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
山西醫(yī)科大學,山西太原 030001
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疾病,隨著近幾年生活方式改變,國內(nèi)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國2型糖尿病患者發(fā)生率逐年上升,同時認知障礙(如癡呆等)發(fā)生率也逐年上升[1],許多學者認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是癡呆的前期表現(xiàn),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從大量的研究來看,糖尿病可能屬于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CI)的高危因素,可見糖尿病與認知障礙存有一定的關系[2]。為了進一步探討胰島素在糖尿病認知障礙發(fā)病中的作用,本院針對接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分析,現(xiàn)將結果作如下報道。
將西山煤電集團公司職工總院內(nèi)分泌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接診的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對象年齡60~80歲,病程1~9年。入選患者排除:①引起腦功能障礙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史(帕金森病及綜合癥,腦卒中,感染性腦病,腦腫瘤,脫髓鞘改變)。②嚴重內(nèi)科疾病史(心、肺、肝、腎功能不全,貧血,慢性電解質紊亂,一氧化碳中毒,重金屬中毒史)。③明顯影響認知功能測試的視力聽力障礙。④酒精依賴或其他精神活性物質濫用病史,如抗精神病藥,苯二氮卓類藥物等。⑤嚴重低血糖以及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昏迷史。⑥經(jīng)臨床癡呆分級量表(CDR)篩查排除癡呆患者,經(jīng)抑郁量表(CED-S)排除抑郁癥患者。根據(jù)美國精神病學會制定的精神障礙診斷第4版(DSM-IV)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診斷標準將280例患者分為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組與正常組,其中障礙組192例、正常組88例。其中正常組:男患52 例、女患 36 例;年齡 60~80 歲,均值(68.9±3.2)歲;糖尿病病程1~9 年,均值(4.4±2.3)年。障礙組:男患 112 例、女患 80 例;年齡60~80 歲,均值(68.7±3.6)歲;糖尿病病程 1~9 年,均值(4.6±2.2)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
回顧性分析兩組患者臨床資料,除了皆采取CDR、CED-S進行篩查外,同時采取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定日常生活能力。兩組患者皆采取放射免疫法測定胰島素(Ins)水平,包括包括餐前與餐后0.5、1、2、3h五個時點的胰島素水平情況。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餐前與餐后0.5、1、2、3h五個時點的胰島素水平情況,并對比分析;同時對MMSE、臨床記憶量表測評結果與障礙組患者餐前與餐后2 h的胰島素水平相關性進行分析,其中臨床記憶量表包括5個方面:指向記憶、聯(lián)想學習、圖像自由回憶、無意義圖形再認、人像特點聯(lián)系記憶。
本次研究相關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7.0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行 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 t檢驗,并對MMSE、臨床記憶量表測評結果與障礙組患者餐前與餐后2 h的胰島素水平進行相關性分析,以P<0.05差異作為統(tǒng)計學有意義的標準。
兩組患者餐前胰島素水平相較,障礙組更高(P<0.05),同時兩組患者餐后0.5、1、2、3h時的胰島素水平皆明顯高于餐前,組內(nèi)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但障礙組同時點升高更明顯,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點胰島素水平對比(±s,mIU/L)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點胰島素水平對比(±s,mIU/L)
注:與餐前相較,*P<0.05;與正常組相較,#P<0.05。
組別 餐前 餐后0.5h 餐后1h障礙組(n=192)正常組(n=88)t 20.89±15.26#15.43±8.56 3.31 49.58±36.07*#32.06±19.20*4.29 64.38±42.46*#40.16±29.87*4.83餐后2h 83.46±45.21*#52.64±32.16*5.76餐后3h 73.65±44.14*#41.65±30.89*6.15
對MMSE、臨床記憶量表測評結果與障礙組患者餐前與餐后2 h的胰島素水平相關性進行分析可知,障礙組患者餐前與餐后胰島素水平同MMSE、臨床記憶量表測評結果之間呈現(xiàn)負相關詳見表2。
表2 糖尿病MCI患者胰島素水平與MMSE、臨床記憶量表測評結果相關性
糖尿病屬于常見代謝綜合征,主要是多種因素導致的胰島素絕對或者相對分泌不足,從而引發(fā)人體對蛋白質、糖、脂肪等營養(yǎng)物質代謝障礙[3]。糖尿病中有90%左右屬于2型糖尿病,而這類糖尿病主要是因為胰島素作用缺陷及分泌不足而導致的代謝障礙[4]。近幾年相關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中有65%左右患者存有輕、中度認知障礙,表現(xiàn)有學習能力降低,理解、語言及判斷等受到影響,記憶功能減退,或伴有反應遲鈍、神情淡漠、表情呆滯等[5]。胰島素屬于人體十分重要的物質,在腦內(nèi)可起到神經(jīng)調(diào)質的作用,對神經(jīng)遞質釋放與再攝取有影響,并能改善學習與記憶能力[6]。一旦發(fā)生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會相對缺乏,而且胰島素轉運會發(fā)生異常,胰島素受體后信號通路出現(xiàn)異常等,這些都極易引發(fā)糖尿病患者的MCI。
本次研究針對我院接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進行研究,根據(jù)有無認知功能障礙分為障礙組與正常組,兩組患者皆進行胰島素水平檢測,主要包括餐前,餐后 0.5、1、2、3h五個時點,同時對MMSE、臨床記憶量表測評結果與障礙組患者餐前與餐后2 h的胰島素水平相關性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餐前胰島素水平相較存在差異性,其中障礙組明顯更高(P<0.05);同時兩組患者餐后0.5、1、2、3h時的胰島素水平皆明顯高于餐前,組內(nèi)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障礙組同時點升高更明顯組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障礙組患者餐前與餐后胰島素水平同MMSE、臨床記憶量表測評結果之間呈現(xiàn)負相關,即患者的胰島素水平升高時,MMSE與臨床記憶量表測評結果卻呈現(xiàn)降低趨勢,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就越明顯。綜上所述,胰島素水平在糖尿病MCI發(fā)病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型糖尿病MCI患者體內(nèi)胰島素水平要明顯高于非MCI患者,而且餐后各個時點的胰島素也要明顯更高[7]。
早期2型糖尿病以胰島素抵抗為主,為代償胰島素的相對不足而引起高胰島素血癥。腦細胞對胰島素同樣會產(chǎn)生抵抗,引起葡萄糖利用障礙,導致腦細胞代謝障礙。換言之,胰島素的作用障礙同糖尿病認知障礙之間有著相關性,隨著糖尿病患者胰島素諸多作用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會造成患者的大腦認知能力受損,為此臨床盡早對高胰島素血癥進行干預,在某種程度上可逆轉神經(jīng)發(fā)生障礙與學習記憶異常,提高胰島素敏感性對于改善其認知功能障礙有著積極的意義,尤其是2型糖尿病MCI患者的高胰島素水平屬于高危因素,臨床診治時應加強重視。
[1]李梅,馬蘭,李靜,等.胰島素在糖尿病認知障礙發(fā)病中的作用[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3):353-355.
[2]王艷,趙瑛,劉琳,等.糖尿病認知障礙的研究進展[J].黑龍江醫(yī)藥 ,2014,10(1):1034-1036.
[3]謝福軍,楊峨.糖尿病合并認知障礙的發(fā)病機制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9):929-931.
[4]司俊霞,談躍,徐勉,等.胰島素水平與輕度認知障礙關系的臨床研究[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8,16(7):418-420.
[5]周曉兵,項潔,粱玲,等.老年人認知障礙與胰島素抵抗的關系[J].醫(yī)藥前沿,2012,8(35):118-119.
[6]郭蕾蕾,田國慶.胰島素及胰島素抵抗與糖尿病認知功能障礙[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5):433-435.
[7]于海燕,王群松,李萍,等.2型糖尿病患者輕度認知功能障礙的特點及其危險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21):4087-4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