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衡量一篇佳作有諸多標準,取材立意無疑是直接判斷作文優(yōu)劣的重要因素。內(nèi)容決定技巧,“限制”決定思路。一篇考場作文如果不能明確“限制”,沒有好的選材立意,那么再好的語言表達、結(jié)構(gòu)形式也只是鏡花水月。所以,貼船下篙、遵守限制,才能尋出一個個適合表現(xiàn)中心的材料;出“新”棄“俗”、發(fā)散思維,方能合理取舍,走出一條材新意深的最佳途徑。
原文呈現(xiàn)
花至樸處自芬芳
孫楊
彼時,我的心中總是不解:為何海棠色深艷麗卻無香,而臘梅卻色淺樸素香怡人?此時,我掠過牡丹的雍容華貴,嘆過芙蓉的清香淡雅,品過梨花的清幽高潔。終于明白,花至樸處自芬芳,唯有最純樸的花兒才能始終如一地散發(fā)芬芳,也唯有最純粹的人方能守住內(nèi)心,奏響人生的華麗樂章。
他,不似貝多芬的高亢激昂,也不似柴可夫斯基的肅穆悲傷,他似一個頑童,歡笑著游戲于音樂舞臺的中央,舞起狂放的探戈。
他少年成名,然而生活在盛譽之下的他,并沒有如人們期盼的那樣成長。他不像其他音樂家那般一本正經(jīng),不茍言笑;他喜歡如孩子一般打鬧;他貪圖熱鬧,教鳥唱歌;他又愛掉眼淚,兒女情長……這一切的一切,被迂腐的世人視為不合禮儀,有失風范。
飽受詬病又如何?他只是堅守心中的純粹。“幼稚”又怎樣?他用孩童的心感受世界的美好,夜晚的玫瑰散發(fā)幽香,于是世人感受到了《幻想曲》的浪漫清麗。他如孩童一般打鬧著,于是奇幻跳脫的《魔笛》橫空出世。
花至樸處自芬芳。莫扎特,他堅守了心中的純粹,做一個單純浪漫的音樂家,世間才有了最獨特的天才。
她,不愿入世忍受浮世的喧囂,不愿露面受人敬仰,她只是用自己的本性和簡樸的生活,讓世人銘記。
斗轉(zhuǎn)星移,風云變幻。辛亥革命的槍聲依稀回響在耳邊,文革的風波動蕩已成過往云煙,改革開放的波瀾壯闊浮現(xiàn)在眼前。她經(jīng)歷了百年歲月,看遍人生的大起大落。曾幾何時,她是名門貴族的大家閨秀,卻自甘為丈夫劈柴做飯;曾幾何時,至親之人的離世給了她致命的打擊,她卻用羸弱的身軀挺了過來,她希望自己“死者如生,生者無愧”。
生命坎坷又如何?她守住了內(nèi)心的純粹。她60歲時翻譯《堂·吉訶德》,80多歲整理錢鐘書的數(shù)萬頁手稿,92歲出版《我們仨》,96歲成書《走到人生邊上》。
花至樸處自芬芳。楊絳,她守住了心中的純粹,拭去了心中的蒙塵,創(chuàng)造了令人敬仰的崇高思想。
花至樸處自芬芳。守住心中的純粹,生命便走得更自在,更精彩;花至樸處自芬芳。守住內(nèi)心,方能“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點評】
第一段以“彼時”“此時”相對點明中心,但入題緩慢,“掠過”“嘆過”等詞語運用也不夠準確,文字嫌冗贅。
第二段意圖亮出分論點,但文字的絢爛湮沒了分論點須“鮮明醒目”的特點。
第三、四段為述例而述例,所扣中心不明,所論之理不顯,以致造成說理似是而非、油水分離之現(xiàn)象。
第六段引出楊絳的論據(jù),但文字與第二段不太吻合。
第七、八段分析論點,但論述“純粹”還是“簡樸”卻不夠分明,所以,論證角度的交叉極大地削弱了論證的力度。
第九段以“純粹”點扣中心,與上文論述混淆。
扣題作結(jié),仍不免簡單,不能給人余味無窮之感。
升格建議
從論據(jù)運用的角度來看這篇文章,突出的問題是論據(jù)的使用牽強附會,不能自然圓合中心,論證觀點。有關(guān)莫扎特、楊絳的素材本身沒有問題,關(guān)鍵是如何根據(jù)命題限制對其量身定做。思維的狹隘、論據(jù)論述角度的偏差,導致文章不能集中有力地論證中心,無疑削弱了論據(jù)的力量及思想的深度。
議論文在素材的使用上,應該縝密思考,貼船下篙。唯有把筆墨集中到中心,在細致嚴密的思考中緊緊抓住具體典型的事例來闡述、分析,才能使思維別致,自然能夠發(fā)掘“本質(zhì)”,在中心凸顯時將論證深入、透徹,搖曳似錦慧心的美麗。
升格佳作
花至樸處自芬芳
孫楊
彼時,心中總是不解:為何海棠色深艷麗卻無香,而臘梅卻色淺樸素香怡人?此時,我透過牡丹的雍容華貴,卻醉心于芙蓉的清香淡雅,歆羨于梨花的清幽高潔。淡極始知花更艷,花至樸處自芬芳。唯有心懷淡然,方能守住內(nèi)心;守得純粹,方能始終如一地散發(fā)芬芳。
猶如一朵淡然處世的丹桂,他芳香四溢,綻放于音樂殿堂的中央。
他少年成名,然而生活在盛譽之下的他,并沒有如人們期盼的那樣成長。他不像其他音樂家那般一本正經(jīng)、不茍言笑,他愛熱鬧;他喜歡如孩子一般單純地打鬧,淡若處子;他聽泉低吟,喜歡教鳥唱歌;他愛掉眼淚;他兒女情長……這一切的一切,在迂腐的世人眼中是多么不合禮儀,有失風范。
而飽受詬病又如何?他只是堅守心中的純粹。“幼稚”又怎樣?他用孩童的心感受世界的美好,夜晚的丹桂散發(fā)著幽香,于是世人感受到《幻想曲》的浪漫清麗,感受到《魔笛》奇幻跳脫純粹。
花至樸處自芬芳。莫扎特,他堅守了心中的純粹,做一個單純浪漫的音樂家,世間才有了最獨特的天才。
猶如一朵淡泊名利的菊花,芳香四溢,她憑自己的素凈與純粹,為世人銘記。
辛亥革命的槍聲依稀回響在耳邊,文革的風波動蕩已成過往云煙。斗轉(zhuǎn)星移,風云變幻,歷經(jīng)世紀風云,她看遍人生的大起大落?!拔也磺笊羁蹋磺蠛唵??!彼敲T望族的大家閨秀,卻自甘“廚下奴”為丈夫劈柴做飯;她是絕世的青鳥,卻猶如傲然的秋菊,用羸弱的身軀挺過至親之人的相繼離世?;貧w樸素、追求純粹的態(tài)度,讓她芬芳百載,臻于“死者如生,生者無愧”的境界。
生命坎坷又如何?她守住了內(nèi)心的純粹。60歲時譯成《堂·吉訶德》,80多歲整理出錢鐘書先生的數(shù)萬頁手稿,96歲秉持《我們仨》的銳氣孑然《走到人生邊上》。
花至樸處自芬芳。楊絳,她守住了心中的純粹,拭去了心中的蒙塵,用一份純粹、一份瀟灑,還有她充滿哲理的話語,詮釋了她的素凈,將那悠長的歲月變成一朵芬芳四溢的花。
梭羅說:“我在天空垂釣,釣一池晶瑩剔透的繁星?!彼罅_用他淡然的內(nèi)心,開出一朵芬芳的花。
林徽因說:“真正的寧靜,不是遠離車馬喧囂,而是在內(nèi)心俢籬種菊?!绷只找蛴盟兇獾膬?nèi)心,開出一朵芬芳的花。
或許,你不是特別奪目;或許,你不是特別耀眼。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越是內(nèi)心純粹的人,越是擁有生命的閃光點。
用一顆淡然的內(nèi)心,開出一朵至樸的花,將芳香贈與他人;用一顆純粹的內(nèi)心,綻放一朵樸實的花,你會馨香濃郁,醇香怡人!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花至樸處自芬芳,做一朵至樸的花吧,讓你的庭院,窗里窗外,溢滿香……
【點評】
第一段巧妙點題,以海棠之“淡”與臘梅之“純”引出中心,入題快捷,干凈利落。
第二段巧妙設(shè)喻,以桂之“淡然”分論,領(lǐng)起下文。
第三段扣住“淡然”述例分析,細節(jié)處滲透“堅守內(nèi)心純粹,演繹生命精彩”之要義。
第四段一句反問由因溯果,論證引向深入,點明正是“淡然”讓莫扎特的生命之花綻放。
第五段巧妙點題,圓合“堅守純粹,升華生命”之內(nèi)涵。
第六段又以“菊”之“素凈與純粹”引出分論點。
第六、七段貼船下篙,緊密圍繞“堅守內(nèi)心純粹,演繹生命內(nèi)涵”解讀中心,從而層層遞進,論證中心:唯有守住內(nèi)心,守得純粹,方能始終如一地散發(fā)芬芳。
一語“純粹”,第八段再次點題扣旨,圓合中心。
第九、十段援引梭羅、林徽因之語印證中心,進一步拓展論域,深化中心。
第十一段關(guān)聯(lián)自我,關(guān)聯(lián)生活,點明“花至樸處自芬芳”之現(xiàn)實意義。
引語小結(jié),吁告收束,雋永含蓄而韻味無窮。
技法小結(jié)
一、尊重限制,化大為小時巧妙切入,由此及彼,以深刻感悟生活精髓??紙鲎魑牟徽撔问缴显鯓觿?chuàng)新,都必須嚴格遵守命題限制。明確命題要求,從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去體驗、去感悟,你一定能夠激活思維,參透命題內(nèi)涵。
二、貼船下篙,拓“寬”“避”“窄”新思維。“欲成方圓而隨其規(guī)矩”,嚴格掌控妙選材??紙鲎魑牟徽撌穷}目的擬定、文體的選擇、寫作內(nèi)容的范圍限定,還是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等方面,都應該俯視事物,著眼平凡的素材。唯有用當代人的眼光透視事物的各個角度,才能夠在不同側(cè)面的不同內(nèi)涵中創(chuàng)設(shè)新的意境,在常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挖掘出新的內(nèi)涵。
三.“放出眼光”,躍動思維見高度。思想是高考作文的制高點,它決定了文章品位的高低。放大眼光,科學選材,或并列思維,在縱橫展開時清醒判斷;或漸進思維,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逐層深入;或辯證思維,辯證思考時既加強聯(lián)系,又一分為二。要想吃準“限制”,掌控選材,必須啟動思維的跳躍性,超越自我局限,追求更高的精神、價值、情感,唯有如此,方能“循規(guī)守矩”,深入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