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龍,陸小清,李乃偉,王傳永,蔡小龍
(中國科學(xué)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園,江蘇 南京 210014)
屋久島紫薇的引種栽培及繁育技術(shù)
李云龍,陸小清,李乃偉,王傳永,蔡小龍
(中國科學(xué)院植物研究所 南京中山植物園,江蘇 南京 210014)
報道了南京中山植物園引種屋久島紫薇概況,介紹了形態(tài)特征、生態(tài)及生物學(xué)習(xí)性,對其繁育及栽培技術(shù)要點進行了總結(jié),簡要介紹了一些值得重點推廣的優(yōu)良品種。
屋久島紫薇;引種;栽培;繁育技術(shù)
屋久島紫薇(Lagerstroemia fauriei)為千屈菜科(Lythraceae)紫薇屬(Lagerstroemia)落葉喬木。其葉春夏青翠宜人,秋季色彩艷麗,呈橙紅、金黃等色;花潔白如玉,花期悠長,在南京地區(qū)從6月上旬始花,一直持續(xù)到10月初;秋冬季節(jié),果實累累;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樹干,夏季(7月中旬前后)樹皮片狀剝落后,露出色彩亮澤的棕紅色樹干,極具觀賞價值。且其株形直立、豐滿,樹姿優(yōu)美,樹冠圓滿緊湊,抗寒、抗病蟲害能力強,耐旱、耐污染,是一種非常理想的行道樹,可用于居住區(qū)或商業(yè)區(qū)綠化,還可栽于高速公路兩旁,或用于市民廣場、停車場的綠島中,也還可以用作庭院樹,或栽于草坪一隅。因此,屋久島紫薇是一種非常適合城市園林綠化應(yīng)用的出類拔萃的彩色觀干賞葉樹種。
屋久島紫薇原產(chǎn)日本琉球群島,為日本九州(屋久島)特產(chǎn)。因其觀賞價值高、抗性強、應(yīng)用范圍廣,已被引種到美國、歐洲等地。但目前在我國栽培應(yīng)用極少。南京中山植物園從20世紀(jì)80年代初中期開始引種屋久島紫薇的種子和幼苗,經(jīng)18 a露地栽培,對其形態(tài)特征、生物學(xué)習(xí)性、繁殖技術(shù)要點等進行了觀察研究,以期豐富我國城市園林綠化景觀內(nèi)容,增補目前我國城市園林綠化景觀建設(shè)中存在的冬季色彩單調(diào)乏味的樹種空缺。
1.1 引種栽培地——南京的自然環(huán)境概況
南京(31°14' ~ 32°36' N,118°22' ~ 119°14' E)位于長江下游,華東地區(qū)東北端,北接江淮平原,東處長江三角洲,四季分明,為典型的北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冬半年(10-3月)主要受西伯利亞高壓控制,天氣晴朗、寒冷、干燥,多偏北風(fēng)。夏半年(4-9月)多東南風(fēng),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中旬,太平洋暖濕氣團與北方冷鋒系交會于長江中下游,形成一年一度的梅雨季節(jié),此時南京地區(qū)相對濕度最大,陰雨連綿。年平均氣溫為15 ~ 16℃,1月為最冷,平均氣溫1.6 ~ 2.7℃,年均極端最低氣溫為-8.6 ~-9.9℃,極端最低氣溫為-16.9℃(1955年1月6日),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為27.7 ~ 28.8℃,極端最高氣溫為43℃(1934年7月13日),≥0℃積溫為5 520 ~ 5 800℃。初霜期為11月11-15日,終霜期為3月30日至4月19日,無霜期226 ~ 240 d。年平均降水量為979.5 ~ 1 113 mm,全年總?cè)照諘r數(shù)平均為2 092 ~ 2 199.5 h。本地區(qū)的地帶性土壤為黃棕壤,pH值5.0 ~ 6.5,表土有機質(zhì)含量為2.0% ~ 3.7%。
1.2 引種材料來源
20世紀(jì) 80年代初中期,南京中山植物園開始引種屋久島紫薇的種子和幼苗,主要從美國的研究機構(gòu)和相關(guān)苗圃引進,通過國外的種苗交流和引種,主要收集了屋久島紫薇及具有較強抗性和較高綠化觀賞價值的相關(guān)品種,引進的種子采用播種育苗繁殖,幼苗采取扦插繁殖。
2.1 形態(tài)特征
屋久島紫薇為落葉喬木,高達(dá)6 ~ 18 m,冠幅3.0 ~ 4.5 m。樹干為單干或多分叉,呈叢生狀,樹冠圓球形。樹皮棕紅色,有時呈片狀剝落。枝條棕色,稍圓,無毛。葉革質(zhì),單葉對生、近對生至輪生狀;具葉柄,長0.8 ~ 1.0 cm;葉片長橢圓型、橢圓型、橢圓狀卵型、卵型或倒卵型,長5 ~ 10 cm,寬約5 cm;葉先端稍突出或鈍端,基部稍圓;葉緣全緣,羽狀網(wǎng)脈,具8 ~ 13對側(cè)脈;葉表面綠色,葉背除脈腋間具叢狀氈毛外,其余部分全無毛。圓錐花序緊密,頂生枝端,花枝四棱形,花序長5 ~ 10 cm,寬幅比長稍短些?;?基數(shù),白色,無毛;小花梗長3 ~ 7 mm;花萼寬約4.5 mm,具12條脈,萼裂片三角形,無附屬體;花瓣的舷部(左右兩側(cè))長為4 mm,連同絲狀之瓣爪共長達(dá)8 mm,花瓣稍四角狀圓形,基部心形,波狀縮緣(花瓣邊緣呈波狀皺縮);雄蕊30 ~ 36枚;花柱長8 ~ 9 mm。蒴果卵形或圓球形,直經(jīng)小于1.25 cm,棕色、堅硬、宿存;子房6室?;ㄆ?-9月,果期9-11月。
2.2 生態(tài)、生物學(xué)習(xí)性
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耐半陰、耐旱、耐寒,休眠落葉期植株可耐-17℃的低溫,夏季可耐39℃的高溫,耐污染,也耐一定的鹽堿,適宜在粘質(zhì)土、壤土、沙質(zhì)土中生長,在土層深厚、肥沃、疏松、富含有機質(zhì)、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質(zhì)壤土中生長最為旺盛。抗病蟲性強,適應(yīng)性廣。
3.1 種子播種
種子一般為隨采隨播,秋播、春播均可。播種用土應(yīng)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無病蟲害。種子播種后應(yīng)澆透水,以后保持濕潤,通常數(shù)周后種子即可萌發(fā),注意及時去除雜草,防治病蟲害。
3.2 扦插繁殖:
扦插是快速、大量擴繁屋久島紫薇及品種的最為有效的方法,一般可采用硬枝扦插和半硬枝扦插。
3.2.1 硬枝扦插 在秋季落葉后或冬季休眠期采取插穗,用2×10-3生根粉浸泡5 ~ 10 min后,插于大棚內(nèi)地床中,插后澆透水,保持一定的濕度,翌年春季即可得到生根小苗。
3.2.2 半硬枝扦插 在6-7月,剪取當(dāng)年生半木質(zhì)化的新梢,剪成長6 ~ 10 cm的插穗,用2×10-3的IBA速蘸5 ~ 10 s,插于泥炭、礱糠灰及珍珠巖按2:2:1的比例(體積比)混合配制的基質(zhì)中,保持基質(zhì)濕度適中,置于全光照噴霧環(huán)境下,一般30 ~ 50 d即可生根成活。夏季高溫天氣,最快扦插生根成活時間為15 ~ 20 d。
其他繁殖方法如嫁接、壓條、分株等,應(yīng)用不多,是少量擴繁種苗的可行方法。
3.3 栽培管理
屋久島紫薇生性強健,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宜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光線充足的地方栽植,植株可在秋季落葉后或春季萌芽前進行稍帶土移栽,栽后立即澆透水,并進行適當(dāng)修剪整形。春、夏季苗木定植后應(yīng)注意在干熱天氣里及時多次噴灑水進行補水,此時定植的一年生幼苗還要搭設(shè)遮蔭網(wǎng)進行遮蔭,以防陽光曝曬直射引起損傷,生長季充足澆水、施肥,但夏季炎熱停止施肥,也可隔年春施或秋施有機肥或在花期前施用磷鉀復(fù)合肥,幼樹及成年樹需適當(dāng)修剪整形,剪后很快形成豐滿的景觀觀賞效果。
(1)‘幻想曲’(Fantasy):株高12 ~ 18 m,樹冠圓球形,花白色,花期長達(dá)20 d,秋葉黃色,6月底開花,樹皮暗紅色,生性強健,抗白粉病能力強,夏秋季樹皮呈片狀剝落。
(2)‘京娃’(Kiowa):株高6 ~ 9 m,秋葉黃色,花期6月末,花朵較大,開花期超過 20 d,樹皮赭紅色,呈片狀剝落,冬季耐寒性很強。
(3)‘鄉(xiāng)間別墅’(Townhouse):株高 > 6 m,樹形直立、緊密,秋葉黃色,開花早(6月初),花朵小、白色,具呈片狀剝落的深葡萄酒紅色樹皮,花朵花期長達(dá)20 d。
南京中山植物園自20世紀(jì)80年代引種屋久島紫薇后,經(jīng)18 a觀察研究表明引種成功。在南京地區(qū)適應(yīng)性表現(xiàn)良好,枝繁葉茂,花盛果多,營養(yǎng)生長和生殖生長均很旺盛。其萌芽期為4月中、下旬,開花期從6月初始至9月下旬,5-7月新梢旺盛生長,8-9月植株生長稍慢,新梢年生長量為12 ~ 60 cm,落葉期為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在南京可耐-17℃的低溫及高達(dá)40℃的高溫,植株在炎熱的夏季極度干旱的情況下會出現(xiàn)落葉現(xiàn)象。比較適應(yīng)我國中南部地區(qū)的氣候,在華東以至華中、華南地區(qū)有廣泛的引種栽培應(yīng)用前景,今后還需進一步加大引進新品種力度,更加深入地進行引種栽培并開展雜交育種工作,培育出更多優(yōu)良的新品種,滿足我國城市生態(tài)景觀建設(shè)的需要。
[1] 大井次三郎. 日本植物志[M]. 東京:至文堂,1956.
[2] 牧野富太郎,根本莞爾. 日本植物總覽[M]. 東京:日本植物總覽刊行會,1925.
[3] 王濤. ABT生根粉應(yīng)用技術(shù)手冊[M]. 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9.
[4] Thomas H E. The New York Botanical Garden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Horticulture[M]. New York & London: Garland Publishing, 1981.
[5] 井上賴數(shù),石井林寧. 最新園蕓大辭典[M]. 東京:誠文堂新光社,1982.
[6] 正宗嚴(yán)敬. 屋久島植物志[M]. 日本鹿兒島,1929.
Introduction, Cultiv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Lagerstroemia fauriei in Nanjing
LI Yun-long,LU Xiao-qing,LI Nai-wei,WANG Chuan-yong,CAI Xiao-long
(Nanjing Botanical Garden Mem. Sun Yat-sen,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14, China)
Presentation was made on introduction of Lagerstromia fauriei in Nanjing Botanical Garden Mem. Sun Yat-sen, Jiangsu province. This paper described i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ecological and biological habit, as well as propagation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Lagerstroemia fauriei; introduction; cultivation; propagation technique
S722.7
B
1001-3776(2014)01-0067-03
2013-06-07;
2013-11-19
李云龍(1964-),男,江蘇南京人,高級實驗師,從事園林觀賞植物資源技術(shù)開發(fā)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