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8
牛學恩教授從肝論治功能性腹瀉經(jīng)驗
王新菲蔡芳范苗苗李靜
河南省中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8
牛學恩教授認為功能性腹瀉的發(fā)病關鍵在于肝郁脾虛,注重“柔肝、舒肝、肝脾同調”的思路,選方用藥有其獨到之處。
功能性腹瀉;柔肝舒肝;用藥經(jīng)驗
牛學恩教授,河南省中醫(yī)院主任中醫(yī)師,研究生導師。從事中醫(yī)事業(yè)近30年,對于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中醫(yī)診治匠心獨具,用方精妙,在運用中醫(yī)藥治療功能性腹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療效顯著。筆者有幸跟師學習,受益匪淺,對導師治療功能性腹瀉的部分經(jīng)驗介紹如下。
功能性腹瀉在中醫(yī)學中屬于慢性“泄瀉”范疇。其病位在脾胃與大小腸,其致病原因有感受外邪、飲食所傷、情志失調或體質虛弱,主要病機是脾胃功能失調,導致中焦運化障礙,氣機升降失常,清濁不分,傳導失司,引起泄瀉。脾胃虛弱、肝脾不和及腎陽不足等,均可導致脾胃功能失常,而發(fā)生泄瀉。中醫(yī)運用辨證論治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治療當以健脾祛濕為主,或養(yǎng)陰澀腸,或柔肝扶脾,或溫補脾腎;參苓白術散、逍遙散、痛瀉要方、四神丸、金醫(yī)腎氣丸等成方常用于治療功能性腹瀉,還有醫(yī)家自擬藥方,臨床中每獲良效。
因此病經(jīng)檢查未能發(fā)現(xiàn)可解釋癥狀的器質性疾病以及生化和病理生理異常。導師結合現(xiàn)代社會發(fā)病特點,認為功能性腹瀉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憂思惱怒、久郁不解導致肝氣郁結,氣機周流不暢或停滯,日久橫逆犯脾,脾氣漸虛,濕從內生,升降失常,水谷并走于下而為瀉。脾主運化升清,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上行下灑,其疏泄之權,在于肝木?!吧w肝木生于水而長于土,水寒土濕,生機郁陷,生長發(fā)育之機不遂,則肝木郁陷而化風。肝木下陷,郁極而發(fā),為濕土所限,不能上達,勢必下行,行則水谷摧注而快行,可見痛瀉之狀。其發(fā)之過激,上沖諸臟,則生疼痛[1]?!备斡襞c脾虛互為因果,終成肝脾下陷之勢,為功能性腹瀉產(chǎn)生的病機和根本原因。因此,導師自擬“柔肝止瀉湯”正是以此為理論依據(jù),并經(jīng)過臨床實踐驗證后形成的治療泄瀉的效方,治病必求于本,形成了“柔肝舒肝、健脾理氣”的學術特點。
導師牛學恩教授治療本病“重柔肝,重舒肝,肝脾同調”,基本方藥如下:烏梅30g,木瓜30g,土白術15g,茯苓20g,生麥芽20g。全方共奏柔肝舒肝,健脾理氣,收澀固澀之效。方中烏梅為要藥,“雪里凍出臘梅花兒開”,梅能夠生長在雪里,當然稟有封藏之性,同時它又能在嚴寒中透出,就有很強大的向外宣泄的力量,因此梅的特點就像一只勁弩,強拉強放,這種矛盾就產(chǎn)生了酸,酸就成了梅的標志性味道?!痘实蹆冉?jīng)》說:“味過于酸,肝氣以津”;劉潛江說:“蓋茲味就收而能致其行之用,就行而不離于收之體。夫行在收中,則收之功神;收在行中,則行之元裕。若止謂其酸收而已,是見其半而失之全者也。”由此可以看出,烏梅為至酸至柔之品,既有陰柔斂藏的作用,同時又有疏泄的作用,非常符合肝臟“體陰而用陽”的生理特點,柔肝、緩肝、舒肝、瀉肝,肝氣暢達則自能助脾胃后天運化之功。正如近時朱良春言:“梅占春先,得生發(fā)之氣最早,味雖至酸,然與兜澀之品不可同日而語?!蓖瑫r,烏梅的酸性也有澀腸止瀉的一面。如果說烏梅是體陰而用陽,陰氣當權,陽氣處于升的初期,那木瓜則是陽氣破開了陰氣的束縛,陽氣當權,體陽而用陰,轉而下降,治療部位偏于身體下部。木瓜氣溫而質潤,勝濕而不傷陰,針對現(xiàn)代人性情急躁、肝氣郁結的久泄癥狀既能祛濕又不燥傷陰津。劉潛江說:“諸風藥勝濕而燥血,木瓜和血而行濕,非勝之也”。生麥芽升發(fā)肝木,相對于柴胡等舒肝藥更加清輕舒散,不耗氣。土白術、茯苓、甘草祛濕氣而兼健運溫運中焦,柔斂之中而有運達,共湊斂腸止瀉而不斂其滯,疏肝止痛而不傷其氣之功。臨證用于功能性腹瀉的治療,較之疏肝破氣兼健脾止瀉之法,效果更明顯。臨床應用時,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在“柔肝止瀉湯”的基礎上隨證加減。
患者王某,男,47歲,來診訴大便稀溏3月余,日行6~7次,腹痛即瀉,瀉時急迫,瀉后痛減,胸脅脹悶,身困乏力,睡眠欠佳,舌質淡,苔白水滑,脈沉稍弦。行電子結腸鏡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處方:烏梅炭30g,木瓜20g,炒白芍20g,蒼白術各15g,茯苓20g,陳皮12g,桂枝10g,黨參12g,藿香18g,生麥芽20g,當歸12g,川芎10g,車前子30g,炒白扁豆15g,甘草6g,7劑,水煎服。并囑患者保持心情舒暢,注意飲食。復診訴大便次數(shù)減少,仍感乏力,睡眠欠佳,守上方加紅參8g,石菖蒲15g,連服14劑后大便正常,余不適癥狀均有明顯好轉,隨訪3月,未再復發(fā)。
[1]黃元御.四圣心源[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0: 103.
王新菲(1987-),女,醫(yī)師,碩士研究生。
R249
A
1007-8517(2014)19-0128-01
2014.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