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杰
眾所周知,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具有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使其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等多種功能和奠基作用。其中,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心之一。因此,語文教師除了要具有淵博的知識、善辯的口才、高超的駕馭課堂能力之外還需要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個性化的閱讀教學方法,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教師的幫助、指導、影響下,以課本為范例學習、積累和發(fā)展語言。
一、烘托閱讀氣氛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苯處煵捎们‘?shù)氖侄文芗ぐl(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學習動力,讓他們帶著積極主動的情感參與閱讀,還能引發(fā)學生深層次地思考,領悟閱讀真諦。例如,熱情洋溢的導語,會開啟學生智慧的閘門,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欲望;深化主題的總結語,會使學生對課外的鏈接閱讀產(chǎn)生新的欲望;課堂中協(xié)調(diào)自然的過渡語,會讓課堂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聯(lián)系。整節(jié)課中,教師都用合理的語言牽動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再如,教學《威尼斯的小艇》一課,由于五年級學生對異國風光感受不會很深刻,旅行經(jīng)驗不足,閱讀描寫意大利水上城市威尼斯風景的文章會感到生澀。這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關于這座水上城市的風光片,并事先提出相關問題:“請你認真觀看此風光片,并至少記住其中三種事物,說給大家聽?!币曨l資料直觀豐富,學生帶著任務觀看更是興趣盎然。然后,在學生回答完自己所記住的相關事物之后很快就能投入到課文的閱讀中去。因為風光篇中的景象還歷歷在目,與課文所描寫的內(nèi)容大致吻合。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為學生感知課文內(nèi)容做了良好的鋪墊,對后續(xù)深入剖析作品,挖掘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匠心,喚起學生的情思,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享受閱讀過程
閱讀具有對學生的精神領域施加影響,進行涵養(yǎng)化育的功能,使思維活動與情感活動會同時并發(fā)。所以,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恰當把握學生的情感變化點,在學生與教師、文本、教科書編者之間的對話過程中觸發(fā)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
1.啟動情感。給學生一點啟示,像蜻蜓點水,浮光掠影即可。例如,從課文中選取一個美好的場景、一個或幾個角色的鮮明形象、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于是每個學生的情感就會蕩漾起微波,對新課的學習產(chǎn)生一份關注,形成一種期盼,期待著故事將怎樣發(fā)生,將怎樣一步步進展。
2.抓住情感。兒童的情感在教師的引領下很容易發(fā)生變化,可以是“生成——發(fā)展——穩(wěn)定”,也可以是“生成——淡化——泯滅”。例如,教學《鄉(xiāng)下人家》一課,學生通過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到鄉(xiāng)村景色的優(yōu)雅、清麗;鄉(xiāng)村生活的寧靜、舒適。此時,教師就要把握學生情感活動的脈搏,順水推舟地引導學生:“你的感受都是通過哪些詞句體驗到的?在相關的語句后面做上批注,也可以畫幾幅畫展示你見到的美景?!比缓蠼處熢僮寣W生配樂展示自己的閱讀所得,強化閱讀感受,深刻體驗文字的魅力。這樣,教師不僅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撥動了他們的心弦,更能通過感受、理解、欣賞、體驗促使學生隨著閱讀過程的推進得到強化。
3.張揚情感。閱讀不能僅僅停留在文本表面的信息上。學生的閱讀潛能是無限的,教師應調(diào)動學生想象,最大限度地啟迪學生。例如,在學生對鄉(xiāng)下人家怡然自得的生活有了初步體驗之后,讓學生小組交流:“鄉(xiāng)村雅致的景色舉不勝舉,請你大膽發(fā)揮想象,想一想,還有哪些美景作者沒有一一列舉,還有哪些人物或者動物的快樂生活作者沒有告知?”讓學生動筆寫一寫,在全班讀一讀,或者開展一次以“詩意鄉(xiāng)村”為主題的誦讀比賽等等。這樣,學生的閱讀會走向更高的境界。
三、重視個性體驗
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多元化、開放性的理解,盡可能提供更多的學習方法,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讓他們把不同的看法、獨特的見解都表述出來,從而使每個學生獲得最大限度的發(fā)展。當然,多元解讀并不是可以不講原則、不講主導傾向地隨著自己的感覺和意愿去解讀,而是著眼于教材的整體把握文本的主導傾向。例如,教學《去年的樹》,為深化主題,教師提問:“通過學習這篇童話,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學生各自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說:“我體會到要珍惜朋友之間的友情?!庇械恼f:“我體會到亂砍濫伐樹木,是破壞環(huán)境的行為,我們要保護環(huán)境?!庇械恼f:“我體會到砍樹的人很可惡,不但破壞了自然環(huán)境,也破壞了樹木和鳥兒的友誼。”有的說:“我體會到了樹木很偉大,為了人們能點燃油燈,寧可犧牲自己?!庇械恼f:“我體會到鳥兒很真誠,它因為答應了再次給樹木唱歌,即使歷盡艱辛,也非找到不可?!睂嶋H上,細讀文本我們就不難理解,在這里作者采用了白描的寫法,在四次對話以及后來鳥兒的表現(xiàn)中逐步顯現(xiàn)出“珍惜友情,信守諾言”這個主旨,在平淡的語言中浸含著一種對深摯透明的美好情誼的贊美。所以,針對前面學生的觀點,教師要在加以分析明辨之后才能給予肯定。
四、引領深度探究
1.品讀精準的詞語。學生對語言的細致感受、揣摩、推敲,以至咬文嚼字,都是閱讀過程所必需的。傳神的詞語,其精妙之處在于既形象又包含豐富的內(nèi)容。如教學《觸摸春天》時,“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一個“攏”字,內(nèi)涵萬千,飽含著安靜對小生命的憐惜,飽含著安靜對光明的向往,飽含著安靜對奇遇的驚喜……也許學生的思維會延伸到教師都不可預知的遠方,他們的體驗可能會更加深刻、更加豐富。多元的情感體驗帶給學生無窮的閱讀樂趣。
2.玩味優(yōu)美的句子。如教學《桂林山水》中描寫桂林的山、桂林的水這兩段文字時,讓學生看畫面讀課文,聽曲子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當時畫面,甚至是熟讀成誦,去感受桂林美景,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閱讀期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審美能力。
3.總結閱讀經(jīng)驗。學生的研讀告一段落,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從作者的寫作技巧、文本的思想內(nèi)容、知識信息等方面自覺地總結收獲,以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寫作水平。
總之,新課程下的閱讀教學要始終以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欣賞水平作為衡量閱讀教學水平的準繩,樹立以生為本,以學論教,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課程觀。因此,我們要在閱讀教學中,真正讓學生有所思、有所悟,不斷增加自己的積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