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老師:你好!
我最近心情不太好,主要是不知該如何處理我和母親之間的關(guān)系。我母親已經(jīng)八十好幾了,一個人在南方住,我弟弟一家在陜西,我則一個人在東北。我母親希望我退休以后到她那里照顧她,而我不愿去,因為我母親在處理問題上太偏心,把我給傷了。
我父母只有我和弟弟兩個孩子,她重男輕女的意識特別嚴重,從小就偏向弟弟。應該說我還是挺愛我弟弟的。他沒成家時,我還使勁兒地幫助他張羅,可是等他一結(jié)婚,我弟妹就和他一起算計起家里的錢財。我能夠理解,可關(guān)鍵在于母親的態(tài)度,她本應公道行事,一碗水端平,可母親的做法讓我很傷心。
雖然我心里不高興,但該盡的孝我都會盡。無論我為母親做什么,她從來就不懂得領(lǐng)情,覺得我做什么都是應該的。我買的東西,她總是嫌不好;陪她出去旅游,她又嫌累。再怎么付出,她都不滿意。幾年前,我父親病了,生活幾乎不能自理,照理說母親應該給父親多一些關(guān)心和照顧,可母親不僅對父親沒一句好言語,還經(jīng)常責罵父親。
父親是兩年前過世的,他是搞文物鑒定的,有一些收藏。本來我一點點繼承家里財產(chǎn)的念頭都沒有,總是想父母的錢財是他們掙的,要讓他們過好了才好,認為分割財產(chǎn)是父母百年之后的事。可我老母的一系列做法,讓我寒心得要命。父親一死,她背著我,把家里值錢的東西都給了我弟弟。甚至提出把家里的房子賣了,她去住敬老院。我無論如何不同意。母親是個很強勢的人,萬一她在養(yǎng)老院住不下去,她回到哪里?她自己是一個退休干部,本來有一份退休金,加上她和我父親的積蓄,原本可以進一所條件好一點的養(yǎng)老院,不必靠賣房款來解決費用。因為我堅決不簽字,才沒有賣成。
在母親心里,我?guī)缀醪皇沁@個家庭的成員,只有沒人照應時,才會想到我,甚至惦記我的存款也應該留給我弟弟的孩子。你說這有什么道理?我真是又生氣又無奈!
石林
石大姐:你好!
看了你的來信,我很理解你。你有繼承父母財產(chǎn)的權(quán)利,而且你的財產(chǎn)歸你個人支配,你母親的愿望不足為憑。但你也不必太動氣,畢竟你也是退休之人了,也要多保重。你母親已是風燭殘年的人了,對這些事還是不要太計較吧。
你母親現(xiàn)在基本處于與外界隔絕的狀態(tài),每天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孤獨寂寞就不用說了,她希望你能照顧她,心情是可以理解的。老人有對“說話”的渴望,人的社會性使說話成為人的內(nèi)心非常重要的需求,如果這個需要不能滿足,心理狀況本來就十分脆弱的老年人,很容易發(fā)生變化。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心理排解和撫慰,便會導致老年癡呆癥等各種心理及生理疾患。這一點需要你多理解。
我也想勸勸你,你也步入老年了,還是做一個豁達開朗的人吧,摒棄處處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事事以自己為衡量尺度的思路,因為這樣不僅活得很累,而且十分煩心,得不償失。
人到老年,與社會連接的紐帶很大一部分依賴于子女。而子女們呢,又常常是有心無力。你從內(nèi)心深處了解你的母親嗎?她對你弟弟的偏心,除了傳統(tǒng)偏見之外,有可能是她自己內(nèi)心不安的一種表現(xiàn)。她有可能性格比較強勢,心里希望獲得別人的承認和尊重,她的內(nèi)心需要得到兒女的愛來滿足。她自覺不自覺地犧牲了你的利益去取悅兒子、兒媳,這對于你而言,是不夠公平,但你應該盡可能地站在母親的角度換位思考,多多寬容她。母親年紀大了,兒女又不在身邊,總想在有限的時間里多從你那里索取些,這樣做當然不對,但可以理解,寬容其實也是在盡孝。
丁寧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