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群眾自發(fā)式當代城市廣場舞蹈的蓬勃發(fā)展并不是空穴來風或曇花一現(xiàn)的現(xiàn)象,它是社會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產物,是社會經濟和物質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它的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是滿足了社會的現(xiàn)實要求,同時也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現(xiàn)實需求。
關鍵詞:群眾文化;廣場舞蹈;自發(fā)式;
中圖分類號:G24 文獻標識碼:E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3-00058-02
根據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看法,人類有5種基本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及愛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xiàn)需求。這5種需求,以生理需求為基礎,由低到高依次逐級遞升,組成以金字塔式的結構。馬斯洛曾經說過:“人需要美正如人的飲食需要鈣一樣,美有助于人變得更健康?!币蚨谥袊洕讲粩嗵岣叩谋尘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隨之水漲船高,人們已經不再每天為了生活中的柴米油鹽而煩惱了,也就是說他們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已經得到了滿足,人們的健康意識日益增強,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層級的精神追求。城市廣場舞蹈正是這樣一種現(xiàn)實存在滿足了人們的身體鍛煉和心理調節(jié)訴求。自發(fā)地參與到城市廣場舞蹈行列中的人民群眾在優(yōu)美的音樂伴奏下自由的舞動身體,踏著輕快的舞步時,不但達到了健身的效果,同時在這種快樂的氛圍中娛樂了自己,“在某種程度上進入到了藝術表現(xiàn)的境界,在身心兩個方面都能得到調適和發(fā)展?!?/p>
一、身心健康訴求
舞蹈有增強體質,健身怯病的功能,遠在我國古代的先民們就早有定論的。《呂氏春秋·古樂篇》中曾記載道:“昔陶唐氏之始,陰多,滯伏而湛積,水道壅塞,不行其原,民氣郁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比藗儚哪菚r起就懂得舞蹈能夠舒展人體的筋骨,排除人體的“制伏”和“郁閼”的潮濕陰沉之氣,能夠增強人們的體質,使人們的身體達到健康的效果。法國著名思想家與哲學家伏爾泰早在18世紀就提出“生命在于運動”。的確,人體就像一臺神奇的機器,運動能夠提高這臺機器的各項運轉機能,能夠調節(jié)人的心神,加強人體臟腑組織的協(xié)調能力,促進體內的新陳代謝,活絡人體氣血通脈。因此,適當?shù)倪\動對人體大有益處。而舞蹈語匯就是一系列的人體運動的組合,“各種各樣的舞蹈動作,都是以骨骼為杠桿,關節(jié)為轉動軸,肌肉的收縮為動力而完成的。每個舞姿是人體一系列關節(jié)連續(xù)不斷的運動的結果?!?/p>
舞蹈作為一種人體有節(jié)律具有審美效果的運動形式,比我們通常認為一般意義上的運動更具有強身健體、愉悅身心的價值功能。大多數(shù)自發(fā)式當代城市廣場舞蹈參與者通過舞蹈都達到健身的功效,尤其對于中老年人效果更加明顯。一記者在昆明市翠湖公園調查過程中曾經采訪過一位55歲的城市廣場舞蹈參與者張阿姨,她在退休前曾是一名會計,由于常年伏案工作,導致頸椎疼痛,并常常伴有頭痛、惡心等并發(fā)癥,使她身心遭受到極大的痛苦,她也住過院、吃過藥,但都只能緩解,無法達到根治。退休后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就跟著朋友參加跳廣場舞蹈,當天晚上她就覺得頭痛、惡心的感覺減輕了。從此,她堅持參加跳廣場舞蹈,沒想到5年下來,頸椎病徹底好了,再也不用藥物治療了。如今告別病痛煩惱的她儼然是身材俊美、氣質優(yōu)雅,真是越活越年輕了。一位企業(yè)退休職工鄭大爺也跟筆者說:“退休以后一直在家無所事事,整天都提不起精神,并且常常出現(xiàn)失眠的現(xiàn)象。經過老伴的勸說,開始去翠湖公園參加廣場舞蹈的學習,不光精神好起來,睡眠也得到極大改善?,F(xiàn)在每天傍晚都和老伴還有其他老年朋友一起參加跳廣場舞蹈,這已成為我每天必做的事情了?!睆V場舞蹈往往是借助于舞蹈動作的韻律和隊形的變化,或輕或重活張弛或柔美或跳躍,對人的大腦、小腦、腰胯部及膝關節(jié)的靈活性起到一定的健身效果,而且對手臂的肌肉,胸部、背部的伸展以及生活中不經常運動的身體部位如后肩胛骨能起到健身效果。尤其是廣場舞蹈一般都是簡單易學、舒展大方、運動量適中,參與者在歡快的音樂中可以盡情的釋放自己的情緒。所以,以舞健身、以舞健美、以舞怡情正是很多城市人參加廣場舞蹈的最初目的。
現(xiàn)代舞和人體動律學創(chuàng)立者拉班曾經指出:“我們全部感覺是人們獨一無二的觸覺(第六感官)引起的結果”,我們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人體的感官運動所提供的感覺經驗是人類認識自我的內心世界和客觀世界的源泉。舞蹈藝術就是一種這樣的人體律動,它不僅使人們在聚集一起的舞蹈過程中相互增進人際交流,增加人對社會的融入性和介入性,使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得以提高。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在一起舞蹈時,彼此相悅而舞,彼此通過視覺、觸覺和動覺得到一種暢通的情感交流,在產生一種生理快感的同時,在藝術美感的獲得基礎上融進了美妙的律動。
社會心理是社會存在的反應。在我們的城市社會生活中,人們的心理習慣往往決定了其日常生活方式和行為動作。因為,舞蹈不僅是促進人心理健康的一種有效手段和方法,同時還能促使人強身健體,所以,在當代這個社會環(huán)境下,自發(fā)式當代城市廣場舞蹈的出現(xiàn)和興起的內在主要動因就是當代城市民眾的身體和心理訴求,它不僅僅是人們心理活動的外化形式和表現(xiàn),也是人體自身健康的需要。
二、社會因素影響
個人和社會的關系是不可分割開來的,社會是由個人組成,個人也只能存在于社會的大家庭里。人在社會這個領域里,進入到社會層層關系網絡之中,他的思想意志、行為舉止就要受到社會關系的制約,同時要按照社會所規(guī)定的模式去生活。因此,社會因素不僅是表達意識和意志的基礎,而且社會本身是作為能動的原則,參與到歷史的過程。就是在這樣一種人和社會互動、能動關系當中,各種文化從此孕育而生。群眾自發(fā)式廣場舞蹈是社會因素的綜合作用催生出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也是城市人對社會的一種能動的反應機制的綜合體現(xiàn),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反作用于社會的發(fā)展和演進。
正當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時候,“銀發(fā)一族”個體數(shù)量日益增多,這個社會因素將成為國家各項事業(yè)建設的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同時人口老齡化現(xiàn)象也是世界上許多國家面臨的重大社會問題。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公報》中顯示:60歲及以上人口1.78億,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1.19億,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如圖表《歷次普查年齡金字塔》中的人口年齡結構變化說明,老年人在我國總人口中所占比例呈上升趨勢,老齡化進程加快。國家一直倡導“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為老年人安排好“第二人生”,使他們生活愉快、延年益壽。以舞健身正是老年人出于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需要,他們理所當然地成為了自發(fā)式城市廣場舞蹈活動主力軍,這也是當前老齡化日趨嚴重這種社會因素直接作用的結果。
當前中國正在發(fā)生巨大的社會變遷,城市正在急劇的向鄉(xiāng)村擴張,大量失去土地的農民涌入城市的各個角落。這是一個把億萬農業(yè)人口從鄉(xiāng)村變成城市人的歷史時期,城市的社會結構正在發(fā)生著變化。加上,隨著我國交通基礎建設和交通工具的日益便利,人們的出入已經越來越自由,所以人口的流動也在越來越大,很多城市出現(xiàn)了大量的來自不同地域的外來人口。這就促生了大量的城市邊際人,“邊際人是人的時間和空間、身份與區(qū)位的雙重性矛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體現(xiàn)?!边@種邊際人需要得到城市的認可和肯定,需要融入到城市的結構體系中去,當屬于的他們的私密區(qū)域正在建立或有待建立的情況下,城市的公共區(qū)域成為了他們進入城市主流的一個重要通道。城市廣場,正是這樣一個公共區(qū)域,給他們提供了一個交往、對話、溝通的公共空間。這種自發(fā)式的聚集行為,是這些“邊際人”獨立人格的形成的有效途徑。因此,這些城市的外來人口自然而然地成為了自發(fā)式當代城市廣場舞蹈龐大生力軍。
馬克思說過“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強調出了人和社會的關系。群眾自發(fā)式當代城市廣場舞蹈作為一項由城市個體參與的社會文化活動,個體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自不必再贅述,只是,在揭示這項文化活動的發(fā)生機制時,我們不能忽視社會因素起到的作用和施加的影響。諸多的社會因素(其中有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疊加在一起,會催生或推動某個社會現(xiàn)象的產生和發(fā)展,也會帶動它隨著歷史的進程一起前進,而自發(fā)式城市廣場舞蹈就是許多因素和力量綜合作用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