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種子管理總站,福建福州 350003)
選育單位:福建金品農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較耐熱。秋季從播種到適收35d(天)左右,株高19 cm,開展度24 cm,具14片葉,單株質量140 g;葉橢圓形,葉面平展,葉色綠,葉柄油綠,口感佳,商品性好。經福建省分析測試中心品質檢測,每100 g 鮮樣含粗蛋白2.35 g、VC 61.5 mg、還原糖2.24 g、粗纖維0.73 g。經福州市閩侯縣農業(yè)局植保站田間病害調查,金品1 秋未發(fā)生霜霉病、軟腐病,黑腐病有零星發(fā)生,對照華冠軟腐病發(fā)病較重,黑腐病有少量發(fā)生。
產量表現:2009~2010年在福州、莆田、三明、寧德、南平等地進行區(qū)域試驗,平均每667 m2產量2 017.0 kg,比對照華冠增產23.6%。2010~2011年在福州、寧德、莆田等地進行生產試驗,平均每667 m2產量2 012.0 kg,比對照華冠增產23.7%。
栽培技術要點:福建省低海拔地區(qū)播種期為9~11月;可直播或育苗種植,直播每667 m2用種量350 g,播后及時間苗;注意防治黑腐病等病害。
選育單位:福建金品農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耐寒,冬春季從播種到適收55d(天)左右,株高20 cm,開展度25 cm,具14片葉,單株質量170 g左右;葉近圓形,葉面稍皺,葉色綠,葉脈明顯、綠白色,葉柄淺綠,口感佳,商品性好。經福建省分析測試中心品質檢測,每100 g 鮮樣含粗蛋白1.40 g、VC 72.8 mg、還原糖1.06 g、粗纖維 4.96 g。經福州市閩侯縣農業(yè)局植保站田間病害調查,金品冬春未發(fā)生霜霉病、軟腐病,黑腐病有零星發(fā)生,對照金品3號霜霉病、軟腐病發(fā)病較重,黑腐病有少量發(fā)生。
產量表現:2010~2011年在福州、莆田、三明、寧德、南平等地進行區(qū)域試驗,平均每667 m2產量2 593.0 kg,比對照金品3號增產18.2%。2011~2012年在福州、莆田、寧德等地進行生產試驗,平均每667 m2產量2 661.0 kg,比對照金品3號增產19.3%。
栽培技術要點:福建省低海拔地區(qū)播種期為11月至翌年2月;可直播或育苗種植,直播每667 m2用種量350 g 左右,播后及時間苗;注意防治黑腐病等病害。
選育單位:廈門華泰五谷種苗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屬青梗小白菜類型,生長勢強,適應性廣,植株緊湊、束腰。從播種至采收28~35d(天),株高19 cm,約16片葉,單株質量100~240 g。葉色綠,葉柄肥厚、綠白色,具光澤。經福建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漳州)分中心品質檢測:每100 g 鮮樣含VC 55.3 mg、蛋白質1.3%、粗纖維0.83 g。經廈門市翔安區(qū)農林水技術推廣中心田間調查,麗萍軟腐病、霜霉病發(fā)病輕,與對照夏帝相當。
產量表現:2010~2011年福州、龍巖、廈門、寧德等地進行區(qū)域試驗,平均每667 m2產量 2 311.0 kg,比對照夏帝增產11.7%。2010~2011年福州、龍巖、廈門、寧德等地進行生產試驗,平均每667 m2產量2 311.0 kg,比對照夏帝增產11.7%。
栽培技術要點:廈門地區(qū)可周年播種,其他地區(qū)根據當地氣候條件,適當調整播種期;可直播或育苗栽培,每667 m2用種量300 g;田間應注意防治軟腐病、霜霉病、跳甲等病蟲害。
選育單位:農友種苗(中國)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中早熟,生長勢強,坐果率高,耐熱性強,春季栽培播種至始收70~75d(天),夏季60~65d(天),主蔓第13~15 節(jié)著生第1 雌花。瓜長棒形,瓜皮青綠色,單瓜質量600 g 左右,瓜縱徑34~40 cm,橫徑5~7 cm,肉厚1.2 cm 左右,突狀圓瘤,縱瘤一般8 條,肉質脆,苦味中等,商品性好。經漳州市農業(yè)檢驗監(jiān)測中心品質檢測,每100 g 鮮樣含蛋白質1.2 g、VC 102.7 mg、水分94.2 g。經廈門市翔安區(qū)農林水技術推廣中心田間病害調查,璧綠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等發(fā)生較對照翠玉輕。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在廈門、漳州、福州等地進行區(qū)域試驗,平均每667 m2產量達 3 743.0 kg左右,較對照翠玉增產16.9%。2011~2012年在廈門、漳州、福州等地進行生產試驗,平均每667 m2產量達3 800 kg 左右,較對照翠玉增產15%。
栽培技術要點:廈門地區(qū)露地栽培播種期為3~6月,其他地區(qū)可視當地氣候條件適當調整播期;平架栽培每667 m2種植120~150株;注意防治病蟲害。
選育單位:三明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
特征特性:晚熟,生育期230d(天)左右,主莖4~7 條,右旋,四棱翼;葉腋偶有零余子;葉綠色,長心形,主脈7 條,下部葉互生,上部葉對生;塊莖扁塊形,須根少,表皮光滑,紫色,肉紫色,可食率85.6%。經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中心化驗室及福建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檢疫技術中心檢測,每100 g 干品含淀粉69.4 g、還原糖3.4 g、蔗糖3.8 g、蛋白質6.34 g、粗纖維1.9 g、粗脂肪0.4 g、氨基酸總量5.19 g。經三明市植保植檢站田間調查,明淮1號炭疽病葉發(fā)病率為0.1%~1.1%,褐斑病株發(fā)病率為1.0%~1.4%,田間抗病性優(yōu)于對照上杭掃 把薯。
產量表現:2010~2011年在三明、南平、龍巖等地進行區(qū)域試驗,每667 m2產量3 180.1 kg 左右,比對照上杭掃把薯增產39.2%左右。2012年在三明等地進行生產試驗,每667 m2產量2 489.9 kg,比對照上杭掃把薯增產30.2%。
栽培技術要點:選擇無病蟲、肉質堅實、毛根細少的塊莖做種,中、低海拔地區(qū)露地栽培4月上、中旬播種為宜。采用單行種植,行距1.4~1.5 m,株距20 cm,每667 m2種植2 300株左右。莖葉生長期追施氮肥,塊莖膨大期追施鉀肥。注意防治病蟲害。
選育單位:漳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
特征特性:生長勢強,從定植至適收50~70d(天)。植株半直立,株高約95 cm,側芽少。單株葉片數約15片,葉片深綠色、長橢圓形,葉面皺縮,葉緣淺鋸齒狀,葉基部淺裂,葉柄寬厚、綠白色、脆嫩,葉柄寬約6 cm。商品性好,苦澀味淡,品質優(yōu)。經漳州市農業(yè)檢驗監(jiān)測中心品質檢測,每100 g 鮮樣含粗纖維0.6 g、鈣0.06 g、VC 83.4 mg、硝酸鹽355 mg。經漳州市植保植檢站田間病害調查,漳芥1號主要病害有白粉病、軟腐病。對病毒病和根結線蟲病的抗性較強,對軟腐病的抗性與對照粉芥相當。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在漳州、廈門等地進行區(qū)域試驗,平均每667 m2產量5 909.0 kg,比對照粉芥增產14.4%。2011~2012年在漳州、廈門等地進行生產試驗,平均每667 m2產量5 909.0 kg,比對照粉芥增產14.4%。
栽培技術要點:一般9~11月播種,采用先播種后定植的方式,雙行種植,每667 m2種植1 600株左右。注意防治白粉病、軟腐病等病害。
選育單位:廈門中廈蔬菜種籽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80~90 d (天),生長勢強,從播種至始收60~70d(天),側蔓結瓜,側蔓第1 雌花著生節(jié)位為第1~3 節(jié)。葉綠色,葉片呈掌狀五角形,葉緣淺裂有刺毛。同株異花,瓜長筒形,瓜色綠白,瓜皮具10 條縱淺溝紋,瓜頂平,瓜長32~42 cm,橫徑5~7 cm,肉厚1.2~1.5 cm,單瓜質量600~800 g。肉脆,味淡,適宜腌漬,也可生食、熟食。經漳州市農業(yè)檢驗檢測中心品質檢測,每100 g 鮮樣含VC 5.56 mg、蛋白質0.71 g、可溶性總糖2.49 g。經廈門市翔安區(qū)農林水技術推廣中心田間病害調查,秀美萵仔瓜越瓜霜霉病、角斑病、疫病發(fā)生比對照長豐白瓜輕。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在廈門、漳州、泉州等地進行區(qū)域試驗,秀美萵仔瓜越瓜平均每667 m2產量2 739.6 kg,比對照長豐白瓜增產22.2%。2011~2012年在廈門、漳州、泉州等地進行生產試驗,平均每667 m2產量2 500 kg 左右,比對照長豐白瓜增產16%左右。
栽培技術要關:閩南地區(qū)春季栽培3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種,秋季栽培7月下旬至8月中旬播種,畦寬1.8~2.0 m,每667 m2種植800~1 000株,注意防治霜霉病、角斑病、白粉病等病害。
選育單位:農友種苗(中國)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中早熟,生長勢強,結果力強,春季從播種至始收85~90d(天),主蔓第6~7 節(jié)著生第1 朵雌花。從授粉至采收春季28~35d(天)、夏秋25~30d(天)。瓜橢圓形,橫徑24~30 cm,縱徑18~22 cm,單瓜質量4.0 kg 左右,瓜皮深綠色,覆墨綠色細條紋,果肉深紅色,脆爽多汁,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12.5%,皮厚0.8~1.0 cm,皮薄而韌,耐貯運。經漳州市農業(yè)檢驗監(jiān)測中心品質檢測,每100 g 鮮樣含蛋白質0.98 g,可溶性總糖9.31 g、粗纖維0.17 g。經廈門市翔安區(qū)農林水技術推廣中心田間病害調查,墨寶枯萎病、炭疽病、細菌性角斑病等較對照黑富士發(fā)病輕。
產量表現:2010~2011年在廈門、漳州、福州等地進行區(qū)域試驗,平均每667 m2產量3 646.0 kg,較對照黑富士增產6.7%。2010~2011年在廈門、漳州、福州等地進行生產試驗,平均每667 m2產量3 640 kg 左右,較對照黑富士增產6%以上。
栽培技術要點:黑寶對低溫較敏感,春季應適當遲播,秋季適當早播;閩南地區(qū)露地栽培播種期為4~7月,其他地區(qū)可視當地氣候條件適時調整播期,每667 m2種植約500株,注意防治枯萎病、炭疽病、細菌性角斑病等病害。
選育單位: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
特征特性:植株生長勢強,平均株高16 cm,開展度35 cm;三出復葉,葉片圓形;兩性花,花瓣白色,花序稍低于葉面,斜生,每株花序4~6個,每序結果7個左右;果實圓錐形,果紅色,肉質細膩,甜而多汁,香味濃,種子平于果面,平均單果質量20 g 左右;經福建省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檢測,福莓2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5%,總糖7.1%,可滴定酸0.47%,糖酸比15.1;每100 g 鮮樣含VC 71.9 mg。經福州市植保植檢站田間病害調查,福莓2號未發(fā)現白粉病,灰霉病發(fā)生程度與對照法蘭地相當。
產量表現:2010~2011年在福州、廈門、龍巖、寧德、三明等地進行區(qū)域試驗,平均每667 m2產量2 782 kg,比對照法蘭地增產10.7%。2011~2012年在福州、廈門、龍巖、寧德、三明等地進行生產試驗,平均每667 m2產量2 806.0 kg,比對照法蘭地增產11.4%。
栽培技術要點:福州地區(qū)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定植,每667 m2種植7 000株左右,注意防治灰霉病等病害。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生物資源研究所
特征特性:早熟,生長勢、坐果性強,春季主蔓第1 雌花節(jié)位為第7~11 節(jié),從開花到商品瓜采收15d(天)左右。果實長圓筒形,商品瓜長26~33 cm,橫徑5.0~6.5 cm,單瓜質量380~450 g,瓜皮綠色,黑色條紋明顯,瓜條勻稱,肉質較堅實,品質優(yōu)。經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田間調查,絲盛2號未發(fā)生枯萎病,有白粉病、霜霉病發(fā)生。經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中心實驗室品質檢測,每100 g 鮮樣含水分93.6 g、蛋白質1.14 g、VC 16.53 g、還原糖1.4 g、蔗糖3.5 g、粗纖維0.8 g。
產量表現:2010~2011年在漳州、泉州、寧德等地進行區(qū)域試驗,絲盛2號平均每667 m2產量3 659.2 kg,比當地對照福州肉絲瓜增產15.4%。2012年在漳州、泉州、寧德、南平等地進行生產試驗,平均每667 m2產量3 813.7 kg,比當地對照福州肉絲瓜增產12.0%。
栽培技術要點:福建平原地區(qū)春植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下旬播種,秋植在7月上旬至8月播種。平架栽培一般每667 m2種植500株左右。注意防治枯萎病、白粉病、霜霉病等病害。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特征特性:中早熟,植株生長勢、分枝力強。春季主蔓第1 雌花節(jié)位為第11~12 節(jié),連續(xù)坐果性強。從開花到商品瓜采收約15d(天)。瓜短圓筒形,長20~25 cm,橫徑5~7 cm,平均單瓜質量500 g 左右。瓜皮綠色,有明顯黑色條紋。果肉質地堅實,不易褐變,品質優(yōu)。經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中心實驗室品質檢測,每100 g 鮮樣含蛋白質1.24 g、VC 10.85 mg。經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田間病害調查,福研1號白粉病發(fā)生情況與對照農福801 相似,未見枯萎病發(fā)生。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在福州、莆田、寧德、龍巖等地進行區(qū)域試驗,福研1號平均每 667 m2產量3 643.6kg,比對照農福801增產14.19%。2011~2012年在福州、寧德等地進行生產試驗,平均每667 m2產量3 873.0 kg,比對照農福801 增產11.6%。
栽培技術要點:同絲盛2號絲瓜。
選育單位: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生物資源研究所
特征特性:早熟,長勢旺,坐果能力強,春季主蔓第1 雌花節(jié)位為第6~8 節(jié)。商品瓜短圓筒形,長20~22 cm,橫徑5~6 cm;瓜皮皺褶、淡綠色,單瓜質量400~500 g。留種果實從開花到種子成熟需要50~60d(天),老熟果黃綠色,種子黃白色、扁橢圓形,千粒質量120 g 左右。該砧木與新翠、如玉33號、碧綠等苦瓜品種嫁接親和性強,成活率達90%以上。經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中心實驗室檢測,嫁接瓜的VC、粗蛋白、水分含量與實生苗相當,風味保持了原接穗品種特性。通過永泰縣植保植檢站田間調查,銀砧1號嫁接的苦瓜苗田間未發(fā)現枯萎病,而實生苗的苦瓜枯萎病發(fā)病率達60%以上。
產量表現:2011~2012年在福州、三明、漳州等地進行區(qū)域試驗,重茬地用銀砧1號作砧木嫁接后苦瓜平均產量比當地絲瓜作砧木增產16.0%。2012~2013年在福州、三明、漳州等地進行生產試驗,重茬地用銀砧1號作砧木嫁接后苦瓜平均產量比當地絲瓜作砧木增產15.1%。
栽培技術要點:福州地區(qū)大棚栽培適宜播期在1月中旬,露地栽培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種,秋植在7月上中旬播種??拷臃ㄕ枘颈冉铀朐绮?~3d(天);劈接法砧木比接穗早播5~7d(天);套管接法砧木比接穗早播10~15d(天);定植時注意嫁接口要高出地面2 cm,及時抹除砧木腋芽。
申報單位:云霄漳南果蔬科學研究所、云霄縣農作物科學研究所、福建省云霄縣綠州果蔬開發(fā)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產量及栽培技術見本期85頁。
注:福建金品農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福建省福州市六一中路489號-1,350001,聯(lián)系人:方勇,電話:0591-83276674(金品1 秋,金品冬春)
廈門華泰五谷種苗有限公司,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工業(yè)園27號廠房4 樓,361006,聯(lián)系人:魏瑞忠,電話:0592-5661681(麗萍)
農友種苗(中國)有限公司,福建省廈門市枋湖東路705號,361009,聯(lián)系人:陳金龍,電話:0592-5786386(璧綠,黑寶)
三明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福建省三明市沙縣虬江辦事處柱源村,365051,聯(lián)系人:華樹妹,電話:0598-5862926(明淮1號)
漳州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qū)朝陽鎮(zhèn),363005,聯(lián)系人:羅燕華,電話:0596-2121725(漳芥1號)
廈門中廈蔬菜種籽有限公司,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qū)翔安大道蔡浦路275號中廈種籽大廈,361101,聯(lián)系人:洪金條,電話:0592-7169585(秀美萵仔瓜)
福州市蔬菜科學研究所,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南通鎮(zhèn),350111,聯(lián)系人:花秀鳳,電話:0591-22211212(福莓2號)
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農業(yè)生物資源研究所,福建省福州市五四北路247號,350003,聯(lián)系人:李祖亮,電話:0591-87862984(絲盛2號);聯(lián)系人:張玉燦,電話:0591-87862984(銀砧1號)
福建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省福州市安區(qū)埔堂,050013,聯(lián)系人:李大忠,電話:0591-87572744(福研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