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艷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小學教學中讀的基本目標,也是衡量一節(jié)語文課任務完成的標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忽視了閱讀的作用,留給學生閱讀的時間很少,經常是教師在對文章進行講解。新課標頒布以來,要求學生能獨立完成對文章的理解,這就需要學生通過朗讀對課文進行理解。通過閱讀,學生能體會作者當時的情感,能與作者的情感發(fā)生共鳴。在這種有效的閱讀中,學生對語文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提高了一個新的臺階。但是,在教學中,還存在著這樣一些現象:教師往往只是告訴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加入自己的感情,卻不給學生做出示范,讓他們通過教師的示范朗讀來體會正確的朗讀方式。這并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久而久之,朗讀對學生起不到好的作用,學生也就不喜歡朗讀,不再對朗讀感興趣了。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進行正確朗讀,不斷糾正學生在朗讀中犯的錯誤,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一、體會感情——把握朗讀基調
進行閱讀時,要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呢?這就要對文章進行多次朗讀,進行深入理解,通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深刻體會到作者在進行文章創(chuàng)作時的情感和態(tài)度,以及文章中蘊含的深意。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才能與作者的情感發(fā)生共鳴,才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當時作者的情感。在朗讀時,還要理解作者在創(chuàng)作文章時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對文章不斷地深入了解,才能讀好這篇文章,才能正確地運用感情基調。
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描寫的是一個小女孩在大年夜賣火柴,又冷又餓,最后凍死的故事。在理解這篇文章時要聯系當時的社會背景才能運用正確的感情基調讀好這篇文章。當時的社會,富人們在溫暖的屋子里開舞會、吃美味的食物,而窮人們卻過著痛苦的生活。在朗讀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課文的情感基調來把握語氣,在閱讀時要采用沉重緩慢的語氣進行閱讀。同時在閱讀時要根據劇情的發(fā)展來變幻不同的語氣,例如,在小女孩又冷又餓時讀出小女孩悲的語氣。在小女孩想象自己面前出現事物時要讀出喜的語氣,這樣不同的情境讀出不同的語氣,才能讀好一篇文章,讀出文章中蘊含的情感。
二、品味語言——訓練朗讀技巧
在朗讀中,學生不僅能理解作者描寫文章的情感,還能學習文章中優(yōu)美句子的描寫手法。通過朗讀,可以提高學生說的能力,在朗讀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獲得了提高。
1.選擇感情濃烈的句段進行朗讀訓練。每一篇文章中都有感情比較濃烈的段落,學生也可以選擇這些段落進行朗讀訓練;每一篇文章中都有感情比較濃烈的段落,學生也可以選擇這些段落進行朗讀訓練。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的朗讀水平獲得提高,情感體驗也越來越豐富。
2.選擇含義深刻的句段。課文中部分句、段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蘊涵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導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思考、討論,才能理解、領悟。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從我心底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fā)點——那就是愛。在愛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駛去。”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這句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兩個極端的愛下努力向前駛去。
3.選擇描寫精彩的句段。課文中總是有一些起著提綱挈領,或者總結、過渡的段落句子,還有一些運用了修辭方法,比如比喻、排比等的語句,這些都是學生學習語言表達方法的好素材。如朱自清先生的《匆匆》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是一篇很好的朗讀素材,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并珍惜時間的可貴,從現在做起,把握好今天,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三、以聽促讀——提高閱讀水平
在培養(yǎng)學生進行閱讀時,首先要深入分析課文內容,在理解文章內容之后,通過聽示范閱讀讓學生來深刻體會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在聽示范閱讀時,學生可以小聲跟讀,在跟讀過程中注意把握閱讀的語氣和語調。要進行好閱讀,首先要對文章進行深入理解,深刻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和中心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在進行示范朗讀時,要把握好文章的基調,運用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表情來引導和感染學生。不斷地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會使學生在朗讀每一篇文章時,都會融入到文章當中,在朗讀中體會文章句子的美好,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在朗讀訓練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朗讀,以增強語感,提高閱讀水平。
四、扮演角色——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在進行朗讀訓練時,可以聽錄音進行示范閱讀,也可以讓教師進行示范閱讀,不管是哪種方式都是有感情的閱讀,都能對小學生朗讀起到啟發(fā)作用。小學生的主要特點是模仿,通過聽示范閱讀,文章中的情感如何把握,朗讀時的語調語氣如何運用,學生就會有一個很清楚的模式。根據這種方式,在讓學生自主朗讀時,他們都會模仿教師和錄音的示范閱讀進行訓練。通過對學生的朗讀訓練,他們會從最初的套用模式進行朗讀,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朗讀方式。在進行朗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分別扮演不同的人物,體會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才能更好地進行朗讀。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方式促進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在朗讀中體會作者在文章中蘊涵的情感,在朗讀中與作者的情感發(fā)生共鳴。通過朗讀,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在朗讀中加入自己的感情,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文章中蘊涵的感情。朗讀訓練不僅能增加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還能使學生在語言運用方面提高能力,對以后語文知識的理解和作文的寫作都有很大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文章內容讓學生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通過朗讀提高閱讀水平,提高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在朗讀中激發(fā)自己對文章的熱愛,不斷地進行朗讀是提高語文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進行朗讀,以提高語文閱讀和理解水平。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