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豐
(蒼南縣種子站,浙江溫州 325800)
溫州地區(qū)大棚甜瓜栽培技術的探討
陳一豐
(蒼南縣種子站,浙江溫州 325800)
根據多年生產實踐,總結出溫州地區(qū)可同時滿足生產和觀光采摘需要的大棚甜瓜栽培技術。采用該技術不僅甜瓜品質好,可兼顧觀光采摘需求,而且經濟效益高,收入可達41.25萬元·hm-2,凈收益17.25萬元·hm-2。
甜瓜;大棚;觀光;溫州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閑觀光農業(yè)的興起和大力發(fā)展,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不斷提高,不僅要求農產品品質好、食用安全,而且要求田間生長美觀,給人以美的享受。甜瓜作為人們喜愛的水果,深受消費者的鐘愛。筆者根據多年的甜瓜種植經驗,總結出可以同時滿足生產和觀光采摘需要的種植模式:甜瓜吊蔓栽培模式。甜瓜吊蔓栽培模式是在爬地生產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的立體栽培模式,它具有通風透光、輕簡化栽培、病蟲害發(fā)生輕等優(yōu)點。既提高品質,又具備較高觀賞性,因此,既可以種出高品質的甜瓜,同時又兼顧觀光采摘的市場需求,經濟效益大幅提高。2013年蒼南億家農業(yè)開發(fā)有限公司推廣應用1hm2,產出的甜瓜通過自助采摘方式銷售的達85%,平均售價11元·kg-1,最高售價達20元·kg-1,平均產值41.25萬元·hm-2,最高產值達49.20萬元·hm-2,凈收益17.25萬元·hm-2,凈收益比一般種植增加12萬元·hm-2,效益增加非常明顯?,F以甬甜5號為例,將有關大棚甜瓜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選擇高產優(yōu)質品種,適宜溫州地區(qū)種植的甜瓜有甬甜5號、三雄5號、黃皮9818、雪里紅等品種。
有條件者應選擇連棟大棚栽培,連棟大棚棚內高度高、空間大,適合開展觀光采摘種植。完善設施,對栽培環(huán)境實施控制,以滿足甜瓜生長發(fā)育的適宜溫度條件。通過溫度、積溫來確定栽培的茬口安排,盡量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溫州地區(qū)一般設施栽培以春作為主,適宜在1月中下旬到2月上旬播種,4月底至6月果實成熟采收。
3.1 電熱溫床準備
1月氣溫較低,為了培育壯苗,應采用電熱溫床育苗。在鋼管大棚內,先挖寬度1.2m、深15 cm的坑,上鋪一層2cm厚的泡沫板,覆土8cm,再按8~10cm間距鋪好電加溫線,其上再覆一層泥土將電加溫線完全覆蓋,土厚約5cm,然后把苗床用薄膜覆蓋,并安裝好自動恒溫控制器。穴盤育苗,穴盤規(guī)格32孔。
3.2 種子處理
3.2.1 催芽
將種子浸泡在50℃恒溫水中,不斷攪拌,30 min后自然冷卻,再浸泡4~6h。用濕潤的紗布包裹后,放在發(fā)芽盒里,置于30℃發(fā)芽箱催芽,一般26h可齊芽,當幼芽長至1~2mm時即可播種。3.2.2 播種
播種前1d,將苗床的溫度加熱到25℃。播種時,用壓穴器(也可用食指)將穴盤格中間壓1 cm左右深的小孔,芽向下,種子平放,1格1芽,覆0.5~1cm拌有1%多菌靈的基質,用電動噴霧器噴透水。把穴盤緊密均勻地排列于苗床上,平鋪一層薄膜,搭建小拱棚并覆膜。
3.3 苗床管理
3.3.1 溫度調控
從播種到出苗,苗床晝夜加溫,自動恒溫控制器控溫。土溫應控制在白天28~32℃,夜間17~20℃。幼苗出土后及時撤除覆蓋在穴盤上的薄膜,在小拱棚中生長;出苗后至第1片真葉前,夜間床溫控制在18℃左右,白天棚溫控制在20~25℃;當第1片真葉抽生后,白天棚溫控制在25~28℃,夜間床溫可調高至21℃;當2葉后,棚溫控制在25℃左右,夜間床溫18℃左右,如遇連續(xù)陰雨天,為防治徒長,床溫要降至12~15℃;移栽前1周,切斷電源,不再電加熱,通過大棚、小拱棚兩頭掀開或關閉等方式控溫,白天溫度控制在20℃,夜間溫度控制在12℃左右練苗。
3.3.2 水分管理
出苗后,應保持穴盤內基質見干見濕,當葉片出現輕度萎蔫時澆水。在保證適宜溫度的情況下,盡量多揭膜,增加光照,降低濕度,防止病害發(fā)生。
3.4 苗期病蟲害防治
甜瓜育苗期病害防治以防為主,第1片真葉抽生時用800倍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或500~600倍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噴霧防治1次,以后每間隔7~10d防病1次,隔次加入葉面肥,做到交替用藥。當小苗生長3~4片真葉、根滿格時適時移栽。
準備種瓜的田塊,應于前作收獲后即行耕翻,耕翻深度以25~30cm為宜,不應淺于20cm。施有機肥7.5t·hm-2,氮、磷、鉀有效養(yǎng)分含量各17%的三元復合肥750kg·hm-2,硫酸鉀150kg· hm-2,硼砂3.75kg·hm-2。寬8m的大棚可做4畦,畦面寬1m。鋪設2條滴灌帶,采用地膜全畦覆蓋,地膜鋪設要求畦面整細整平,地膜緊貼畦面,膜邊壓緊壓實。
5.1 定植
吊蔓栽培定植2.4萬~2.7萬株·hm-2,株距35~40cm,1畦2行,小行株距40cm。定植最好選無風晴天上午。定植時用口徑10cm打孔器打孔。定植前2d,用8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加0.2%~0.3%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霧。移栽前,將苗盤放在30%惡霉靈和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混合液中浸泡,充分吸水后取出,直接定植,做到帶肥帶藥移栽。定植后馬上用強力生根劑稀釋800倍液灌根,促進根系生長。
5.2 溫度管理
定植至緩苗期白天氣溫30~35℃,夜間應不低于15℃;緩苗后至定瓜前白天氣溫控制在25~30℃,夜間不低于12℃;定瓜至成熟期白天氣溫控制在25~35℃,夜間盡量保持12~18℃,促進甜瓜的糖分積累。
5.3 整枝留果
選擇10~12節(jié)帶雌蕾的子蔓3條,1條子蔓留瓜1個,瓜后留2葉摘除子蔓生長點。當授粉后4~6d果實長到雞蛋大小時,選留其中1個果形好、長勢旺的果實,其他全部摘除。在坐果的節(jié)位上間隔6~8個節(jié)再留1果。主蔓25~27葉打頂。
采用蜜蜂授粉或人工授粉:開花前15d將蜂箱放入大棚內,最好有3個以上巢脾(其中1個子脾),每0.1~0.2hm2放置1箱。如果沒有蜜蜂也可以采用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來提高坐瓜率。人工授粉一般在8:00-10:00進行,保持棚溫25~28℃為宜,人工授粉時摘取同品種不同株上當天開放的雄花,掰去花瓣后,用其雄蕊在雌花柱頭上輕輕涂抹,要求涂抹花藥均勻。
5.4 肥水管理
溫州地區(qū)雨水較多,甜瓜保護地生長過程中澆水的次數較少,每次藥物防治時添加葉面肥。澆水應視土壤墑情及甜瓜的生育期而定,定植后7~10 d澆1次緩苗水,這次水要澆足,以利發(fā)苗和培育壯秧。坐瓜后,當大多數瓜長至雞蛋大小時,施三元復合肥225~300kg·hm-2,從膨瓜到成熟要根據土壤墑情、植株長勢,適量追肥澆水,切忌忽干忽濕。采收前15d以內不要澆水,以防裂果。
5.5 病蟲害防治
5.5.1 病害
通過加強通風、控制澆水等措施來降低棚內濕度,防止病害發(fā)生;每天田間檢查,一旦發(fā)現病害及時防治。
蔓枯病。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農用鏈霉素加適量井岡霉素原液調成稀乳狀,涂抹在病部周圍,每隔3d左右涂抹1次,共2~3次。
白粉病。安裝硫磺熏蒸器,每個熏蒸器熏蒸范圍為60m2,熏蒸器懸掛在距地面高1.5m處,每個熏蒸器每次投放硫磺粉30~40g,每隔8d更換1次硫磺粉。發(fā)病初期,傍晚保持棚內密閉,通電加熱2h,連續(xù)熏蒸15~20d。
霜霉病。防治方法第一是要降低濕度,第二是要防微杜漸,注意在局部開始發(fā)病時連續(xù)數次對癥下藥,可用72.2%普力克水劑600倍液、25%阿米西達懸浮劑1000倍、18%甲霜胺·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等交替用藥。
細菌性青枯病。苗期、移栽期、幼苗期、開花期用硫酸鏈霉素等細菌性農藥灌根。
病毒病。苗期、幼苗期用病毒A噴施2~3次,同時做好白粉虱的防治,可運用黃板、防蟲網等方法防治。
5.5.2 蟲害
甜瓜生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害蟲有斑潛蠅、蚜蟲、薊馬、煙粉虱、螨蟲、紅蜘蛛等,應注意防治。可在大棚各個通風口安裝防蟲網來防止蟲害的發(fā)生,同時平時要勤檢查,早發(fā)現早防治。在瓜采摘前15d不再用藥。
甜瓜過早或過晚采摘,都會影響瓜的品質,鑒別甜瓜成熟的標準主要有以下幾點。
開花至成熟時間。一般中早熟品種為45~50d。
離層形成。多數品種果實成熟時在果柄與果實的著生處都會形成離層。
香氣濃。有香氣的品種,果實成熟時開始產生香氣,成熟越充分香氣越濃。
果實外表的顏色和花紋。成熟時果實表現出固有的顏色與花紋。
植株特征。當瓜蔓坐果節(jié)葉片葉肉失綠、變黃,此時果實已成熟。
為了滿足觀光采摘需要,當瓜進入成熟期時,用紅色的小塑料夾夾在成熟瓜蔓的那張葉上,方便來自助采摘的游客辨認采摘。采摘時應將瓜柄剪成“T”字形,采摘后用泡沫網兜包裹,減小損傷,延長保存期。甬甜5號甜瓜在常溫下可以儲存半個月。放冰箱或冷庫中可以儲存1個多月。
[1] 王大偉,郭洪斌,李文軍.無公害大棚甜瓜栽培技術[J].現代化農業(yè),2006(8):23-24.
[2] 戚自榮,裘建榮,諸亞銘.哈密瓜穴盤基質育苗技術[J].長江蔬菜,2008(4):30.
[3] 于安玲,仲崇懿,茍艷麗,等.無公害甜瓜栽培技術[J].農業(yè)環(huán)境與發(fā)展,2004(6):24.
(責任編輯:吳益?zhèn)ィ?/p>
S652
B
0528-9017(2014)08-1184-03
文獻著錄格式:陳一豐.溫州地區(qū)大棚甜瓜栽培技術的探討[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4(8):1184-1186.
2014-06-15
浙江省現代種業(yè)發(fā)展工程項目(2011)
陳一豐(1976-),男,浙江蒼南人,農藝師,碩士,主要從事良種推廣及高產栽培技術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