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先強
(山西省交通科學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忻州環(huán)城高速公路是山西省高速公路網“三縱十一橫十一環(huán)”布局規(guī)劃中“十一環(huán)”的重要組成部分。本項目南接大運高速公路,北接忻阜高速公路,路線全長31.7 km。全線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采用100 km/h,路基寬度采用26 m。本項目位于忻州,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各地溫差懸殊,降水高度集中。沿線水文地質條件受地貌單元控制,差別較大,黃土丘陵區(qū)大部分路段在鉆探深度內未揭示地下水,沖積平原區(qū)地下水埋藏較淺,根據地質調查,結合鉆探資料,按地下水賦存、補給條件,含水層巖性、地下水類型、排泄、徑流等水文地質條件,項目主要為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潛水。地表水主要為牧馬河水,為季節(jié)性河流,下雨時有水,無雨時水量較小,水量貧乏。結合項目所處的氣候條件及地下水與地表水等情況,為后續(xù)鹽漬土的處理技術提供依據保障。
鹽漬土指的是不同程度的鹽堿化土的統(tǒng)稱,在公路工程中,主要指地表土層1 m范圍內,易溶鹽含量超過0.3%的巖土,巖土中易溶鹽類主要有氯化物鹽類、硫酸鹽類、碳酸鹽類3種,其中以鈉鹽為主的 NACl、MgSO4、Na2CO3、NaHCO3對公路工程危害性較大[1]。鹽漬土按鹽漬化程度分為弱、中、強、過鹽漬土四類,鹽脹性和溶陷性是鹽漬土的兩大特性,也是公路病害的主要癥結,鹽漬土對路基的危害表現有鹽脹、翻漿、凍脹、淋溶與濕陷等多種病害,嚴重影響著公路的穩(wěn)定性和耐久性。
鹽漬土的危害性不僅表現在其本身的特性上,更防不勝防的是后期的向上侵蝕性。鹽漬土路段一般應以填方路堤通過,但在具體工程實踐過程中,會發(fā)現一些工程項目仍會受鹽漬土的困擾,鹽漬土對路基甚至路面產生不同程度的破壞,為降低甚至杜絕鹽漬土的侵襲,首先要了解鹽漬土的危害機理。鹽漬土中的易溶鹽不僅與水分相關,還受溫度影響,鹽分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在水分與溫度的共同作用下,易溶鹽隨毛細水上升,水分蒸騰,鹽分上移,日積月累,逐步侵蝕到路基及上部結構,鹽漬土的各種破壞性開始顯現。
為使鹽漬土地基處理技術闡述的更加具體,現結合忻州環(huán)城高速公路工程實際,將設計理念進行綜合分析探討。
忻州環(huán)城項目起訖樁號為K0+000—K31+704,鹽漬土主要集中在K21+000—K24+050段,長度3.05 km,鹽漬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條件,由于該段落處于沖積平原地貌之內,本段落海拔760~770 m,為一個相對低洼地,由于鹽分隨地面、地下徑流由高處向低處匯集,使洼地成為水鹽匯集中心。對本段土層采取分段取樣,進行土壤含鹽量試驗,鹽漬土類別為弱—中亞硫酸鹽漬土。具體段落見表1,判定試驗樣表見表2。
表1 項目區(qū)鹽漬土地段表
表2 鹽漬土判定表
3.2.1 繞避方案
在前期的工可和初步設計階段,應查明鹽漬土成因、類型及鹽漬化程度,提出相應的設計方案,宜考慮對鹽漬土地區(qū)進行繞避方案比選,尤其是經過較長的強鹽漬土或過鹽漬土時,盡量考慮繞避方案,因為即使采取了防范措施,強鹽漬土或過鹽漬土的侵蝕性在后期仍會有些影響。本項目經工可、初設的分析對比,以最短的距離經過鹽漬區(qū)更為經濟合理。
3.2.2 高填路基
本項目鹽漬土段落處于平原區(qū),且基本是農田,土源不足,運距較遠,如果采用高填處理,工程造價較高,并由此占用大量農田,不適宜高填,只能滿足規(guī)范要求的大于最小填高的2倍[2]。
3.2.3 常規(guī)技術對策
如果由于條件限制,繞避與高填都不能采用的話,則應考慮常規(guī)對策,關鍵集中在避水與隔斷上,水是危害路基路面強度和穩(wěn)定性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鹽分的遷移積聚,都是水直接影響的結果,因而排水設計尤為重要[1]。具體操作時,還應參考鹽漬土所在區(qū)域土質情況,如果土質為粗粒料(如砂礫石土等)的弱鹽漬土,由于毛細水上升的高度有限、含鹽量小,簡單清表處理即可;如果土質為細粒料(如粉土、粉細砂等)的鹽漬土,由于毛細水的上升高度大,鹽分直接進入路基,對路基造成破壞,不論含鹽量大小,均需處理。首先根據鹽堿化程度,清除表面鹽漬土30~100 cm鹽漬土,對于溶陷性高、地基承載力要求大的軟弱鹽漬地區(qū),可考慮樁基或復合地基;其次設置隔斷層,隔斷層可采用透水性材料,如礫石、河沙等,如果鋪設復合土工膜,隔斷效果更為理想,復合土工膜是由聚合物膜與土工織物加熱壓合或用膠黏劑黏合而成,有一布一膜、二布一膜、三布二膜等,宜結合項目實際甄選;下一步做好防排地下水、地表水措施,尤其在排水困難地段,要建立起綜合排水系統(tǒng)。本項目采取的處理措施是采取基底換填1.0 m砂礫處理,可以有效地隔斷水分和鹽分浸入路基,沒有設置復合土工膜,因為本項目鹽漬化程度相對較弱,近幾年已改造為農田。
圖1 鹽漬土地基處理設計圖
在綜合設計思路的框架結構中,還應注意細節(jié)的把握:在外業(yè)勘探時,應查明地下水位的埋深及其1年的變化規(guī)律和多年的變化趨勢,毛細水上升情況及其變化規(guī)律;路基填料和壓實度應按規(guī)范要求嚴格控制;取土坑、深排水溝的選擇等。
我國鹽漬土不僅地區(qū)之間的差異很大,即使在同一地區(qū),由于地形、地質、水文和環(huán)境等條件不同,其鹽漬化程度、含鹽性質也往往不相同,所以,鹽漬土地區(qū)公路的設計、施工技術方案,必須在加強調查研究、盡量采用先進技術的基礎上,不斷優(yōu)化鹽漬土路基設計、施工和病害處治,緊密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做到因地制宜、科學合理、經濟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