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科亞劉光知:涅槃重塑 演繹完美蛻變之舞
他,被譽為“中國雙螺桿擠出機之父”。面對如此殊榮,他謙虛自稱“不敢當”,但業(yè)界皆已默認他教父的身份。
他一手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被譽為“中國雙螺桿擠出機的黃埔軍校”,業(yè)界尊他為“校長”?!叭绻f南京科亞是這個行業(yè)的黃埔軍校,我想這應該是名符其實的?!彼p松的語氣中帶著鏗鏘有力的堅定。
和藹、云淡風輕,追尋內心的坦蕩,不畏世俗的眼光,這就是如今他對人生的領悟與態(tài)度。
如果說SHL-60雙螺桿擠出機組的成功研制標志著中國第一臺商品化的雙螺桿擠出機實現了國產化,那么他就是開創(chuàng)這一歷史先河的主導者。
如果說企業(yè)“駛向國際,舵手引航”是一種浪潮,那么他就是南京科亞最穩(wěn)健的掌舵者。
如果說人生的夢想是一座金字塔,需要從塔基到塔尖去一一實現,那么他儼然已經走向至高點。
南京科亞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光知,當之無愧的時代先驅者!
二十年風雨洗禮成就國產雙螺桿擠出機金名片,由原化工部化工機械研究院十多位資深科研、設計的高級工程師及美商組建的科亞(集團)公司,聚集了中國研發(fā)雙螺桿擠出機整套裝置的高端人才,其研究設計制造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被國際同行矚目。
回首過去,科亞碩果累累。從1993年成立至2003年這十年期間,科亞經歷了從小到大,從無到有的過程,產品連續(xù)五年保持產銷量第一。2003年,其年銷售額就已高達1.3億元,成功打造中國雙螺桿擠出機第一品牌。2004年9月,科亞與德國科倍隆強強聯合,五年后又與科倍隆結束合作關系,再次啟程,重塑科亞。
談起過去與科倍隆的合作,劉光知先生感慨道:“我當時的初衷是想把公司帶到一個更高的平臺,讓年輕人在這個平臺上發(fā)揮作用。雙方能夠在技術上進行合作,開發(fā)更好的設備。但是幾年后發(fā)現德國公司仍用我們的技術、我們的產品做我們的市場,于是我就辭職了?!彪S后,不少原科亞的管理層也紛紛退出了當時的科倍隆科亞。源于心中的夢想,2010年劉光知先生帶領自己的團隊再次揚帆起航,短短三年就實現了科亞的完美蛻變,創(chuàng)下3.6億元的銷售業(yè)績,延續(xù)昔日輝煌。
劉光知先生表示,科亞重新出發(fā)后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因為其本身就擁有不少內在優(yōu)勢:領先的技術、細致的服務、在中國多年的市場經驗,當然最為重要的仍是客戶對科亞的深厚感情和大力支持。
1993-2013年,科亞產品已在國內外銷售超過5000套各種規(guī)格的同向雙螺桿擠出機組為核心的成套裝備,創(chuàng)造了被國內外專業(yè)人士認可的知名品牌。2011年,科亞公司研制開發(fā)了國內首創(chuàng)、技術領先、模塊化的第三代雙螺桿擠出機系列成套裝備,主要應用實踐有:
1. 單機年產二萬噸 交聯電纜料成套裝備
2. 單機年產一萬噸 汽車專用料成套裝備
3. 單機年產一萬噸 POM改性成套裝備
4. 單機年產五千噸 低煙無鹵電纜料
芮博廉先生談到:“我們的目標就是為智能汽車創(chuàng)造一個更安全、更可靠的網絡環(huán)境,不僅能夠幫助車輛防止黑客攻擊,也能夠進行整車系統(tǒng)級的智能監(jiān)測和風險預防?!?/p>
5. PPC連續(xù)大容量脫揮擠出造粒裝置
6. PMMA連續(xù)反應聚合生產裝備
7. LFT長纖增強造粒裝備
8. 國內首創(chuàng)單機年產五千噸 熱固性材料混煉造粒成套裝備
9. 國內首創(chuàng)高分子材料啤酒瓶成套生產裝備
10. 國內最大的超高強度PE紡絲成套裝備(4條AK-125機組)
12. 年產10萬噸級工程塑料配混改性成套裝置
上述成套裝備充分展示了科亞人的技術開發(fā)能力和雄厚的工程應用實力,具有很高性價比的第三代AK、HK、SK雙螺桿擠出機組投放市場,必將為廣大客戶帶來顯著的經濟效益。
在80年代,中國雙螺桿擠出機行業(yè)仍是一片空白,國內所需設備皆依賴進口,價格十分昂貴。80年代末,中國第一臺商業(yè)化國產雙螺桿擠出機誕生,劉光知先生正是這臺設備的研制者。從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國產雙螺桿擠出機開始逐步出現在國內市場,打破了國外設備的壟斷地位。“將一項技術轉化成一個市場產品,需要走很多路?!痹诨貞浧甬敵醯难邪l(fā)經過時,劉光知先生如此總結。
中國第一代雙螺桿擠出機的最高轉速為300轉,這樣的轉速延續(xù)了近10年,直至1999年,劉光知先生帶領著他的團隊研發(fā)出第二代產品,將最高轉速提升至600轉,科亞的銷售額也隨之大幅上漲。目前國內市場上盛行的雙螺桿擠出機基本屬于第二代產品。但正如劉光知先生所言,“人,總要不斷進步,不斷突破自我”,憑著這樣的信念,科亞在2012年成功推出第三代產品,最高轉速可達900轉。轉速提升并非易事,需要考慮整臺設備的方方面面,但卻能為客戶創(chuàng)造更高的經濟效益:一臺螺桿直徑為70mm的機器,如果最高轉速為300轉,其基本產量可達300-500kg;如果速度提升至600轉,其基本產量可達500-700kg;至900轉,其基本產量可達1噸。在同樣的能耗下,轉速的提升提高了機器的產量,高性能的生產設備及完整的配套,為客商創(chuàng)造了客觀的經濟效益,以單機產量提高20%-30%,則單機功耗降低10%-15%,初步測算可為改性行業(yè)省電約3億度,僅此一項可為改性行業(yè)節(jié)約成本3個億,這對客戶而言無疑是一項福音。
目前,國外最高轉速達到1000轉的雙螺桿擠出機也大有存在,就研制水平和設計水平而言,科亞的設備已可媲美國外,但產品的總體水平仍然稍遜一籌,這是國情,而并非企業(yè)自身的問題。例如我們的設備主要用到的是鋼材,而有些特殊的鋼材在很大程度上需依賴進口,更何況生產裝配所需配套的眾多國內產品與國外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科亞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劉光知先生解釋道。
但是面對這種差距,科亞也在不斷努力。從國內市場的購買需求來看,國產塑機之所以能受到許多客戶的認可,并非僅僅是因為價格低,也是基于國內外設備的差距正在日益縮小。從90年代初到現在,中國配混料改性市場已經很少引進國外設備,這就是科亞對社會做出的貢獻。
重辦科亞后,劉光知先生和他的團隊在原有基礎上對設備重新進行系列化、系統(tǒng)的設計,進一步提升了其合理性和系列化完整性。“如果還是沿用原來的設備,我們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績?!眲⒐庵壬缡钦f。同時,科亞也進一步完善了售后服務體系:承諾客戶購買設備后,運轉一年內出現任何問題都無條件保修。對于出錯的設備,技術人員會分析統(tǒng)計原因,總結不足以求改進。但統(tǒng)計結果表明,一年之內設備出現問題,80%-90%是由于配套的輔機。
當然,科亞20年來廣受好評,除了良好的售后服務,正確認識市場需求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為了將技術和市場完美結合,劉光知先生當初毅然決定聘請高分子領域專家,而非機械領域專家?!霸谶@個行業(yè),我們擁有最好的技術,但是我們產品的市場在高分子材料應用和研發(fā)這一領域,我們的目的是將設備投放到市場中去,為社會創(chuàng)造效益。因此我們需要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設計,這就需要高分子領域內的專家來指點我們,把產品產業(yè)鏈完整起來。”劉光知先生解釋道。
除了國內市場,科亞在國際市場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科亞產品在遍及中國各地的同時,遠銷美國、埃及、馬來西亞、泰國、伊朗、俄羅斯、印尼等國。在每年皆有出口設備的基礎上,銷量也在不斷增加。但誠如劉光知先生所言,要在國際市場上成功塑造一個品牌畢竟需要時間,開發(fā)國際市場的成本相當高,僅靠企業(yè)自身,很難打開這一市場。中小企業(yè)需要國家的扶持才能走出去,但國家對中小企業(yè)的支持明顯不足,尤其是對傳統(tǒng)制造業(yè)?!拔覀兗热簧硖巶鹘y(tǒng)行業(yè),那就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小企業(yè)不要貪大求快,一定要做到小而精,專注自己的產品,才能走向國際市場?!闭劦絿鴥戎行∑髽I(yè)如何走向國際時,劉光知先生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
在擠出機行業(yè)已經奮斗了三十余年,可以說劉光知先生把自己的諸多精力都獻給了國產擠出機的推廣和創(chuàng)新。他說,如果還有理想,他希望科亞的雙螺桿擠出機在國內保持領先地位的同時,也能在國際上占據一席之地。對于科亞的未來,做強是他的期許,突破小型機的局限,嘗試推出中型機甚至大型機,利用自身技術和制造裝備的優(yōu)勢,來滿足更多新材料的研究和開發(fā)。
劉董事長說:“企業(yè)不管大小,要善待員工。”他說:“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困難的時候要堅持住,順利的時候要更用心?!彼錾碛诨げ炕瘜W研究院,笑稱自己是一名技術人員,并不擅長做管理,但對于員工和客戶,他始終心懷感恩。南京科亞,在這位沉穩(wěn)爽朗的改革家的帶領下,正在中國雙螺桿擠出機行業(yè)演繹著最華麗的發(fā)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