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麗, 郭玉芬, 徐百成,王 琛
(1.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qū)人民醫(yī)院; 2.蘭州大學第二醫(y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蘭州 730030)
新生兒聽力普遍篩查是指對所有新生兒運用客觀聽力檢測技術進行普遍聽力篩查, 早期發(fā)現(xiàn)聽力障礙并早期診斷、干預, 減輕聽力損傷對學習語言和其它社會能力的影響, 減少家庭和社會的負擔。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工具較多,耳聲發(fā)射因其操作簡單、經濟、省時,靈敏等優(yōu)點被作為聽力篩查的首選工具[1]。2010年蘭州城關區(qū)新生兒聽力篩查率87.49%,2011年聽力篩查率為89.04 %,漏篩率均大于10 %。為使盡可能多的新生兒得到出生時聽力學的關注,我們開展了關于漏篩原因的研究,旨在進一步規(guī)范新篩工作,提高篩查率。我院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我院出生及轄區(qū)部分醫(yī)院出生的215名漏篩新生兒進行追訪,完成有效調查132名,現(xiàn)將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1.1 調查對象 選擇2010年10月至 2013年10月在我區(qū)1家省級醫(yī)院,2家區(qū)級醫(yī)院,6家民營醫(yī)院出生的部分漏篩新生兒215例,年齡42 d~3.5歲之間。
1.2 調查方法 設計調查問卷,對漏篩家庭進行現(xiàn)場問卷填寫或電話問卷填寫。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兒童出生的醫(yī)療機構,醫(yī)務人員是否向監(jiān)護人介紹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意義和以及對兒童的影響,監(jiān)護人是否同意進行聽力篩查,若不同意說明原因,兒童未能接受聽力篩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否考慮過聽力篩查的費用等。為保證問卷信息的真實可信,問卷填寫者要求是與調查兒童一起生活的父母親及親屬。
本次調查對象215人,有一部分是外來人口,無電話和固定地址而失訪47人。發(fā)出問卷調查共168份,收回140份,廢卷8份,有效卷132份。出生機構未告知或解釋不清楚,新生兒家長不知道要篩查有88份,占66.67%;新生兒家長自認為孩子聽力沒問題,不需要做有19份,占14.39%;新生兒出身狀況較差,不能承受此項檢查有4份,占3.03 %。新生兒住院時間太短(出生后72 h內離院)來不及做12份,占9.09 %。新生兒家長篩查費用較高,不愿負擔此項費用有4份,占3.03 %。新生兒家長擔心篩查有傷害,不愿做有5份,占3.79%。
新生兒聽力損傷為最常見的出生缺陷[2],先天性聽力損傷的發(fā)病率國外報道為1 ‰~3 ‰,國內部分地區(qū)報道為3 ‰~10 ‰[3],在新生兒疾病中位居第一,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干預是預防聽力障礙引起言語殘疾的關鍵。美國嬰幼兒聽力聯(lián)合委員會公布的早期聽力檢測和干預原則把新生兒聽力篩查列為最可行的方法[4]。國內大部分地區(qū)于近十年內開始啟動新生兒聽力篩查,但是總體篩查率不高。從本次研究中體會到以下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①首先是醫(yī)療機構的醫(yī)務人員欠缺對于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充分認識。接生機構對新生兒聽力篩查知識的宣教及解釋不夠,甚至因各種原因沒有告知新生兒家長聽力篩查的意義及重要性,使新生兒家長對聽力篩查認識不足,對篩查設備及過程不了解,心存疑惑。②部分新生兒為家庭第二胎或多胎,錯誤地認為前面孩子聽力正常,新生兒理應聽力良好。這個孩子沒問題,不愿做。③ 部分新生兒住院時間短,產婦在分娩后72 h內出院,遇節(jié)假日過于繁忙,導致漏篩。④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后因其他疾病轉院,接受醫(yī)院與出生醫(yī)院銜接脫節(jié)導致漏篩。⑤部分兒童因家庭經濟困難,不愿負擔篩查費用,拒絕篩查。
為盡量減少甚至杜絕漏篩兒童,需要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大健康教育宣傳力度,加強接生機構醫(yī)護人員對新生兒聽力篩查知識的宣教。利用多渠道宣傳新生兒聽力篩查的目的和意義,擴大社會知曉率,贏得全社會對聽力篩查工作的支持和理解。同時將對新生兒監(jiān)護人的宣傳提前至孕期,并做好產前產后的一對一的宣教以引起足夠的重視,繼而加強對新生兒家長的對于新生兒聽力篩查的全面認識,主動配合,積極篩查。②各接生機構應積極配備基本的篩查設備,培養(yǎng)專業(yè)人員承擔新篩任務,提高專業(yè)素質,科學安排篩查時間,減少因醫(yī)務人員原因導致的漏篩兒童。③積極呼吁全社會關愛貧困家庭,對經濟困難家庭的新生兒聽力篩查費用予以減免。衛(wèi)生行政部門適當增加聽力篩查專項資金的投入,力爭實行免費新生兒聽力篩查。④建立新生兒基本先天性疾病篩查及診斷檔案,在新生兒轉診及出院時隨身攜帶,建立各接生機構及各醫(yī)療機構的病歷共享機制。避免過早出院,造成漏篩。⑤依托區(qū)域內婦幼保健網絡進行新生兒聽力跟蹤隨訪,增強社會對新生兒聽力普遍篩查的認識及廣泛深入的科普宣傳,使普查率進一步提高。⑥ 加速信息化建設, 以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為契機,建立全區(qū)乃至全省統(tǒng)一的包含新生兒聽力篩查信息的數(shù)據(jù)庫,及時獲得各級醫(yī)院嬰幼兒詳細資料,從而提高篩查率 ,陽性檢出率和早期干預率。建立新生兒聽力篩查的監(jiān)控體系,行政部門督導各醫(yī)療機構建立完善的篩查網絡,明確新篩責任主體為接生機構和初診醫(yī)療機構,并對新生人口開展聽力篩查的復核和補篩工作,建立完善的健康檔案。
綜上所述,為確保所有新生兒出生后及時進行聽力篩查,要進一步做好公眾宣傳工作,使大家充分認識到聽力篩查的重要性。同時,加強工作人員及操作流程的管理,使篩查工作真正落到實處,盡可能杜絕新生兒聽力漏篩,提高基層新生兒聽力篩查率。
參考文獻
[1]Kim S Y,Bothwell N E ,Backous D D. The expanding role of the otolaryngologist in managing infants and children with hearing loss[J].OtolaryngolClinNorthAm,2002,35(4):699-710.
[2]Thornton A R,kimm L,Kennedy C R.Methodological factors involved in neonatal screening using transient-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 and 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testing[J].HearingReaserch,2003,182(1-2):65-76.
[3]韓德民,黃麗輝,蔡正華.在農村與基層開展新生兒聽力篩查的重要性及可行性[J].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06,14(3):161-132.
[4]沈曉明.新生兒聽力篩查[J].中華兒科雜志,2002,4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