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孝明
(甘肅省慶陽市寧縣中醫(yī)醫(yī)院中醫(yī)康復科,745200)
自擬健脾消乳湯治療嬰幼兒消化不良性腹瀉200例臨床療效觀察
陳孝明
(甘肅省慶陽市寧縣中醫(yī)醫(yī)院中醫(yī)康復科,745200)
目的 探討健脾消乳湯治療嬰幼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的臨床療效。方法 300例消化不良性腹瀉患兒隨機分成治療組200例(應用健脾消乳湯內服外敷),對照組100例(用外貼丁桂兒臍貼敷臍)。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98.5%,對照組總有效率69%,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健脾消乳湯治療嬰幼兒消化不良性腹瀉療效顯著,具有見效快、療程短、有效率高的特點。
消化不良性腹瀉;嬰幼兒;治療;中藥;健脾消乳湯
嬰幼兒消化不良性腹瀉是兒科常見疾病之一,加之嬰幼兒在生理和病理上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在臨床治療上,采用西醫(yī)治療往往效果不佳,而筆者采用自擬健脾消乳湯治療嬰幼兒消化不良性腹瀉200例,療效滿意?,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選病例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所制定的嬰幼兒消化不良診斷標準。300例患兒中,男120例、女180例;年齡15 d~3.5歲,平均1.2歲;病程2~12 d。隨機分成治療組200例、對照組100例,兩組患兒在年齡、病程、病情輕重等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①有喂養(yǎng)不當、年長兒有慢性消化功能紊亂、吸收不良史。②大便有不消化食物,脂肪球,偶見白細胞,便糖原檢測陽性。③臨床以大便次數增多,便質稀溏甚至水樣、質如蛋花,小便短少為主。④便常規(guī)+潛血檢查:黃稀便,脂肪球(+~++++),白細胞(-)/高倍視野,紅細胞(-)/高倍視野。
1.3 治療方法 健脾消乳湯基本方:甘草、木香各3 g,陳皮4 g,蒼術、砂仁、谷芽、厚樸各5 g,山藥、炒山楂、黨參各6 g,炒白術、雞內金各8 g。加減:小便少、大便水多者,加車前子5 g;口干多飲者,加麥冬6 g。治療組采用健脾消乳湯水煎后加飴糖6 g口服,4次/d;同時用該方粉末放于臍部,隔藥艾灸20 min,留藥粉外用風濕帖敷貼保留5 h后取出,1次/ d;5 d為一療程。對照組用外貼丁桂兒臍貼敷臍,1貼/d。
1.4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醫(yī)兒科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判定療效。治愈:患者大便成形,全身癥狀消失;大便鏡檢無異常,病原學檢查陰性。好轉:患者大便次數及水分減少,全身癥狀改善;便鏡檢脂肪球或紅、白細胞偶見。未愈:患者大便次數及水分未改善或癥狀加重。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1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治愈56例、好轉141例、未愈3例,總有效率98.5%;對照組治愈24例、好轉45例、未愈31例,總有效率69%;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患兒男,2歲。3 d前因飲食不當致食欲減退,時而哭鬧不安,今晨起開始腹瀉,稀水樣便,現已便4次,急來我中心就診。時下患兒精神佳,面色紅潤,哭鬧不安;腹脹、腹瀉,大便呈黃色稀水樣,伴有奶瓣樣物,不見黏液或膿血;患兒無明顯眼凹、尿少等脫水癥狀。查體:體溫36.6℃,呼吸20次/min,脈搏86次/min;腹脹,質軟無壓痛,肝脾無腫大。便常規(guī)+潛血檢查:黃稀便,脂肪球(+~++++),白細胞(-)/高倍視野,紅細胞(-)/高倍視野。西醫(yī)診斷為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中醫(yī)診斷為泄瀉,證型為傷食泄。治以健脾消乳、化積止瀉為法,給予木香、甘草各3 g,陳皮4 g,蒼術、砂仁、谷芽、厚樸各5 g,山藥、炒山楂、黨參各6 g,炒白術、雞內金各8 g,加建曲、車前子各5 g,飴糖6 g(另包);煎服4次/d。同時上方去飴糖,研末,10 g放臍中,艾灸20 min后用風濕貼固定,保留6 h取出,1次/d。1劑后患兒腹脹、腹痛消失,3劑后大便次數明顯減少,質稠;5劑后諸癥消失。
小兒消化不良性腹瀉是兒科常見疾病之一,屬于祖國醫(yī)學泄瀉范疇,病因多,常見的有脂肪吸收不良、糖吸收不良和蛋白質吸收不良等,因嬰幼兒正處于由單母乳或配方乳向多種食物添加輔食過渡的特殊時期,喂養(yǎng)稍有不慎,便可導致小兒飲食不節(jié)而導致腹瀉。由于小兒初生之時,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因而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脾稟未充,胃氣未動,運化力弱,故顯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點。若由于飲食不節(jié),易致脾胃受損,因胃主受納腐熟水谷,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則飲食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濁不分,合污而下,致成泄瀉。故《幼幼集成?泄瀉證治》說:“夫泄瀉之本,無不由于脾胃。蓋胃為水谷之海,而脾主運化,使脾健胃和,則水谷腐化而為氣血以行榮衛(wèi)。若飲食失節(jié),寒溫不調,以致脾胃受傷,則水反為濕,谷反為滯,精華之氣不能輸化,乃致合污而下降,而泄瀉作矣?!彼灾委煯斠越∑⑾?,化積止瀉為法。
健脾消乳湯中,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之功效?,F代研究證實,黨參具有調節(jié)胃腸運動之功。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醫(yī)學啟源》記載:“除濕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濕,除胃熱,強脾胃,進飲食,止渴,安胎”,健脾燥濕止瀉。實驗證實,白術水煎液有明顯促進小鼠胃排空及小腸推進功能的作用。黨參、白術為君藥。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如《醫(yī)學啟源》:“除濕,利腰臍間血,和中益氣為主。治溺黃 或赤 而不利 ?!薄吨?治秘 訣 》云 :“ 止瀉 ,除虛熱,開腠理,生津液?!备什菀鏆庋a脾,山藥健脾益胃、助 消化 ?!?綱 目》:“ 益 腎氣 ,健 脾 胃,止泄 痢 ,化痰涎,潤皮毛?!毖芯勘砻?,山藥能增強小腸吸收功能,抑制血清淀粉酶分泌。木香、厚樸理氣消脹。蒼術燥濕健脾,砂仁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陳皮健脾和胃、行氣寬中。雞內金消食健胃,其藥理作用在于能使胃運動機能明顯增強,胃排空率亦大大加快,從而起到助消化作用。炒山楂消食健胃、活血化淤,炒焦后增強胃腸吸收功能,能增加胃中酶類的分泌,促進消化,其所含脂肪酶亦能促進脂肪食積的消化,故能消化飲食積滯,尤以消化肉食油膩積滯見長,嬰幼兒以母乳喂養(yǎng),故用山楂最為宜。谷芽和中消食、溫煦脾陽、調理中氣、健脾開胃,治宿食不化,脹滿,泄瀉,不思飲食?!毒V目 》:“快脾開胃,下氣和中,消食化積?!苯ㄇ枷慊瘽?、疏風解表、消食開胃。車前子利水,小便自利,則大便干。飴糖緩中、補虛、生津,如孟詵:“補虛止渴,健脾胃氣,去留血,補中”,同時甘甜可口,小兒易食。甘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藥敷臍療法是外治法之一。諸藥合用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消乳、燥濕止瀉的功效。臍,中醫(yī)又稱“神闕”,其與人體十二經脈相連、五臟六腑相通,中醫(yī)認為,肚臍是心腎交通的“門戶”?!澳毻ò倜}”具有激發(fā)經絡之氣,疏通氣血,調理臟腑的功效;可溫補元陽、健運脾胃、復蘇固脫。藥物敷臍,加上艾灸加速全身百脈血液循環(huán),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嬰幼兒單純性消化不良性腹瀉是兒科常見病、多發(fā)病,而小兒用藥有特殊要求(應輕、廉、簡、便),故西醫(yī)治療有其局限性。所以筆者在臨床上應用健脾消乳湯治療嬰幼兒單純性消化不良性腹瀉取得了顯著療效,其方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消乳、燥濕止瀉的功效;同時采用中藥敷臍療法,增強療效,內服外敷并舉,療效可靠,方法簡便易行,值得推廣應用。
1672-7185(2014)09-0031-03
10.3969/j.issn.1672-7185.2014.09.019
2013-11-19)
R27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