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給高職教育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變革,但是在具體應用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高職院校對優(yōu)秀人才的培養(yǎng)。本文就結合本人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對當前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教學現(xiàn)狀予以分析,找出其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并提出若干發(fā)展思路,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為相關單位或個人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TP393-4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不斷深入我們的工作、學習與生活,計算機技術已經開始進入應用普及階段,在很多行業(yè),計算機的應用已經成了最重要的技術手段。就教育行業(yè)來說,計算機的出現(xiàn)和迅速應用也極大的改變了中國教育的教學方式,提升了教學效果,前景一片大好。而高職院校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分支,對計算機教學方法的使用也非常重視。近幾年高職教育的巨大發(fā)展使得高職院校在校生數量不斷攀升,目前全國高職院校有一千二百余所,在校生數量超過1000萬,因此積極的探討高職院校關于計算機教學的改進,提升教學質量非常有必要。本人長期從事計算機網絡教育,對計算機網絡教學也有一點粗淺的認識,下面本文就結合本人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對當前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教學現(xiàn)狀予以分析,找出其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并提出若干發(fā)展思路,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為相關單位或個人提供一定的參考。
1 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專業(yè)教學現(xiàn)狀解析
1.1 教學發(fā)展嚴重的落后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fā)展
計算機在國內整體來說依然是一門相對較新的學科,當然這是相對于一般的傳統(tǒng)課程來說。同樣,新生事物往往成長是非常迅速的,這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方面來說有著非常明顯的體現(xiàn),比如信號與傳輸、計算機通信接口、局域網、局域網絡的組件及聯(lián)機、局域網絡操作系統(tǒng)、TCP/IP通信協(xié)議、局域網絡的安裝、無線局域網絡、廣域網概論、骨干網絡、移動通信、網絡的應用程序、ADSL與Cable Modem、網絡電話和遠程教學,以及網絡規(guī)劃方案等各種技術都在經歷著飛速的發(fā)展。與之相對的,教育教學存在了幾千年,即便是跨入到了現(xiàn)代化教育體系下,教學方法或者手段的發(fā)展依然是緩慢的,這就與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相矛盾。尤其是對于高職院校的教師來說,因為從事教學時間比較久,而與社會聯(lián)系又不是特別緊密,很多新技術的使用自身也都無法完全掌握,在教學過程中也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xiàn)一定的滯后性,最終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升。
1.2 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性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依然是以傳統(tǒng)教學方式為主,該教學模式的授課方式基于班級進行,講授方式以教師的灌輸式教育為主,學生通過記筆記等方式進行強制記憶,在教學手段上比較單一,相當大的一部分教師依然是以口授和板書為主,也有一部分教師開始使用多媒體,但是只是簡單的更換了教學形式,本質上依然是以灌輸式教育為主。筆者所在的學校亦是如此,學校建校時間較長,很多固有的傳統(tǒng)已經形成了習慣,以至于在教學改革中反而成為一種阻礙。而且,由于教師的水平差別也很大,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態(tài)度上也是千差萬別,這就最終影響到了教學效果的提高。而且,這種傳統(tǒng)的班級式授課方式面對的對象比較多,教授客體水平不一,難以做到針對教學,學生的主動性和自主性都難以得到體現(xiàn),所有的學生只能緊跟教師的思路和節(jié)奏,對部分學生來說是個制約。就計算機網絡教學來說,在多媒體的使用上還是比較多的,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等媒體,同時結合視頻或者廣播,接受相關的音頻或者視頻信息,學習效率相比來說有著比較大的提高。但是這種方式對教育媒體的質量要求也比較高,而且很多時候學生僅僅實現(xiàn)了人機交流,卻忽視了與教師的交流,不利于學生思路的拓展,而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由于其本身的知識面往往相對較窄,尤其是對于一些有一定知識基礎要求的課程或者專業(yè)來說,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接受能力很低,創(chuàng)新性更是無從談起。
1.3 師資力量不足
師資隊伍對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起著重要作用,師資是教學工作的核心資源。近年來,由于高職院校在校生數量的急劇增加以及大多數學校辦學規(guī)模的擴大,教師的數量明顯不夠,有的學校即使引進新的教師,在數量設置上也較為保守,導致整體的師資力量不足、而計算機專業(yè)的教師表現(xiàn)尤為明顯,因為計算機行業(yè)的高收入,很多比較優(yōu)秀的人才都選擇了外企或者國企,導致高職院校在優(yōu)秀的人才引進方面處于較為尷尬的狀態(tài),而要想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又必須要有高素質的人才,這就造成了師資方面的瓶頸所在。
2 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教學建設思路
2.1 教學模式的多樣化
相比于一般的課程設置來說,計算機網絡相關課程的實踐性屬于比較強的,雖然大多數課程在開設過程中都屬于理論課教學,但是同時也與學生實時互動,并且在設定情景的模式下可以隨時進行教學實訓。教師以案例為中心,設計出多個教學情境,然后在授課過程中引導學生完成教學情境中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在教學情境中完成能力的培養(yǎng)。在設計這些教學情境時,教師要做到情景內容覆蓋整個課程的核心內容,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教學內容完全融合,使學生通過實踐來掌握理論,學會從經驗到能力的過渡,而不是先學知識,再從知識到能力的過渡。將學生培養(yǎng)成既具備崗位職業(yè)能力又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2 師資隊伍的建設
(1)面向崗位群構建教學團隊
在計算機網絡專業(yè)崗位群的基礎上,建設獨具特色的教學團隊。選拔專業(yè)帶頭人應打破傳統(tǒng)的專業(yè)技術人員的考核機制,不要像本科研究性大學那樣注重科研成果、注重論文的發(fā)表。高職院校專業(yè)帶頭人,應該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教學能力,能夠出色地完成并且組織教學活動,以及具有非常強的科學研究能力;既具有豐富扎實的理論功底,又應該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具有組織協(xié)調能力,能夠帶領團隊進行專業(yè)建設的改革;還應該熟練掌握現(xiàn)代化的教學技術手段,適應新形勢下計算機網絡專業(yè)的多種教學方法的實施。
(2)構建雙師型教學隊伍
教師是教學實施的主體,這一點在目前的教育體系中毋庸置疑,因此教師隊伍的素質高低對教學效果的影響是巨大而直接的,為了保證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非常有必要。就計算機網絡教學來說,建立專職和兼職相互結合、年齡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實施計算機網絡教學的保障,因此,在專業(yè)建設中要把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放到重要位置。雙師型教師培養(yǎng)的重點是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利用現(xiàn)有的條件鼓勵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yè)教師參加具有權威性的認證考試并獲得認證證書,或者定期選派年輕優(yōu)秀的教師到企業(yè)進行頂崗學習。
參考文獻:
[1]薛松.計算機網絡教學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01).
[2]趙文秀.基于計算機網絡的教學模式探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04).
[3]楊寶峰.計算機網絡安全與防護策略探索[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10(01).
[4]陳琳.《計算機網絡》教學改革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理工卷,2010(01).
[5]趙文軍.高職院校中計算機網絡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03).
[6]曾愛國,張先勇.信息類專業(yè)計算機網絡教學方法探討[J].計算機與信息技術,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