾人康復機構結成對子,開展接力服務。二是推行“社工+志愿者”的組織模式。通過政府購買方式,發(fā)揮專業(yè)社工在志愿服務組織中的示范引領作用。三是規(guī)范項目管理機制。對志愿者、志愿者團隊、志愿服務項目和各級團組織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評估、考核和激勵機制。
爭取并加強志愿助殘工作保障。助殘工作難度大、政策性強,志愿助殘僅憑一腔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形成“黨政領導、部門支持、社會協同、項目帶動”的良好格局。一是積極爭取資金支持。二是積極爭取殘聯系統的政策支持。三是積極爭取民政部、財政部、文明辦等部門的資源支持,協同做好志愿助殘工作。
以志愿助殘工作帶動和促進中國青年志愿者事業(yè)發(fā)展。一是通過志愿助殘工作進一步加強青年志愿者行動的組織和隊伍建設。二是進一步加強青年志愿者工作平臺建設。三是推動青年志愿者行動的機制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