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作武,張 寧
(河南省中醫(yī)院肛腸科,鄭州 450002)
痔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和多發(fā)病。近年來,臨床應用中藥口服、外用,結合傳統(tǒng)手術和近代改良手術等治療方法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且療效滿意,易被患者接受,現(xiàn)綜述如下。
痔是中醫(yī)學最早記載的疾病之一。《內經(jīng)》提出:“痔乃筋脈”,認為痔是血管經(jīng)脈的病變。中醫(yī)對痔的分類始于《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將痔分為牡痔、牝痔、脈痔、血痔四類;《神農本草經(jīng)》提出五痔名,但無具體記述?!锻馀_秘要》最早記載了內、外痔的病名,這些認識都具有重要的價值。王燾還創(chuàng)立了局部熨法,成為最早采用熱熨法治療痔瘡的創(chuàng)始人。宋代較詳細地記載了枯痔散療法,并提出了痔的蜘蛛絲結扎療法。到明清時期,中醫(yī)對痔的認識和治療已較為全面和成熟。
痔的發(fā)生多是由于先天性經(jīng)脈壁薄弱,兼飲食不節(jié)、過食辛辣醇酒厚味、燥熱內生、下迫大腸,以及久坐久蹲、負重遠行、便秘努責、婦女生育過多,致血行不暢、血熱瘀積,熱與血相搏,氣血縱橫,筋脈交錯,結滯不散,從而形成痔瘡。
痔的治療有多種方法,總體上可分為內治法、外治法、手術療法,這些方法可以單獨應用,也可以聯(lián)合應用,其中以聯(lián)合應用療效較好。在臨床運用中,要把握痔的治療原則,即無癥狀的痔無需治療,治療目的重在消除、減輕痔的癥狀。應根據(jù)各類痔的不同臨床癥狀,辨證施治。
中醫(yī)內治法是在中醫(yī)辨證論治的基礎上而確定的,具有療效好、簡便易行的特點,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應首選。
2.1.1 清熱利濕法 王有廣、劉麗云[1]采用以僵蠶為主的民間驗方、口服方加外洗坐浴方治療痔瘡??诜?僵蠶30 g,全蝎15 g,藕節(jié)15 g,將上藥研粉調勻分為10份,雞蛋打一小口放入藥粉1份,煮熟每日食1枚,服用10 d為1個療程,服用2~3個療程即可。外洗坐浴方:僵蠶20 g,苦參15 g,枯礬 12 g,芒硝 12 g,地榆 12 g,金銀花12 g,連翹12 g,蒲公英12 g,貫眾12 g,側柏葉12 g,黃連12 g。水煎外洗坐浴每日1次,每次30 min以上。
2.1.2 清熱解毒法 張悅、張朝斌[2]自擬清熱消腫方治療炎性外痔180例。方藥組成:蒲公英15 g,赤芍15 g,當歸10 g,桃仁10 g,皂角10 g,炒蒼術5 g,澤瀉5 g,檳榔5 g,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止痛作用。經(jīng)治療治愈112例占總數(shù)62.2%,好轉65例占總數(shù)37.1%,無效3例占總數(shù)1.7%。繞文舉[3]曾以單味何首烏大劑量內服外洗治愈多例痔瘡患者,獲得滿意療效。何首烏為癰疽要藥,有清熱解毒、通便止血、調補肝腎之功,適為痔瘡對癥良藥,故痔瘡無論虛實均可施用。
2.1.3 活血祛瘀法 宋愛利[4]對40例腫痛痔(血栓性外痔、炎性外痔、內痔脫垂及嵌頓)患者,采用口服血府逐瘀膠囊治療的方法進行臨床觀察,療效顯著,其中顯效 13例,有效 23例,有效率90.0%。
2.1.4 補中益氣法 謝國良[5]采用自擬參赭升降消痔湯(吉林參、黃芪、升麻各15 g,代赭石24 g,枳實、赤芍、炮山甲、蒲黃、炙甘草各10 g)治療內痔60例,中醫(yī)辨證屬脾虛氣陷、濁陰不降,總有效率90.0%,提示本方有升陽縮肛、降濁通幽、散結消痔的功效。
2.1.5 運用臟腑相關理論辨證施治 目前國內許多學者按臟腑相關理論對肛門直腸疾病進行辨證施治。貝敏敏[6]根據(jù)中醫(yī)“肺合大腸”的理論,對痔疾從肺論治治驗4例獲得滿意療效。
外治法是運用藥物、手術、物理方法或使用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者體表患部或病變部位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方法。外治法除了要進行辨證施治外,還要根據(jù)疾病的不同發(fā)展過程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
2.2.1 熏洗法 李燕[7]運用蟾酥腫痛消熏洗(蟾酥 3 g,刺猬皮10 g,委陵菜30 g,芒硝20 g,五倍子 30 g,黃柏30 g,苦參30 g,紅花30 g,冰片(單包)10 g,青鹽50 g)治療炎性外痔105例,治愈80例,好轉22例,未愈3例,有效率97.1%。
2.2.2 外敷法 李洪杰、孫鋒[8]等用龍珠軟膏外敷治療炎性外痔42例,治愈12例,好轉2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2.9%。
2.2.3 塞肛法 孫麗瀛、陳鋼[9]用太寧栓治療出血痔,以馬應龍痔瘡栓為對照,觀察藥物對出血痔的臨床療效。治療組總有效率93.3%,對照組總有效率70%,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太寧栓對出血性痔有明顯療效。
2.2.4 注射法 石平安[10]運用純中藥制劑石氏痔必消液(三七、血竭、地榆、黃芪、五倍子等制成)治療Ⅰ~Ⅲ期內痔1000例,總有效率100%,痔核癥狀消失時間3~12 d,獲得了滿意療效。
手術療法多用于保守治療無效的痔瘡以及痔瘡急性發(fā)作,常用的手術方法主要有外切內扎術和痔環(huán)切術。
王海兵[11]采用混合痔外剝內扎保留齒線術(改良外剝內扎術)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患者30例,結果治療組治愈28例(93.30%),對照組采用混合痔外剝內扎術,治療組治愈率93.3%,對照組治愈率83.3%,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疼痛程度、創(chuàng)緣水腫、肛門溢液、肛門狹窄等術后并發(fā)癥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牛月瑤等[12]應用ZZ型肛腸綜合治療儀,利用其高頻電容場作用于被鉗夾組織產生內源性熱原理,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168例,21~35 d全部治愈,平均療程28 d。術后尿潴留1例,糞嵌塞1例,內痔結扎線于術后5~7 d脫落,無術后大出血發(fā)生,隨訪0.5~1.0年無肛門狹窄失禁等后遺癥。
徐萬里等[15]采用美國強生公司生產的環(huán)形吻合器為70例內痔大出血或痔核脫垂作痔上黏膜切除術,退出吻合口有噴血需用縫線結扎止血的有32例,點45.7%,術后2 d出血1例。術后感覺疼痛者有12例占17.1%,所有病人均無需服止痛藥。痔核在術后2 d已開始回縮,8~12 d痔塊基本完全萎縮。全組病人無1例發(fā)生大便失禁、肛門狹窄感染或肛周膿腫形成。
從目前治療的近期效果看,PPH手術有很多優(yōu)點,但尚不能替代傳統(tǒng)痔核切除術,其遠期療效需進一步觀察。
熊國華、應光耀[13]等用痔點挑治加拔罐治療內痔,治療組用痔點挑治加拔罐治療,對照組給予馬應龍痔瘡栓納肛治療,治療后觀察2組患者療效,并隨訪1年觀察復發(fā)情況。治療結束時治療組總有效率86.67%,對照組總有效率78.33%;治療結束1年后隨訪時治療組總有效率73.33%,對照組總有效率51.67%。經(jīng)統(tǒng)計分析,2組近期和遠期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痔點挑治加拔罐治療內痔有較好的近期及遠期療效。
中醫(yī)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瑰寶之一,幾千年來為我國各民族的健康和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貢獻,對中醫(yī)學整體觀念及辨證論治這一理論體系的掌握與研究,加上國家對中醫(yī)藥事業(yè)的大力支持,促使我們必須加快中醫(yī)藥的發(fā)展步伐。中藥研制是加工中草藥經(jīng)提純濃縮而成,源于天然,根據(jù)中醫(yī)辨證論治的特色制成,不僅療效好、毒副作用較小且無污染。
目前對于痔瘡的治療主要分為內治法、外治法和手術療法。中醫(yī)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只有從內部根本上改善,使機體達到陰平陽秘的狀態(tài),維持相對平衡水平,才能既治標又治本,而口服藥可以通過體內循環(huán)改善癥狀達到這一標準。痔瘡的治療除了要進行辨證施治外,還要根據(jù)疾病的不同發(fā)展過程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如炎性痔、血栓痔可先采用中藥內服、外敷治療,對Ⅰ、Ⅱ期內痔可采用痛苦小、方法簡便的注射法,Ⅲ期內痔上述方法療效較差,可采取手術療法為主。如新近推出的LG2000型肛腸病治療儀,集電刀、電鉗、電針、電鑷多功能于一體,具有治療迅速、術中出血少、創(chuàng)面視野清晰、止血快且徹底的優(yōu)點,從而減少了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縮短了手術時間,減輕了患者痛苦,開創(chuàng)了痔瘡治病的先河。
[1]王有廣,劉麗云.僵蠶治療痔瘡[J].中醫(yī)雜志,2009,50(10):917.
[2]張悅,張朝斌.自擬清熱消腫方治療炎性外痔180例[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1,4:220.
[3]繞文舉.應用單味何首烏可療痔瘡[J].中醫(yī)雜志,2004,45(10):735.
[4]宋愛利.血府逐瘀膠囊治療腫痛痔療效觀察[J].北京中醫(yī)雜志,2002,21(2):40.
[5]謝國良.自擬參赭升降消痔湯治療內痔60例[J].陜西中醫(yī),2001,22(9):538.
[6]貝敏敏.痔疾從肺治驗4例[J].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Suzhou,2000,20(11):1070.
[7]李燕.蟾酥腫痛消熏洗治療炎性外痔105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yī),2009,31(3):367.
[8]李洪杰,孫鋒,趙文韜.龍珠軟膏外敷治療炎性外痔42例[J].醫(yī)藥導報,2007,26(10):1169.
[9]孫麗瀛,陳鋼.太寧栓治療出血痔的臨床觀察[J].天津藥學,2012,24(4):45-46.
[10]石平安.石氏痔必消液治療內痔1000例[J].新中醫(yī),2003,35(11):52.
[11]王海兵.保留齒線術式治療混合痔60例臨床觀察[J].寧夏醫(yī)學雜志,2008,30(5):443-444.
[12]牛月瑤.ZZ型肛腸綜合治療儀治療環(huán)狀混合痔168例[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7,4(21):10.
[13]熊國華,應光耀,等.痔點挑治加拔罐治療內痔的臨床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yī),2013,31(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