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男
(長春市兒童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吉林 長春 130061)
小兒靜脈采血的護理體會
高志男
(長春市兒童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吉林 長春 130061)
目的 掌握正確的采血方法,保證檢查結果的準確性。方法 從操作者的心理狀態(tài)、技術水平及患兒年齡、血管情況、合作程度等方面分析小兒靜脈采血的技巧。結果 通過對小兒靜脈采血技巧的改進,使護理人員在穿刺過程中能夠排除各種干擾因素,有效避免了穿刺失敗的發(fā)生,減輕了患兒的疼痛,取得了家長的理解和合作。結論 提高了小兒靜脈采血的成功率,保證了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為臨床疾病的診斷、治療、預后判斷提供了可靠依據(jù)。
靜脈采血;小兒;護理
靜脈采血是臨床常用的護理操作之一,如操作不當,很容易出現(xiàn)局部淤血、疼痛、回血慢或不回血、局部發(fā)紅等不良反應[1]。小兒的靜脈血管細小,管腔充盈度差,加上患兒因恐懼、害怕、疼痛等不合作,多數(shù)患兒會拼命掙扎,使小兒靜脈采血較成人更加困難,為提高患兒靜脈采血的成功率,減輕患兒和家長的不安和焦慮,提高護理工作質(zhì)量,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現(xiàn)將體會報道如下。
1.1 患者準備:靜脈采血本前,應避免患兒過度哭鬧、煩躁或做跑步、爬樓梯等劇烈運動,如有應要求患者休息15 min后在進行采血。
1.1.1 飲食準備:做生化檢查時必須采空腹血??崭寡侵盖宄课催M餐前,距離前一餐約12~14 h所抽的靜脈血。對于小嬰兒也可在奶后6 h采血化驗;做血糖檢測時,必須在餐后12 h方可采血。
1.1.2 采血局部準備:①采血當天患兒盡量不要穿衣袖過窄或過緊的衣服,避免抽血時衣袖卷不上去或抽血后因衣袖過緊而引起血管血腫,必要時可將采血側衣袖脫下進行采血。②小嬰兒選擇頭皮靜脈采血時應剃去周圍毛發(fā)。③采血前先將患兒采血的部位清洗干凈,等到采血部位干燥后方可進行采血。④在寒冷的日子里,為增加患兒血管充盈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可將局部搓熱后再進行采血。
1.2 護士準備:操作者應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擁有扎實的穿刺技術水平,能夠準確評估患兒血管情況,正確的判斷穿刺的難易程度這是保證小兒靜脈采血成功的關鍵。
2.1 真空靜脈采血法:穿刺前先將采血針與持針器相連接,再按照無菌技術原則常規(guī)消毒皮膚,待干后穿刺,見回血后再插入真空采血管。缺點:針頭較長、粗,造價較高,要求血管內(nèi)血量充足,否則很難采出足夠的血量,所以多適用于成人或較大兒童,一般不適用于嬰幼兒。優(yōu)點:比較安全,不容易發(fā)生溶血,對醫(yī)務人員有保護作用。
2.2 注射器直接靜脈穿刺采血法:選擇合適的注射器,再按照無菌技術原則常規(guī)消毒皮膚,待干后穿刺,見回血后采集足夠的血量,然后取下注射器針頭,將血液標本沿管壁緩慢注入采血管內(nèi)。缺點:操作過程不當容易發(fā)生標本溶血,針頭處理不當容易扎傷醫(yī)務人員。優(yōu)點:可以根據(jù)檢驗項目的多少自由選擇采血量,對血管要求條件低。適用于各種人群,主要適用于嬰幼兒。
2.3 經(jīng)血管通路采血法:外周血管通路僅在置入時可用于采血,短期使用或預期使用時間不超過48 h的外周導管可專門用于采血,但不能給藥。采血后,血管通路要用足夠量的生理鹽水沖凈導管中的殘余血液[2]。缺點:使用時間短,采血后管路處理不當容易發(fā)生感染。優(yōu)點:可以減少反復穿刺為患兒帶來的痛苦,患兒和家長易于接受。
3.1 正確選擇靜脈:應選擇粗、直彈性好,觸及充盈度良好,易于固定,有完整皮膚包裹的靜脈。注意避開神經(jīng)、關節(jié)、受傷、感染的靜脈。如患兒一側肢體正在輸液、輸血或監(jiān)測血壓應選擇對側肢體進行采血。
3.2 根據(jù)患兒的病情需要和年齡合理選擇采血部位
3.2.1 頭皮靜脈:廣泛用于嬰幼兒靜脈采血,是兒科應用最多的采血部位。頭皮靜脈較多,容易選擇,血管較充盈,采血量一般較充足,穿刺時易于固定患兒,家長能夠接受和理解。
3.2.2 頸外靜脈:適用于脫水及外周循環(huán)不良的患兒,但對于病情特別危重、有嚴重呼吸困難、嚴重營養(yǎng)不良伴喉骨軟化的患兒禁用此法。頸外靜脈采血時血量充足,出血速度快,不易發(fā)生溶血,但采血部位不易固定,采血過程中易發(fā)生脫針,采血后按壓不當容易形成血腫。另外,因患兒在采血過程中姿勢不舒適,使多數(shù)患兒及家長難以接受。
3.2.3 肘正中靜脈、:多適用于4歲以上兒童及成人。一般不用于嬰幼兒,因小兒多數(shù)不能配合,肘部不易固定,穿刺成功率低,反復穿刺容易發(fā)生血腫。
3.2.4 股靜脈:適用于新生兒或3個月以內(nèi)的小嬰兒,不適用于凝血功能障礙的患兒。股靜脈血管較粗,血量充足,采血時不容易發(fā)生溶血。但由于患兒小,肌肉層薄,穿刺部位又貼近股動脈、股神經(jīng),所以穿刺過深或反復穿刺都容易損傷局部肌肉或股動脈、股神經(jīng),造成局部血腫或嚴重的神經(jīng)、組織損傷,做這項操作時要求操作者有較高的技術水平。
3.2.5 大隱靜脈:適用嬰幼兒。大隱靜脈經(jīng)內(nèi)踝前方處位置表淺,且不易滑動,血管較充盈,利于穿刺成功,但由于穿刺部位在患兒下肢內(nèi)踝處,穿刺時不易固定穿刺部位,容易導致穿刺失敗。
掌握正確的穿刺方法,采血時可用直接刺入血管法,即可有效的避開伴行的神經(jīng)和血管,又可減少患兒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①頭皮靜脈、大隱靜脈穿刺時進針角度以5°~10°為宜,從血管的正面和旁側進針。②頸外靜脈穿刺時穿刺點在下頜角與鎖骨上緣連線中1/3處,以左手示指壓迫穿刺點的遠端,拇指拉緊穿刺點下方皮膚,在距靜脈最隆起1~2 cm處與皮膚平行進針。③肘正中靜脈穿刺時應用左手繃緊皮膚固定血管,右手持針以15°~30°角刺入靜脈。④股靜脈穿刺患兒應取仰臥位,將其大腿稍外展、外旋,小腿彎曲90°呈蛙狀,穿刺點為股三角區(qū)股鞘內(nèi),腹股溝韌帶下方1~1.5 cm,股動脈內(nèi)側0.3~0.5 cm處,針頭與皮膚呈20°~30°(肥胖兒可加大角度為30°~50°)進針,進針長度為2/3左右。
掌握正確的按壓方法可以有效的預防皮膚發(fā)生青紫和血腫。注意拔針的同時應立即將棉簽按壓在針眼處。拔針后應繼續(xù)按壓5~10 min。棉簽按壓過早,由于針尖還未拔出不但容易污染血標本,還可能因為過度用力按壓針尖,使針尖刺破血管壁造成皮下出血。反之棉簽按壓過晚,易使患兒疼痛,血液流出,家長對操作不滿意,易影響護患關系。
我們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臨床上造成兒科血標本不合格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標本溶血,小兒采集血標本時,如方法不當,極易發(fā)生標本溶血,從而給患兒帶來再次采血的痛苦,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護士操作時應注意以下幾種情況,這樣可以有效的預防血標本溶血,方法如下:①止血帶應結扎于穿刺部位上5 mL處,扎止血帶的時間不應過長,一般不超過2 min。②應在皮膚消毒劑完全干后再進行穿刺。③避免實施有創(chuàng)靜脈穿刺或使針尖在血管內(nèi)反復穿刺造成周圍靜脈淤血或血腫。④使用注射器靜脈采血時,過頻或過快的拉動針栓時,容易發(fā)生溶血。⑤患兒血管不充盈,血流不充足時反復擠壓、揉搓穿刺部位血管時,也容易造成血液溶血。⑥采集完的血標本避免劇烈震蕩,應立即送檢。
通過對小兒靜脈采血的護理,使護理人員在進行這項操作時能夠排除各種干擾因素,更好的發(fā)揮了自己的技術水平,提高了小兒靜脈采血的成功率,減輕了患兒的疼痛,保證了檢驗結果的準確性,為臨床疾病的診斷、治療、預后判斷提供了可靠依據(jù)。
[1] 崔焱.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163.
[2] 張怡泓,石虹.臨床護理學實踐指南[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
R473.72
:A
1671-8194(2014)33-03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