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哲摘自2014年7月10日《光明日報》 作者嚴四維)
最近一段時間的反腐工作高潮迭起,成績斐然。當大多數(shù)干部群眾為中央紀委接連打出的漂亮仗而歡呼鼓舞之時,也有兩類人暗自擔憂。其中一類來自尚未落馬的腐敗分子,這一部分人希望反腐敗能夠馬上停止,越快越好,這樣就能讓自己懸著的心“落地”,重新回到安逸舒適、毫無監(jiān)督和約束的狀態(tài)中去。另外一類則是善意的擔心,擔心反腐敗的深入會影響黨和國家事業(yè)的大局,會令黨和國家的名譽受損,該“適可而止”,等等。
對于這兩類擔心和擔憂,不可不辨,否則將成為影響反腐敗工作深入開展的思想障礙。
《尚書》中說:“樹德務滋,除惡務本。”當前與作惡的腐敗分子的斗爭,是生與死的搏斗,務必發(fā)現(xiàn)一個鏟除一個,直到徹底清理干凈為止。否則,“養(yǎng)癰遺患”,到頭來形成“反噬”,就會給善良和正義的事業(yè)帶來危害,損害黨和人民的利益。
有些人擔心大張旗鼓地反腐會影響黨和國家的大局及聲譽,事實上,十八大以來一次比一次深入的反腐敗,并沒有給黨和國家的大局或聲譽帶來負面影響,反而改善了黨內政治生態(tài),提高了我們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清譽度。
為此,反腐敗一定要有除惡務盡的勇氣和決心。不僅要擒賊擒王,將作惡的“老虎”窮追猛打,絕不手軟,也要深入“神經末梢”,對“蒼蠅”進行徹底掃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