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云無心
吃花生吐不吐花生皮
文 _ 云無心
新來的同事在大學里是研究花生皮的。她去作學術報告,有聽眾問:“你的研究成果在工業(yè)上有什么應用呢?”她還沒回答,自己就先樂了:“我覺得做花生醬的時候應該保留花生皮,可以提高一點營養(yǎng)價值,而我的老板認為花生皮的營養(yǎng)價值有限,在花生醬中保留沒啥意義……”
美國每年要消耗大約200萬噸花生,多數(shù)會做成加工食品,花生外面的那層紅皮大約占到花生重量的3%,一年下來,也要消耗6萬噸。在現(xiàn)代食品行業(yè)里,把原料中的各部分都做成能賣錢的產(chǎn)品是永恒的主題。魚油、乳清蛋白、殼聚糖等等都是廢料中出來的明星,發(fā)掘花生皮的價值,也是順理成章的想法。
花生皮的主要成分是多酚類化合物,其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成分。有許多研究探索過多酚類化合物對健康的作用,在動物實驗和細胞實驗中,一些多酚類化合物展示了抗病毒、抗過敏以及抗癌的活性。這些實驗結果并不算堅實,尤其是在人的身上能否體現(xiàn)也未有定論。不過,這并不妨礙商人們把多酚物質(zhì)包裝成保健品——光是貼上“抗氧化”的標簽就能賣不少錢,富含抗氧化成分的花生皮自然不乏市場。
美國的科研人員在《食品化學》雜志上公布了一項研究,用來展示花生皮提取物的“保健功效”。他們把花生皮的水溶性成分提取出來,然后加到老鼠的食物中。第一組老鼠吃常規(guī)食物,第二組吃高脂肪、高膽固醇的“西式食物”,第三組和第四組吃的“西式食物”中加入了不同劑量的花生皮提取物。與吃常規(guī)食物的老鼠相比,吃“西式食物”的老鼠10周之后有多項身體指標發(fā)生了“不健康”的變化,比如體重增加了很多,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更高。而吃加了花生皮提取物的“西式食物”的老鼠則要“健康”一些。這個結果足夠商人們解讀成花生皮提取物能夠減肥、降“三高”了。不過我們還是要潑點冷水——且不說動物實驗的結果能否體現(xiàn)在人身上,實驗中有效的那個劑量實在是不小。每公斤體重需攝入300毫克花生皮提取物,相當于一個成人每天吃20克左右——要是直接吃花生皮的話,需要的量還要大得多。
要靠吃花生皮來保健是不大靠譜了。對于食品行業(yè),此處無水,可以換個地方再挖。許多食品中含有脂肪,在保存中會逐漸氧化。脂肪氧化會改變食物的顏色和口味,許多氧化產(chǎn)物也不利于健康,這樣的食物中往往需要加入抗氧化劑?;瘜W合成的抗氧化劑雖然高效,但許多消費者不喜歡,想要用天然成分來實現(xiàn)抗氧化功能——花生皮或者花生皮提取物,就是一種可能的選擇。
花生醬中有大量的花生油,氧化會產(chǎn)生腐臭的味道。有人嘗試過在其中加入花生皮,結果發(fā)現(xiàn):加入5%會明顯提高抗氧化性能,但是,花生醬的味道會明顯受到影響,比如苦味、澀味增加,還能嘗出木頭和花生殼的味道來。
還有人將花生皮提取物添加到牛肉中,抗氧化效果就比較明顯。他們發(fā)現(xiàn),在牛肉餡中加入0.02%至0.04%的花生皮提取物,可以明顯降低氧化速度,增加儲存穩(wěn)定性。從一公斤花生皮中得到的提取物,可以處理一兩百公斤的牛肉餡。
有一種叫作薩拉米的意大利香腸,含有大量的脂肪,因此更加容易氧化。阿根廷的研究者在其中加入花生皮提取物,發(fā)現(xiàn)加入量在0.1%時,就能體現(xiàn)出明顯的抗氧化效果,只是比起化學合成的抗氧化劑,效果又大大不如。
所以,吃花生到底要不要吐花生皮?只能說,那點抗氧化劑對人沒什么壞處,好處也是聊勝于無。想吃皮就吃,不想吃也沒什么損失。
云無心,清華大學生化學碩士,美國普度大學食品工程學博士,“科學松鼠會”作者。2009年出版了科普文集《吃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