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霄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復習是掌握知識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古人把經(jīng)常復習當作是一種樂趣。當下,許多農(nóng)村學生反而對復習課產(chǎn)生畏懼情緒。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來是授課教師沒有抓住復習課的特點進行教學,熱衷于“大煉鋼鐵”,把復習課上成了練習課、講評課,結果是高投入、低產(chǎn)出,適得其反。
效果良好的復習課就像一塊經(jīng)過雕琢的美玉,除了提高自身的“含金量”——幫助學生提煉、掌握知識,同時也得到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新課改下的復習課,教師應當對其用心雕琢,通過復習教方法、抓規(guī)律,引導學生從整體上鞏固、強化舊知,從新的視野對知識和技能進行再認識、再實踐,從而達到優(yōu)化復習課教學的目的。閱讀教學的復習作為小學語文復習階段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既是復習的重點,也是難點。
下面就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閱讀教學的復習課為例,展示相關教學過程,并進行評析,希望能夠對各位教師有所幫助。
課堂案例
(一) 導入復習
師: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復習《太陽》、《荷花》等課文的片段,找到歸納段落大意的方法。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走進今天的“閱讀訓練營”,希望你能在里面學得愉快,有所收獲。
【點評:開課伊始,教師就開門見山地提出本課的復習任務。考慮到中年級學生好奇心強,但又缺乏耐心、喜歡參加活動、活潑好動的特點,設計了以“閱讀訓練營”作為復習活動的載體,極大地吸引學生參與復習的興趣。】
(二) 專項訓練
訓練一:《太陽》復習片斷。
(教師出示《太陽》第四自然段,學生齊讀。)
師:想想這段話講了什么內容,用什么方法進行概括。
生:太陽給我們的好處。
師:從哪句話來概括?
生:“有了太陽,地球上的莊稼和樹木才能發(fā)芽,長葉,開花,結果?!?/p>
師:有哪句話可以代表這個自然段的意思?
生:“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p>
師:(出示這一句)從哪兒看出關系密切?
師:這句話就是這段話的中心句(板書)。它又叫什么句?因為什么?
(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段首。)
師:是不是所有的中心句都在段首呢?下面我們繼續(xù)來闖關。
(出示課外閱讀資料。)
豪豬渾身細長的刺,平時緊緊地貼在皮膚上。一旦遇到危險,豪豬就會張開這些刺,刺向敵人,保護自己。穿山甲渾身的鱗片就是它的刺,與指甲相類似。雖然它的鱗片不像刺那樣尖利,但鱗片的邊緣像刀刃(rèn)一樣鋒利。人們最熟悉的帶刺的植物應該是仙人掌了,它們身上的刺就是葉片,為了減少水分的蒸發(fā),這些葉片進化成了刺。生長在亞馬孫叢林的棕櫚(lǚ)樹,它的樹干密布著的尖刺就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果實不受動物的侵害。這些生物們身上的刺都能夠使他們在地球上安全地生存。
(學生先小聲讀,找出中心句;然后,再同桌先交流所找的中心句,再進行全班反饋。教師提出要求:匯報中心句時,請說說你的理由。)
師:這段話舉了哪些動物的例子?
(學生說。教出示語段二。)
人們從野花的身上踩過,它不委屈、不叫苦;牲畜在它的身上踐踏,它不埋怨、不氣惱。小野花是堅強的。它仍然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為綠色的山坡添色彩,為人們的生活紡織錦繡……
(指名讀,其他學生邊聽邊找中心句。指名回答,并闡述理由。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兩段話的中心句有什么特點。)
師:每段都有中心句,有的中心句在段落中,有的中心句在段落的末尾。
(板書:段中、段尾。)
訓練二:《荷花》復習片斷。
出示《荷花》第二段。
(學生齊讀,指名找中心句。學生眾說紛紜。)
師:這段話說了哪些內容?其中有哪句話能代表這些內容嗎?
(學生說。)
師:不能,怎么辦呢?
生:用自己的話概括。
(教師板書:概括歸納法。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板書歸納本課的復習要點:找段落大意的方法有二——有中心句的可以看段前、段中或段尾;沒有中心句的要自己概括歸納。
【點評: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把復習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概括出段落中心句的各種形式,鞏固找中心句的方法。教師緊扣教材,精心選取本冊課文具有典型中心句特征的段落作為復習素材,扎扎實實抓好課本知識點,把復習課文與復習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復習課文內容,又幫助學生查缺補漏,可謂相得益彰?!?/p>
(三 )綜合練習
師:經(jīng)過同學們的團結協(xié)作,我們成功通過了訓練營的考驗。接下來我們要接受更有難度的考驗,大家有沒有信心?
(學生信心滿滿地接受挑戰(zhàn)。教師亮出“閱讀小練兵”的主題。)
1.出示課外資料一。
練兵一: 天空中的風箏越來越多,熱鬧極了。那金黃色的“小蜜蜂”,翹著兩只綠色的翅膀,好像在百花叢中飛來飛去。那鮮紅色的“大金魚”,尾巴一擺一擺的,好像在水里游。還有那精致的“小衛(wèi)星”,閃著金光,仿佛在宇宙中飛行……
想一想:這段話共有幾句話,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教師提出要求:默讀,看清要求再解答。
檢查反饋,讓學生說說自己用什么方法完成任務。
2.出示課外資料二。
練兵二:小白兔全身雪白雪白的,沒有一點雜色,好像是用潔白無瑕的漢白玉雕刻成的。它的眼睛是紅色的,好像兩顆閃閃發(fā)光的紅寶石。它常常靈活地轉動紅眼珠,向周圍掃視,仔細觀察各處的動靜。它的耳朵又長又大,只要聽見一點兒輕微的聲音,就會“唰”地一下豎起來,靈巧地四面轉動,找發(fā)出聲音的地方,警惕地細聽是不是敵人靠近了。它的嘴有三瓣,上唇兩瓣,下唇一瓣。它的前肢短后肢長,強勁有力的后肢輕輕一蹬,就能蹦得很遠。它那短短的尾巴好像掛在屁股后面的小絨球,蹦跳的時候,一撅一撅的,又好像大風中搖動著的銀鈴。
請你說說這段話主要寫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要求:自由讀,看清要求再解答。
(檢查反饋)
生:這段話寫了小白兔的毛、眼睛、耳朵、嘴、尾巴。
師:誰能用加減法幫助他概括?要說明概括的方法。
生:我用減法,改成:這段話寫了小白兔的模樣。
師:概括得非常準確。大家再閱讀這段話,誰還想修改?
生:(讀第二句)我想在剛才概括的那句話后面加“可愛”兩個字。
師:說得真好。你還從哪些句子看出這只兔子的模樣很可愛?
(學生說,略。)
師:試一試,把這句話作為總起句往下寫幾句話。(出示)
下課了,操場上可真熱鬧??!
(交流反饋。教師提出要求:同桌先交流,聽的同學要聽是否通順、內容是否圍繞中心句來寫。全班交流時,要求學生自主評價。)
【點評:依托練習,讀寫結合,重視知識的有效遷移、靈活運用。通過練習,檢查學生是否能活用方法,準確把握短文的思想內容,有效鞏固了本課的復習要點,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欲望。小練筆的設計使本課主題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和提升?!?/p>
案例剖析
以上教學設計,給我如下啟示:
一、有針對性的設計能使復習課的效果事半功倍
和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相比,復習課需要教師將學生點狀或塊狀的知識與能力進行綜合,形成課程標準年段目標所規(guī)定的比較系統(tǒng)化的方法。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文、拓展文本等資源,通過練習與測試,幫助學生總結遣詞造句、閱讀、理解等有關的學習方法。在這些方法的指導下,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有效遷移、靈活運用,從而悟出規(guī)律,掌握學法,由“依賴”向“自主”轉化。這就需要教師對本冊教材融會貫通,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合理安排講練時間。講要總結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練要學一法,做一題,會一類,通一片。這樣,學生通過教師講,自己練,才能真正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如,在案例中,教師深度挖掘教材,找準本課復習的訓練點,精心設計復習預案??紤]到復習課知識的綜合性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不但備好教材,還備好學生,精心制作復習課件,配合生動有趣的畫面,輔以“訓練營”“小練兵”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方式刺激學生參與學習的欲望。靈活運用教材,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引導學生歸納出找中心句的方法,以板書形式自然呈現(xiàn),凸顯了復習要點。復習材料遵循從課內到課外的原則,用心選擇課外閱讀資料,精心編排綜合練習,體現(xiàn)從易到難的梯度,訓練學生根據(jù)文意靈活解答的復習思路,有效鞏固本課知識點,強化方法,防止學生生搬硬套知識,形成思維定式。教學的最后,教師以練筆的形式續(xù)寫總分結構的一段話,更深層次地幫助學生感受中心句統(tǒng)領全段的妙用,充分體現(xiàn)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本節(jié)課復習設計容量大,但有效利用多媒體課件作為展示平臺,爭取到寶貴的講評時間,做到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兼顧各類學生的能力發(fā)展,讓普通學生吃得飽,能力強的學生吃得好。
二、復習課不能忽視語文基本功的訓練
復習課課作為語文課的一種教學形式,應該秉承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既要復習知識,又要抓好語文基本功的訓練,不能片面地認為這些只有在教學新課時才需要進行。語文基本功的培養(yǎng),應做到見縫插針、保持連貫性,因為復習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鞏固和提升。良好的語文基本功又可以促進復習教學的有效推進,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在綜合練習環(huán)節(jié),教師巧妙利用學生回答出現(xiàn)的紕漏,以此為契機,指導學生用“加減法”來概括段落中心句。學生在感覺新奇、有趣的同時,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得到調動,既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強化了概括段意的思維方法。在專項復習環(huán)節(jié),需要閱讀的片段較多,教師精心安排各種朗讀形式,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概括,有效地消除了學生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整堂課的聽說讀寫訓練,高度整合,既訓練了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又完成了高效的復習教學,值得我們借鑒。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