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的語文教學,就是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進步與發(fā)展,使之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升,并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本文就如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學語文教學質量進行了分析研究,以供同仁們參考。
關鍵詞:中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優(yōu)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3-000112-01
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是中小學語文課堂改革的重要任務。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融洽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學會自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一、學習語文的重要性
語文是知識傳承的橋梁。我們的先人前輩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文化瑰寶,瑯瑯上口的唐詩,竟境深遠的宋詞,撥人心弦的元曲和包羅萬象的小說,對于我們來講,這是一次次文化的洗禮。語文是衡量人才知識與素質的標準之一。在當今競爭日益激烈的21世紀,處處充滿了機遇與挑戰(zhàn),誠然,三寸不爛之舌再加上一副鐵齒銅牙一定會招來別人的明眸睞眼,相信任何人都樂意在大庭廣眾之下滔滔不絕,妙語連珠。語文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和獲得知識的必需技能。它培養(yǎng)了我們觀察世界,了解世界的能力,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無論是祖國的大好河山,還是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都讓我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所以讓我們好好學習語文,不僅僅是為了考試,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更好的做人。
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途徑
(一)靈活掌握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時老師直面學生,老師是否講究有效的教學方法會直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效果。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陳腐僵硬的教學方法必須廢止,不顧學生想法,直接灌入式教學,會影響學生的思維發(fā)散,影響整體的課堂效果。因此要靈活運用課堂方法,提高課堂效率。語文教學有深有淺,體例也不相同,教師必須因材施教。
1、文言文教學
對于文言文宜用串講法,對于語言文字較大的文言文,老師可以逐字逐句的講解,再成句成段的串講。串講的方式,應依據(jù)課文的難易程度進行。難度大的可以邊講邊串,難度小的可減少串的次數(shù),擴大串的范圍。在不斷歸納總結文言常用句式及虛實詞運用規(guī)律的過程中逐步提高理解文言詞句的能力。
2、白話文教學
對淺顯易懂的白話文宜通過朗讀來體會其重點及中心之所在。了解篇章結構和文理線索并宜通過提問來發(fā)散思維,加深對文章思想感情的領悟。特別是”速讀”法值得一提。教師限時讓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和關鍵之處,集思凝視如此完成第一遍的閱讀,然后將課文的要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啟發(fā)學生。教師要深化訓練他們在高速下的記憶力、理解力要求做到讀音準確、熟練流暢、有感情。俗話說”讀書百遍而義自現(xiàn)”,多次訓練,學生的速讀速記和把握要點的能力就得以極快的提高。
3、提示點撥難點問題,暢通思路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是解決問題、獲取知識的突破口。教師要鼓勵學生問難因為問難的本身就是一個思維創(chuàng)造的過程。對課文中的難點問題還應采取提示點撥法。教師指點關鍵之處,可使學生遇塞而通打開其接受知識信息的通道更大限度地接收和處理知識信息。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民主、輕松、和諧、濃郁的課堂氛圍,是激 發(fā)學習興趣、煥發(fā)課堂活力的前提條件。新課標強 調教師由傳授者轉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 導者,教師要摒棄“師道尊嚴”的舊觀念,設身處地 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良好的學習氛圍,建立一個接納 性寬容性的課堂氣氛,形成一個互教互學的“學習共同體”,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使學生無拘無束 地大膽質疑、發(fā)表見解、與教師爭論。只有這樣民 主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學生才會以愉快的心情鉆研 問題、啟動思維、馳騁想象。
1、保持微笑,塑造親切的外在形象
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充滿微笑地去授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生在洋溢著微笑的課堂中,會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微笑著面對學生,其實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說教,往往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征服學生,而運用一種外來的壓力去迫使學生去做,我想,這有時似乎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一種歡悅、暢快的課堂氣氛中去追求知識,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悅的情緒去感染學生。
2、欣賞并贊揚學生
人類本質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賞識。老師要關注學生成長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肯定自己,同學的掌聲,老師的贊揚,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課堂上老師對學生進行贊揚,有了這一“添加劑”,學生在學習中就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習的樂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習自然而然效果好。可以說,贊賞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學習興趣,贊賞能融洽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創(chuàng)造熱情,對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能力養(yǎng)成起著十分明顯的促進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賞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賞識學生在學習過程及方法上的優(yōu)良行為,還要賞識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xiàn)。
3、采取分組討論法
老師在講解某些難懂的問題時,可以擬一組有代表的而又稍難分析的句子,要求學生以同桌前后的四個人為一小組進行組內討論,然后派代表發(fā)言。這增強了每個同學的參與意識,也調動了他們積極動口、動腦的興趣。其實,對聽說讀寫中一些問題都可進行小組討論,并對討論情況及時交換、小結,作出評價。
(三)創(chuàng)新評價,激勵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我們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tài)度的形成和發(fā)展;既關注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yè)的堂堂清,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采用等級制,定性采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么,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么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于樹立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四)做好課堂課后反思工作
教師在每一堂課結束后,要進行認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斷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fā)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哪些環(huán)節(jié)的掌握有待今后改進等等。同時,抓住時機,認真進行反思記載。教后知不足,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一節(jié)課留下些許遺憾在所難免。課后可在新知導語、課堂氛圍、學生思維、板書設計,課件應用等方面做出反思,課后反思可作為以后教學的借鑒和參考。
三、結語
語文對于我國來說,是我們幾千年來文化智慧的結晶和探究人生的啟蒙之學。學習語文主要是讓學生們知道,語文這門學科是一片汪洋的大海,她用藏著大量的探究知識。而且對于中小學的學生來說,此時期是他們從認知世界走出來,開始面向人生素質的啟蒙時段,是學生興趣愛好、創(chuàng)新意識、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與和諧發(fā)展的關鍵期。因此,作為語文教學的工作者,應積極尋找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金淑丹;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常見應用策略[J];中小學電教;2005年09期
[2]侯小偉;淺談在新的課程理念下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師適用);2011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