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設置的主要教學目標。而政治思想教育的中心就是愛國主義教育。初中語文課本中,能夠挖掘愛國主義教育的課文很多,特別是古詩文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因素很多。教者必須在教學設計時,深入挖掘,并設計適當?shù)慕虒W方式方法。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古詩文教學是中學語文中特別重要的一部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古文鑒賞能力,而且對于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有著特殊的作用。
一、在教學中要提高教師自身的古詩文素養(yǎng)。
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語文教學則更加具有藝術特性。在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應該是主導者,如何去激發(fā)、調(diào)動學生的審美熱情和獨創(chuàng)沖動至關重要。實現(xiàn)這一要求的前提條件是教師自身應該充分理解古詩文中作者要表達的愛國精神的實質(zhì)性內(nèi)容,才有可能在教學過程中感染學生。我理解,教師的古詩文素養(yǎng),包括知識的積累程度、審美的感受力度、創(chuàng)造力的提升程度。比如,在講授杜甫《春望》這首詩的時候,教師應當了解,杜甫深受儒家思想影響,一直堅守著“仕不可不弘毅”的傳統(tǒng)的士人精神。而“安史之亂”的時代背景,使得他對國家的命運充滿了憂患,并以安定國家為己任。因此,當國家危亂的時候,他會“濟時敢愛死”,立志“再使風俗純”。教師只有在這樣深刻理解作者愛國意識的前提下,才能明白杜甫與三春花、鳥移情共感的人文背景,感動自己,從而引導學生領會“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驚心動魄,凄嗆銷魂。而在講授這一文本的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劍外忽聞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的詩句,體會作者既因國事而憂,亦為國事而樂的完整愛國情懷。
二、在古詩文教學中要提升學生的各方面素養(yǎng)。
古詩文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必須與聽、讀、說、寫能力的培養(yǎng)有機結合,才能深入人心,內(nèi)化為人格。
1、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在文言文中,有大量的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都可作為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素材。教師指導學生反復吟讀、細致感悟,并以作者摯熱的情感感染學生,引導學生。漢語由于是單音字、雙音節(jié)詞為主,能工整的對仗,有平仄聲調(diào),所以,讀起來抑揚頓挫,節(jié)奏明快,富有音樂美。在詩詞教學時,注意讓學生反復體會語言的美。同時,結合課文講古今語言巨匠們錘煉字句的佳話,如杜甫“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等,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優(yōu)美,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言的愛。
2、閱讀分析能力培養(yǎng)。在文言文教學中,閱讀訓練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它自然成了實施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主要途徑。如《沁園春·雪》一文,可以抓住作者對“長城”、“大河”、“群山”、“高原”、“千里”等崇高偉大形象的描寫,借助關鍵動詞如“舞”、“弛”等,引導學生感受祖國山河的雄壯磅礴之美,為生在“江山如此多嬌”的祖國自豪驕傲。這樣教學,既激發(fā)了學生的美感,又讓學生自然生出熱愛祖國的感情。讓他們在感奮中激發(fā)愛國、愛民、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感情,從而培養(yǎng)人文品格。
3、作文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章,往往是檢驗學生人文品格最直觀的途徑。而寫作訓練,又是教師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zhì)教育的過程。首先,應幫助學生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去觀察和分析事物,確立愛國愛民的基調(diào);其次,要根據(jù)教學任務的需要,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從文言文中分析出一些愛國愛民的健康主題,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最后,在作文評改中,可以鼓勵學生愛國愛民的思想,而不應只著眼于對語言文字的片面追求。
三、古詩文教學中對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要求,放在首位的是愛國主義情感。愛國主義,作為人類的一種高尚情感和精神品格,常常表現(xiàn)在許多愛國詩人、文人的作品之中。憂患是表,愛國是本,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正是愛國愛民的愛國精神。教師應該在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之中,引導學生體會作品中的憂患愛國意識,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1、通過古詩文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古代杰出人物和勞動人民自強不息、不畏強暴、堅決維護國家獨立尊嚴的光榮傳統(tǒng)的認識,激勵學生從小樹立報國之志。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千千萬萬的優(yōu)秀兒女。他們不但崇尚自由,熱愛和平,追求真理,注重禮儀,而且奮發(fā)向上,自強不息,團結御侮,以天下為己任。《曹劌論戰(zhàn)》以簡潔的文字揭示了曹劌的遠見卓識和穩(wěn)重果斷的指揮才能,刻畫了一個關心國事、深謀遠慮的軍事家的形象?!蛾惿媸兰摇穭t反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nóng)民起義的重大影響和革命威力,贊揚了農(nóng)民起義領袖的革命斗爭精神和卓越的組織才能,從而說明了“奴隸創(chuàng)造歷史”的偉大真理。
《出師表》的作者諸葛亮,他未出茅廬而知三分天下,在政治上,他嚴明法度,開發(fā)邊疆,注重農(nóng)業(yè),尤其擅長外交;在軍事上,他出奇制勝,運籌帷幄而決勝于千里之外。他的才干和智慧,是中國人民的驕傲?!氨怼敝邢騽厶岢龅拈_張圣聽、嚴明法度、親賢遠佞的建議,都是治國安邦之本,直到今天仍然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对狸枠怯洝芬宰鳌坝洝睘槊?,借題發(fā)揮,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體現(xiàn)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队^滄?!吩⑶橛诰?,氣勢磅礴,表現(xiàn)了詩人囊括宇宙的寬廣的胸懷和遠大的政治抱負?!冻鋈贰ⅰ妒辉滤娜诊L雨大作》等詩篇意境開闊,氣勢恢宏,奔放豪邁而又痛切,反映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心和以身報國的雄心壯志,充滿了積極進取的精神。在教學這類古詩文時,要引導學生去體會和領略那種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氣魄,在崇敬與感慨的同時陶冶自己的情操,培養(yǎng)崇高的思想品德和愛國主義情感。
2、在古詩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憂患愛國意識。
初中語文課本中文言文的許多篇章,高揚著古人的愛國情懷和歷史責任感。教師應積極開發(fā)古詩文中豐富的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憂患意識,加強愛國和憫民的人文情懷教育?!睹┪轂榍镲L所破歌》中,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來“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甚至愿以“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來換取“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義正言辭,力退強敵;《五人墓碑記》中,民眾視死如歸,勇于赴死,這些人物身上體現(xiàn)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高尚的憫緬民眾的人格力量,正是我們?nèi)宋木窠逃枰姆侗荆彩怯脕砼囵B(yǎng)學生憂患意識、愛國情懷最好的精神食糧。
3、在古詩文教學中,加深學生對祖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學成就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初中課本中的《論語》六則、《孟子》二章等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語錄,集中體現(xiàn)了這些思想家的政治主張、倫理觀念、道德修養(yǎng)、教育原則、教育方法等等?!侗怡o見蔡桓公》不但指出自以為是、諱疾忌醫(yī)的害處,同時也贊頌了兩千多年前我國民間高明的醫(yī)療技術?!痘畎濉肥鞘澜缟嫌嘘P印刷術最早、最詳盡的珍貴史料,從雕板印刷到活字印刷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個飛躍,這是中國人民對人類的重大貢獻,體現(xiàn)了我國勞動人民豐富的智慧及創(chuàng)造精神?!逗酥塾洝分械摹昂酥邸?,用現(xiàn)在的眼光看,屬工藝美術品,通過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高超水平和雕刻藝人的精湛技藝。通過這些篇章的教學,學生會認識到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文化藝術諸方面給全人類做出的杰出貢獻,從而提高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勵他們?yōu)檎衽d中華而勤奮學習。
以上的這些,只是我個人對古詩詞教學的一些感悟,的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古詩詞很受初中學生的歡迎,師生共同陶醉在中華文化的海洋中,其樂無窮!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要大膽創(chuàng)新,敢于探索,認真實踐,讓我們的古詩文教學散發(fā)正能量的愛國主義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