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日本友人在Facebook上說,他去餐廳也好去咖啡店也好,都聽到店員說“歡迎光臨”、“謝謝”,但有好幾次,他注意到店員們在說這幾句話時,眼睛是看著別處的。這樣真不好!
看到這條,我內(nèi)心也深有同感。的確,去日本的某些超市或是餐廳咖啡店,你會聽到很熱情的“歡迎光臨”聲,但那些忙碌著的店員們在邊大聲喊出這些話時,在邊打掃餐桌或者正邊低頭忙著收銀。
生意太忙了,令他們沒有空閑來抬頭看一眼客人們。那樣的“歡迎光臨”和“謝謝光臨”也變得機械和職業(yè)。而作為顧客,在聽多了這樣的“歡迎光臨”之后,如同聽到電子音一般,內(nèi)心也不會有絲毫感動,甚至說這些聲音是“服務(wù)噪音”也毫不過分。
當(dāng)然,也有另一種很安靜的“歡迎光臨”的表達方式。例如你如果去一些家族式的傳統(tǒng)咖啡館,或是一些專賣自己制作的特色手工藝品的小店,就會感受到這樣的服務(wù)。
這樣的店鋪通常是小小的、店鋪不大,一般只有店老板或是店老板娘一個人守著,看到有客人進去,這些店老板或店老板娘絕不會大聲吆喝“歡迎光臨”,而只是抬起頭來,溫和地看你一眼,然后繼續(xù)低頭忙自己的事。
你在店鋪里喝完咖啡,又或者是購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付錢準(zhǔn)備離開時,他們也絕不會大聲沖你準(zhǔn)備轉(zhuǎn)身離去的背影吆喝一聲“謝謝光臨”。他們只會看著你輕聲地說聲“謝謝”,然后安靜地目視你離開,仿佛在用目光對你說“歡迎再來”。而你呢,則“悄悄地我來了,悄悄地我又走了,不帶走一絲云彩”。
我總覺得,這樣的服務(wù)才稱得上是上乘,因為宛若春雨一般“潤物細無聲”,于無聲處似有聲。雖然安靜,但空氣中有余香,內(nèi)心里有溫馨。這也是為什么那些地處僻靜的小店,通常會經(jīng)營成百年老店,一代接一代地總有老主顧的緣故。因為它在自己的空間內(nèi)提供給顧客一種叫“自由”的服務(wù)。人,只有在擁有“自由”之后,才會感覺到“自在”,自由又自在了,才能真正“賓至如歸”——這才是提供上乘品質(zhì)服務(wù)的精髓。
因此,按我個人的價值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大凡那些大聲吆喝“歡迎光臨”的餐廳店鋪,都只能算是快餐服務(wù)的水準(zhǔn)。如果是在快餐店或是超市,這樣的大聲吆喝還可以原諒,但如果是一家打點得雅典精致的店鋪也提供如此快餐超市類服務(wù)的話,就不得不令人在心中大打折扣了。
例如,兩年前我去大連度假,臨回日本前,因為要購買些禮物,于是去了大連的一家茶葉店。店里的女店員們一色旗袍,容貌姣好可愛。但是剛一進門,我就被嚇了一跳:幾位女店員看到有客人進去,突然異口同聲地一齊朝我吼道:“歡迎光臨!”然后,在我轉(zhuǎn)了一圈準(zhǔn)備離開時,幾位女店員又一齊異口同聲沖我的背影再吼:“謝謝光臨!”
顯然,這些女店員是經(jīng)過嚴格的服務(wù)培訓(xùn)的,所以在高喊“歡迎光臨”和“謝謝光臨”時,如同受過軍訓(xùn)一樣整齊劃一。但作為顧客,這種幾近吼聲的“熱情服務(wù)”并沒有令我感覺美好,反而感覺很糟,茶是寧靜含蓄之物,這么大聲,將茶空間應(yīng)有的氣質(zhì),全破壞掉了。這種超市的吆喝聲,怎么可以出現(xiàn)在雅致的茶店里呢?
女店員們“熱烈的怒吼聲”不僅趕跑了我的購物欲望,也讓我對擺放在柜臺里的各式茶葉變得猶豫不決:誰知道那些精美的包裝下面是否真有好茶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