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斐然
人物 = P
楊麗萍 = Y
P:你更認同自己的哪一重身份?藝術家、制作人還是企業(yè)家?
Y:我還是一樣的,現在還在中山演出《孔雀》,我依然是演員、舞者,還是做演出。
P:一件遺憾的事情是,今后觀眾將越來越難看到你的親自演出。辭別舞臺后,你有沒有感覺不習慣的一刻?如果有,是在哪個場景下的感覺?
Y:原來演得也不多,不是天天演。現在有好幾個作品,比如《云南映象》是楊武他們演,我演《孔雀》,好多作品同時上演,有時候同時三個地方上演,我不可能有分身術嘛。
P:你的長指甲讓你在表演時更靈活,但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不便之處?你會怎樣打理它們?
Y:習慣了,40多年了。就自己打理,修一下,一般涂銀色指甲油,演孔雀需要銀色。
P:許多人認為你是一個不老的傳說。英文有句話叫:Treat your body like a temple.你是真正實踐了這句話的人,你平日如何保養(yǎng)自己的身體?
Y:當然會衰老啊,只是時候未到,就緩慢一點唄,人總歸是要老的,總歸是要死去的。沒什么保養(yǎng)的秘訣,飲食都是吃正常人吃的,不忌辛辣,我還特別愛吃辣椒。
P:如果將舞蹈看作一種個人表達,你的表達是否具有一個貫穿的相對恒定的主題?
Y:我比較喜歡大自然的主題,大自然的景象,比如孔雀、月亮、太陽、水等等,這些都是題材。
P:同樣的表演水平下,歌手可以有很高的知名度,但舞者卻較難成名。你認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Y:舞蹈本來就是抽象的東西,是一種精神。唱歌比較直接,通過歌詞表達,但舞蹈是相對不容易理解的,要靠好的作品用舞蹈這個方法表現出來,所以編舞、創(chuàng)作會比較難。
P:你是否知道現在許多老年人喜歡跳廣場舞?你如何評價這種活動形式?
Y:就是一種健身方式,以前是跳交際舞。我認為還是交際舞比較好,交際舞比較高雅,在一定的美麗的燈光和特定的場地下。我覺得舞蹈還是要有專注的感覺。不過,他們愿意怎么跳都行。
P:我們上一期封面人物郎朗說,他在滿世界演出時曾經感覺非常孤獨,他問過大部分相識的音樂家,他們都感到孤獨,并且討厭這種感覺。你也曾說過,某一時期感覺非常孤獨。能告訴我們,為什么一個舞者會有這種感覺?如何排遣?
Y:沒有這種感覺,用舞蹈跟觀眾溝通得很好。
P:你一直希望發(fā)掘本土的、傳統(tǒng)的、民族性的舞蹈元素,反對一切向西方芭蕾看齊。不過,你是否也曾汲取過西方舞蹈藝術的養(yǎng)分?
Y:我們本土的東西是用不完的,太多了。我對西方舞蹈以欣賞為主,欣賞不同門類的藝術作品,也不是絕對地不汲取,可能就是人家的一些感覺吧。我還是喜歡本土的東西,我們的題材很多。
P:在你的專業(yè)領域,誰出現在你面前會讓你從沙發(fā)上跳起來?為什么?
Y:沒有。都不錯,各有長處,很多人都有不同優(yōu)點,很多優(yōu)秀的舞者,都有不同身體的長處和編舞方式。
P:哪一道云南菜是你的最愛?
Y:各種菌類,不同做法:木耳涼拌、松茸生吃、雞樅用來煲湯、干巴菌就要用辣椒炒,還有牛肝菌一定要炒熟,絕對不能生吃,生吃就翹辮子了。
P:除了做一個舞者,你最想從事的職業(yè)是什么?
Y:那就多了,想當作曲家,想畫畫,研究下顏料和不同技法。
P:如果你在2015年獲得一筆巨額善款,最想捐贈給哪個領域?
Y:用來扶持更多人學習傳統(tǒng)的舞蹈,傳統(tǒng)舞蹈需要保留下去。
P:2014年最讓你歡喜的一個場景?
Y:春天的時候看到很多花開,還有最近在云南看到大片的茶花開起來就很激動,看著那些花在陽光下開放,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