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抒雁 趙 俊 燕素云
(淄博萬杰腫瘤醫(yī)院腫瘤科,山東 淄博 255213)
伽瑪刀治療152例腦垂體腺瘤的臨床效果分析
張抒雁 趙 俊 燕素云
(淄博萬杰腫瘤醫(yī)院腫瘤科,山東 淄博 255213)
目的研究伽瑪刀治療垂體腺瘤的療效。方法對2009年7月至2012年11月間152例垂體腺瘤患者進行伽瑪刀治療。采用Leksell C型伽瑪刀。腫瘤平均體積7.5c m3(0.5~15.8 cm3)。伽瑪刀治療處方劑量為30~50 Gy,50%的等劑量線包繞。對152例患者伽瑪刀治療后進行臨床隨訪,隨訪時間為6~36個月(平均18個月)。結果隨訪152例中,腫瘤大小控制率為90.8%,激素水平控制率56.2%,臨床癥狀緩解率為81.8%。結論伽瑪刀是治療腦轉移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伽瑪刀;放射外科;垂體腺瘤
垂體腺瘤是顱內常見的良性腫瘤,占顱內腫瘤的10%~20%[1],依據其內分泌功能可分為功能性和無功能性垂體瘤兩類。因腫瘤位于鞍區(qū),腫瘤位置較深,且周圍神經血管較多,手術有較大的難度及風險。伽瑪刀對于垂體瘤的治療安全、有效,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近年來大量臨床實驗表明[2],伽瑪刀治療垂體瘤應用中,獲得較為理想的效果?,F總結了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2年11月能隨訪到且有較為完整臨床資料的152例垂體腺瘤伽瑪刀治療患者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52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85例;年齡15~82歲,平均年齡37.1歲。其中83例為初發(fā)腫瘤患者,另69例患者有開顱手術史(包括17例為兩次手術后殘留或復發(fā))。
1.2 腫瘤情況
所有病例經頭顱CT、MRI、內分泌檢驗、臨床癥狀或經手術后病理綜合診斷為垂體腺瘤。功能性垂體腺瘤為121例(79.6%),其中泌乳素腺瘤(PRL瘤)61例、生長激素腺瘤(GH瘤)29例、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腺瘤(ACTH瘤)15例、混合性腺瘤16例,非功能性細胞腺瘤為31例(20.4%)。微腺瘤48例,大腺瘤104例。腫瘤體積 0.5~15.8 cm3(平均7.5 cm3)。
1.3 臨床癥狀
頭疼35例,視力、視野改變、眼球活動障礙21例,閉經、泌乳、指端肥大、向心性肥胖等內分泌改變129例,多飲多尿、電解質紊亂8例,無癥狀偶然發(fā)現11例。
1.4 治療方法
患者在局部麻醉,安裝Leksell立體定位頭架,采用美國GE3.0T核磁共振T1加權像軸位增強薄層掃描定位,為避免遺漏微小病灶,掃描層厚選擇2~4 mm。治療采用Leksell C 型伽瑪刀,一般常用4、8 mm準直器(偶用14 mm準直器),伽瑪刀治療中心處方劑量為30~50 Gy,周圍以50%的等劑量線包繞。根據患者一般情況、腫瘤體積大小、既往治療情況等設定個體化治療劑量。為防止或減輕腦水腫反應,治療前后給予脫水、激素等治療。
152例患者隨訪時間為6~36個月(平均18個月),從腫瘤大小控制率,激素水平控制率,臨床癥狀緩解率等方面進行隨訪統(tǒng)計。治療后6~12個月復查頭顱增強MRI或CT掃描了解腫瘤治療后變化:腫瘤體積明顯皺縮83例(54.6%),55例(36.2%)腫瘤體積無明顯變化,14例(9.2%)腫瘤繼續(xù)增大,腫瘤大小控制率為90.8%。121例功能性垂體瘤治療后6~12個月復查垂體激素情況,68激素水平恢復正常,激素水平控制率56.2%。141例有癥狀患者治療后6~12個月復診,116例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臨床癥狀緩解率為82.3%。本組患者治療后隨訪期間未出現明顯腦神經功能障礙并發(fā)癥情況。
近年來由于影像診斷技術不斷的發(fā)展,腫瘤發(fā)病率的增加,以及患者對健康查體認識的提高,腦垂體腺瘤的發(fā)生及檢出率也隨之增多。垂體瘤雖然屬于良性腫瘤,但因腫瘤深在鞍區(qū),手術治療有較大難度及風險,且部分患者術后腫瘤殘留,仍然容易復發(fā)。部分患者因高齡或患有身體其他系統(tǒng)疾病不能耐受手術,未能得到積極有效的治療,使病情進一步加重。
伽瑪刀作為立體定向放射外科(SRS)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來在臨床腫瘤治療方面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伽瑪刀具有治療精度高、安全性能好以及療效可靠的特點,對良惡性腫瘤均有較好的控制率,而且該治療為非侵襲性,損傷相對較小,容易被患者接受。1968年Backlund 教授首次應用伽瑪刀治療垂體瘤(庫欣?。?療效良好[3]。對于多數腦垂體瘤伽瑪刀治療相對敏感,其有效性和起效性相對較快。而病灶外劑量銳減,對腫瘤周圍正常腦組織的放射損傷很小,相對其他放射治療方法較大程度提高放射了腫瘤放射治療的治療增益比,即最大限度地將劑量集中到病變(靶區(qū))內,殺滅腫瘤細胞,而使周圍正常組織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有文獻報道應用伽瑪刀治療垂體瘤時,選擇12~15 Gy周邊劑量,可使腫瘤控制有效率達到92%~100%[4]。Laws等[5]總結分析了16個關于伽瑪刀治療非功能性垂體腺瘤的研究,其中包括1229例患者,平均腫瘤控制有效率為95%。本組病例腫瘤局部大小控制率為90.8%,療效顯著,而且病灶大小及邊緣放射劑量與療效關系密切:瘤體小、周邊劑量較大者,完全緩解率較高。文獻報道伽瑪刀治療功能性垂體腺瘤內分泌控制率大約為50%[6]。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伽瑪刀治療照射劑量自瘤體中心向外周呈梯度遞減,導致瘤體中心腫瘤細胞壞死速度明顯快于外周;因此,治療后腫瘤體積明顯縮小,但外周腫瘤細胞可能繼續(xù)分泌大量激素,引起激素水平下降時間晚于腫瘤體積縮小[7]。本組病例內分泌激素水平控制率56.2%,相對偏高,考慮本組患者腫瘤平均體積相對偏小,治療劑量偏高所致。本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率為82.3%,總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部分患者腫瘤體積得到控制,但激素水平仍異常至臨床癥狀未能緩解。我院選擇伽瑪刀治療垂體瘤的患者,把握腫瘤治療適應證較為嚴格,本組患者治療后隨訪6~36個月,期間未出現明顯腦神經功能障礙并發(fā)癥情況。
綜上所述,伽瑪刀是一種高效、安全的治療腦垂體瘤的理想方法,在提高腫瘤局部控制率、改善臨床癥狀方面有較明顯的優(yōu)勢。特別是對于不能手術的腫瘤患者,治療上具有不可否認的優(yōu)勢。同時伽瑪刀治療垂體瘤時應充分注意治療適應證,充分考慮腫瘤大小及病灶周邊正常結構對射線的耐受量,以求達到好的療效而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 王忠誠.王忠誠神經外科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638-648.
[2] 楊偉,韓允,鐘良君.垂體腺瘤的治療[J].山東醫(yī)藥,2009,49(2):111-112.
[3] Backlund EO,Ganz JC,Thorsen EA. The results of gamma knife surgery of related to size of tumor and dose[J].Stereotact Funct Neurosurg,1993,61(suppl1):23.
[4] Gopalan R,Schlesinger D,Vance ML,et al.Long-term outcomes after Gamma Knife radiosurgery for patients wtth a nonfunctioning pituitary adenoma[J].Neurousurgery,2011;69(2): 284-293.
[5] Laws ER,Sheehan JP,Sheehan JM,et al.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for pituitary adenoma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Neurooncol, 2004;69(1-3):257-272.
[6] Loeffler JS,Shih HA. Radiation 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Pituitary Adenomas [J].Clin Endocrinol Metab,2011.
[7] 李鵬,任海波,張祝均,等.伽瑪刀對垂體瘤腫瘤控制的效果分析[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44(3):460.
R736.1
B
1671-8194(2014)25-01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