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湘萍
糖尿病母親嬰兒58例早期并發(fā)癥分析
李湘萍
隨著妊娠糖尿病發(fā)病率的增加,糖尿病母親嬰兒(IDM)的出生率增加,此類患兒是高危兒,早期易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需密切監(jiān)測和及時處理。本科于2010年7月至 2012年12月收治IDM 58例,現(xiàn)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IDM患兒58例中男35例,女23例;胎齡(36.6±4.1)周。其中足月兒51例、早產(chǎn)兒7例。出生體重(3524±1304)g。剖宮產(chǎn)31例、自然分娩27例。宮內窘迫12例,產(chǎn)時窒息1例。>胎齡兒25例,適于胎齡兒33 例,巨大兒15例。入院時日齡:55例為生后24h內,3例為生后24~48h。糖尿病母親均按照White’s分級法分級,屬A級52例、B級6例,
1.2 癥狀和體征 有紫紺表現(xiàn)者21例,體態(tài)肥胖15例,皮膚中度及以上黃染14例,多血貌5例,易激惹或同時伴有肌張力增高4例,頭皮血腫4例,震顫1例。
1.3 診斷標準 血糖檢測以葡萄糖氧化酶試紙檢測篩選,實驗室生化自動分析儀結果作為診斷標準。低血糖癥診斷標準:全血血糖<2.2mmol/L。高膽紅素血癥:血清總膽紅素足月兒>220.6 μmmol/L,早產(chǎn)兒>256.5μmmol/L。低血鈣癥:靜脈血總鈣<1.8mmol/L。紅細胞增多癥:靜脈血紅細胞壓積≥0.65[1]。
1.4 其他輔助檢查 (1)53例行心臟彩超檢查,動脈導管未閉4例。(2)20例行胸部X線檢查:17例可見雙肺紋理粗重模糊或點片狀陰影,1例雙側肺野透亮度減低,可見支氣管充氣征。(3) 6例行頭顱CT檢查,4例可見≥2個腦葉低密度改變,其中2例可見顱內出血。(4) 41例行頭顱B超檢查,1例可見透明隔囊腫。
2.1 低血糖癥 39例生后24h內出現(xiàn)低血糖,靜脈血糖(1.1±0.76)mmol/L。無癥狀性低血糖37例。>12h血糖尚未穩(wěn)定18例,其中4例使用糖皮質激素,低血糖得以糾正。
2.2 高膽紅素血癥 14例,靜脈血總膽紅素值(269.4±34.5)μmol/L。
2.3 低血鈣癥 8例靜脈血總鈣(1.5±0.16)mmol/L。
2.4 其他 吸入性肺炎17例,呼吸窘迫綜合征1例,缺氧缺血性腦病4例,顱內出血2例,紅細胞增多癥7例,動脈導管未閉4例,新生兒窒息1例,鎖骨骨折1例。診斷標準參照第四版實用新生兒學[1]。
巨大兒和大于胎齡兒在糖尿病母親嬰兒中很常見,其發(fā)生原因是由于糖尿病孕婦血糖高,胎兒血糖隨之升高,胰島細胞代償性增生,胰島素分泌增加,糖原、脂肪和蛋白質合成作用加強,導致胎兒肥大。由于胰島素主要刺激胎兒脂肪組織,而大腦發(fā)育正常,所以頭肩比例失調,使分娩時肩難產(chǎn)的危險性增高[2]。本組病例中巨大兒15 例(占25.9%),有一例發(fā)生鎖骨骨折。胎兒出生后母親血糖供應突然中斷,在大量胰島素的作用下容易導致低血糖癥,并且多為無癥狀低血糖,臨床易于忽視,故在嬰兒出生后應常規(guī)監(jiān)測血糖,可早期發(fā)現(xiàn)低血糖癥,早期治療,以防止因低血糖導致腦損傷等并發(fā)癥。研究發(fā)現(xiàn)有癥狀性低血糖與腦損傷的關系更為密切;低血糖持續(xù)的時間越長,相對于一過性低血糖對腦的威脅越大[3]。本組病例低血糖癥39例(發(fā)病率最高,占67.2%);其中無癥狀性低血糖37例(占94.9%)。
母親孕期高血糖狀態(tài)可通過多種途徑導致胎兒、新生兒缺氧。首先,糖尿病母親血液中的糖化血紅蛋白增高,這種紅細胞攜帶氧及釋放氧的能力均不及正常紅細胞,由此胎兒通過胎盤所獲得的氧量可能受影響;其次糖尿病可導致廣泛的血管病變,使小血管內皮細胞增厚及管腔狹窄,胎盤的小血管也會發(fā)生類似改變;慢性缺氧可誘發(fā)胎兒紅細胞生成素增多,出生后表現(xiàn)為紅細胞增多癥,由于血液粘稠,血流緩慢,進一步加重組織缺氧缺血性損傷[3]。缺氧可導致胎兒宮內窘迫、出生時窒息、吸入性肺炎、缺氧缺血性腦病等并發(fā)癥。本組資料中宮內窘迫12例(20.69%),生后窒息1例(1.7%);吸入性肺炎17例(29.3%),缺氧缺血性腦病4例(6.9%)。糖尿病母親可使嬰兒肺發(fā)育成熟受限,胎兒的高胰島素血癥可抑制腎上素皮質激素分泌,并拮抗其促進肺表面活性物質形成,使肺表面活性物質缺乏,導致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發(fā)生[4]。本組病例中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1例(1.7%)。
高膽紅素血癥在IDM中較為常見,部分因紅細胞增多癥所致,巨大兒更易在分娩中發(fā)生產(chǎn)傷,皮下瘀血的再吸收也是高膽紅素血癥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組織缺氧、酸中毒也可促使本病發(fā)生率增加。本組資料中高膽紅素血癥14例,發(fā)病率占24.1%。由于糖尿病母親比正常母親轉給胎兒的鈣量高,胎兒出生后其甲狀旁腺功能處于抑制狀態(tài),導致低血鈣的發(fā)生。另外一部分患兒合并窒息及缺氧因素,使磷釋放增多,血磷增高,導致血鈣相應降低。本組病例低血鈣癥8例(13.8%),均為無癥狀性低血鈣。
IDM伴有先天畸形是健康新生兒的2~4倍,可有心臟異常、神經(jīng)管畸形、消化道及尿道畸形等。先天畸形的發(fā)生是由于母親慢性高血糖降低了胎兒DNA和RNA的合成。糖、蛋白和脂肪代謝紊亂也影響胚胎器官的發(fā)育。IDM發(fā)生心臟病變的風險較高,因為胎兒胰島素分泌可刺激心肌生長而導致心肌肥厚。一組針對胰島素依賴性孕婦的研究顯示新生兒最常見的心臟病變?yōu)閯用}導管未閉及肥厚性心肌病。Meijboom等對75例糖尿病婦女及其子女進行觀察,結果表明:盡管嚴格控制了血糖,所有類型糖尿病母親的子女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生[4]。因此對糖尿病孕婦做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非常必要。本組資料中動脈導管未閉4例(6.9%),透明隔囊腫1例(1.7%)。
糖尿病母親嬰兒易合并多種并發(fā)癥,對嬰兒造成一定的損害;母親對嬰兒的影響可能持續(xù)至兒童期、甚至成年期,可導致IDM日后發(fā)生肥胖、糖耐量降低、胰島素抵抗,并增加了高血壓的風險[2],因此應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高度重視,積極治療糖尿病,嚴格控制血糖,以使IDM相關并發(fā)癥降至最低。胎兒出生后應立即進行監(jiān)測,及時發(fā)現(xiàn)并積極治療各種并發(fā)癥,以降低圍生兒病死率,減少后遺癥。
1 邵肖梅,葉鴻瑁,邱小汕.實用新生兒學.第四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755,273,764,646,398,702,706,222.
2 余欣庭,王丹華.糖尿病母親嬰兒的常見問題.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11,26(5):357,358.
3 周叢樂.母親糖尿病對新生兒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影響.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8,23(6):376~377
4 王華,張薇.糖尿病母親嬰兒的研究現(xiàn)狀.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9,24(6):378~379.
101300 北京市順義區(qū)醫(y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