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天德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小學數(shù)學學習應該是自主、有效的,學習的過程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就應該最大限度地啟發(fā)學生積極地進行數(shù)學實踐活動,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數(shù)學知識的海洋中吸取營養(yǎng),培養(yǎng)健康活潑的個性。
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建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建構高效的課堂,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從而體會數(shù)學的奧妙。
一、教師良好的導入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自我調控或者自我控制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必要時還得教師維持課堂秩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充分有效的課前導入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學習是有利的。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充當學生學習新知識良好的引導者,為學生的學習指引方向。
良好的教學導入,就要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保持學習動機,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框架。因此,教師在導入課堂或引入新知識時要緊密聯(lián)系實際,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求知欲。比如,在講授乘法時,教師可以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框架來教授新知識,可以用加法來解釋乘法。例如,可以在黑板上展示出兩個算式:4+4+4=12,3×4=12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的異同,與此同時,再追加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考慮這些數(shù)字之間的關系,為什么結果都是12?在這樣一個個問題情境下,學生的求知欲會變得強烈,也就會對這些疑問進行探究或者追問,這樣的過程才使得學生對知識學透,學活,學到家。
再如,在講“認識物體和圖形”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在生活中選取許多學生熟悉的物體來導入課堂活動。如收集足球、乒乓球、積木、鉛筆盒等各種形狀的物體,把它們放在一個袋子里,問學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裝了些什么。這樣的教學導入既充分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學生迅速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所以,設計好的教學情境來導入乘法知識點,會有助于學生有效了解乘法意義和用途,并能準確而迅速掌握此知識點。
二、學生情感的參與
數(shù)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數(shù)學的應用已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注重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一堂好的數(shù)學課,不僅要讓學生建構所要學習的知識,還要使學生懂得知識的來源和它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在學生參與的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自身的知識積累出發(fā),應盡可能地利用他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感體驗來學習數(shù)學知識。另外,教師還要盡可能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探索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分析現(xiàn)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中或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學習精神。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親身參與,讓他們在參與中體驗數(shù)學的存在和現(xiàn)實中的運用。例如,一共有100元,需要買三種體育器材:足球、籃球、排球,買一個足球需要15元,買一個籃球需要16元,買一個排球需要18元,問題是這100元可以買幾個足球、幾個籃球、幾個排球?怎樣買,可以三種球都能買到?
其實,這個問題就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知道款數(shù),又知道每種球的單價,計算可以買到幾個球。在這里,這個問題就轉化成了數(shù)量、單價和總價的應用問題了,可見,數(shù)學知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運用。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知識點問題,以促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鞏固和強化,強化知識信息,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很愿意在活動中學到新知識。而在傳統(tǒng)的“教師教,學生被動學”或者“滿堂灌”的課堂上,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和情感參與的體驗性被抹殺和壓抑下去。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給學生提供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通過自身的體驗來靈活掌握所學東西。
三、師生和諧的交流
學習過程離不開學習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學生對知識會進行深一層的理解和運用,進一步掌握知識。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是很有必要的。在交流過程中,一方面教師可以很有效地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的情況,進行摸底;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可以準確地明白這個知識點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運用等等。
師生之間交流的最佳狀態(tài)就是和諧,所謂和諧,就是雙方在理解問題的基礎上能就問題進行發(fā)揮。具體地說,就是教師能在摸清學生掌握情況基礎上進行引申,學生對所學知識點有所理解和看法,并能在理解知識基礎上進行靈活運用。例如,解決實際乘法問題:有幾名學生想幫助5名希望小學的同學,他們想送給希望小學的同學每人一本9.8元的《小學生作為》和一本11.2元的漫畫書。求每人要花多少錢?
在對乘法交流基礎上,學生得出了幾種不同的算法:
⑴9.8×5=49(元),11.2×5=56(元),49+56=105(元);
⑵9.2+11.2=21(元),21×5=105(元);
⑶9.8×5+11.2×5=105(元)。
可見,在交流過程中,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了乘法的計算方法,理解了乘法的意義。另外,在師生交流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解答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要提供豐富的實際問題,來鼓勵學生根據(jù)所學知識來解答實際問題。還要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去尋找能夠用課堂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來解答一些問題,達到對知識的靈感運用和深刻理解。
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連,所以,構建高效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師要有良好的課前導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親自參與其中,在師生和諧的交流中掌握知識,深化運用知識的能力。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