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火焰
白巖松說:“人其實很像彈簧,還是要有點壓力才好,有壓力才有動力。讀書也是如此,自己給自己定任務不失為一種好的讀書方法?!?/p>
前不久,中國教育電視臺“成長不煩惱”節(jié)目專訪了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請他就“讀書方法”談談感受。
白巖松先從他的人生經歷說起。他出生在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小時候的他是一個淘氣的孩子,由于貪玩,在校不念書,回家不摸書,學習成績很不好,考試成績經常在全班排名倒數。隨著年齡的增長,白巖松漸漸地懂事明理了。但真正讓他產生自覺讀書的動力還是在上高中后,這時他的哥哥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學,受到了全村人的稱贊。有人甚至當著他的面說,他將來比不上哥哥。白巖松聽后很不服氣,決定從現在起也像哥哥一樣,努力學習考上大學。
有了動力和目標后,白巖松開始變“心動”為“行動”,可是由于以前養(yǎng)成的一些懶散習慣,有時看一會兒書惰性就上來了,不想再接著看了。
有一天,歷史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yè),必須在一個早自習看完課本中的10頁書,沒看完或敷衍(fū yǎn)了事的,經檢查沒記住主要內容的,罰第二天全校做操時到主席臺上亮相。白巖松不想丟臉,硬逼著自己看完并記住了規(guī)定的內容。隨后他發(fā)現,“給自己定任務”的做法是一種很有效的讀書方法。從此以后,白巖松就采取了這種讀書方法,他把所有學過的課本都找出來裝訂起來,歷史書一共有600多頁,地理書一共有700多頁,語文書一共有1000多頁,數學書一共800多頁……然后,他明確規(guī)定自己必須一天看每科書30頁,兼做各學科的習題,這樣持之以恒地堅持了三年。1985年,他終于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大學期間他一有空就去圖書館看書,給自己定任務,要么看完一本書,要么看到第幾頁,沒完成規(guī)定任務就自己罰自己不吃飯。1993年進入中央電視臺后,白巖松感到肩上的擔子重了,壓力大了,于是更加如饑似渴地讀書,依然采取“給自己定任務”的讀書方法博覽群書。
(選自《天津教育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