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流行音樂成為校園主流音樂的環(huán)境下,青年學生對當下各類流行音樂賽事的關注度極高,在任教大學音樂類鑒賞課程中,如何引導學生在其關注的流行音樂賽事中全方位多角度鑒賞流行音樂,既是學生感興趣的課題,也是大學音樂鑒賞教學結合校園音樂文化實際努力探索的課題。比較欣賞法是指在欣賞過程中運用比較的方法,對作品進行比較性的分析、評價等研究,深入理解作品的方法?,F(xiàn)以《我是歌手》和《全能星戰(zhàn)》兩檔歌手音樂賽事為例,結合教學實踐,將如何運用比較欣賞法引導學生鑒賞流行音樂賽事做如下分析:
一、賽事分析:
《我是歌手》和《全能星戰(zhàn)》是分別由湖南衛(wèi)視和江蘇衛(wèi)視制作的職業(yè)歌手專業(yè)演繹的音樂賽事。兩檔節(jié)目在賽制及音樂制作上的共同點都是通過改編歌曲互相PK,發(fā)掘自我潛能的淘汰賽;不同點是前者的音樂改編較為自由,沒有主題限制,展現(xiàn)歌手個性風格;后者的每一期都有比賽音樂類型主題(搖滾、民歌、戲曲、民謠、爵士、節(jié)奏等)限制,考驗歌手全面能力。
二、橫向比較分析:
本文談到的橫向比較是指在欣賞過程中對同一作品不同編曲不同演繹不同風格進行空間平行性的分析對比。
通過同一歌曲的不同編曲,能幫助學生了解流行音樂編曲這門與作曲既緊密相聯(lián)又有一定區(qū)別的交緣性新學科。如果說作曲是人的骨架身板,那編曲就是人的衣著打扮,編曲決定了一首歌的精神、風格、特點及樂器搭配的種類。不同歌手的演唱根據(jù)聲音條件、演唱技能技巧和個人風格等特點的不同,在適合個人特點的編曲基礎上能更加完美地表現(xiàn)作品,使作品在不同編曲和不同演繹的基礎上表現(xiàn)出的不同風格。例如在《我是歌手》中,林志炫改編演唱了周杰倫原唱的《煙花易冷》,在課堂教學和與學生課后交流中,讓學生從編曲、演唱和作品風格三個方面用比較欣賞的方法欣賞并討論。在編曲中,周杰倫原版是用的電子樂編配,使歌曲整體風格統(tǒng)一但缺少變化,在演唱中周杰倫用低吟淺唱的獨特唱腔演繹出滄桑蕭條的畫面以及孱弱無力的頹廢感;林志炫改編用的鋼琴、二胡及弦樂編配,歌曲演唱部分主奏樂器用鋼琴特有的顆粒感聲音以及琶音、和弦的變化運用使伴奏清晰流暢均勻,為歌曲演唱錦上添花。間奏部分的民族樂器二胡獨奏表達哀怨凄迷的情緒,為音樂的東方曲韻增色添彩;在演唱中清晰的咬字吐字,剛柔并濟的演唱力度,細膩表達了歌曲的背景故事中男女主角的性格以及凄美的故事與情感。再比如比較欣賞《我是歌手》中沙寶亮演唱《鴻雁》與呼斯楞演唱的版本,呼斯楞版本通過管弦樂編曲以及輕盈悠揚、力度均衡的演唱表達了草原遼闊深遠的意境;沙寶亮版本在編曲方面加入了蒙古傳統(tǒng)樂器馬頭琴的前奏和蒙古族特有的單人多聲部表演藝術——呼麥的演唱,極大的增加了歌曲的地域特色與民族韻味。沙寶亮在演唱上強弱對比明顯,增強了現(xiàn)場演唱的效果和氣氛,但卻沒有呼斯楞版本的意境悠遠。通過這樣的橫向比較使學生在流行音樂賽事的欣賞中有更多全面而理性的對比與分析,能有效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和水平。
三、縱向比較分析:
本文談到的縱向比較是在欣賞過程中對與欣賞作品以及有可比性的作品進行變化發(fā)展的比較分析。
通過對同一音樂類型風格的不同演繹,可引導學生從音樂類型的起源、發(fā)展、種類、國內(nèi)外發(fā)展現(xiàn)狀等方面橫向比較,使學生拓寬音樂鑒賞的思路與角度,獲得更多的知識積累與審美體驗。在《全能星戰(zhàn)》節(jié)目中,每期都有一個音樂類型的主題設置,在爵士樂的主題中,可以指導學生了解爵士樂的起源、發(fā)展歷程、分類和藝術特點。爵士樂最大特點是即興演奏或演唱,除此之外還有著復雜豐富的節(jié)奏型和爵士和弦。通過對國內(nèi)外爵士樂表演比較欣賞能讓學生了解爵士樂在國內(nèi)外發(fā)展的特點及現(xiàn)狀。在歐美的流行音樂表演中一直有即興發(fā)揮的傳統(tǒng),因此爵士樂是在歐美一直很受歡迎且頗具魅力的音樂類型,但對于沒有即興表演傳統(tǒng)的國內(nèi)音樂人來說還處在學習的過程,如果沒有即興發(fā)揮表演的音樂,不能稱為是真正意義上的爵士樂,而只能說是爵士風格的音樂。另外,爵士樂明顯的類型特征包含有大量切分節(jié)奏及弱拍進唱的節(jié)奏型,才形成了爵士特有的音樂類型和風格。在《全能星戰(zhàn)》“爵士之夜”的比賽中,歌手們改編的歌曲引發(fā)爭議。黃小琥選曲抒情歌曲《是否》的改編側重音樂情感,但沒有留下太多爵士樂的節(jié)奏特點痕跡;孫楠改編《聽媽媽講那過去的故事》和《映山紅》,這類有中國傳統(tǒng)民族調(diào)式的歌曲是否適合爵士樂的改編創(chuàng)作還有待進一步探索。而在演唱爵士類型的歌曲中,顫音轉音的演唱是變化豐富和極具技巧性的。張韶涵翻唱的經(jīng)典爵士歌曲《What A Wonderful World》如果能夠豐富變化自己的音色表現(xiàn)歌曲比單一的音色演唱,能使歌曲更具生命力。
再比如對搖滾樂各個歷史時期發(fā)展和不斷演變的縱向比較,幫助學生了解搖滾樂的音樂類型特點。在《全能星戰(zhàn)》搖滾專場中,觀眾對孫楠的《無地自容》評價極高,有網(wǎng)友認為這才是真搖滾。在這場搖滾比賽中從專業(yè)音樂制作人到歌手到觀眾就對搖滾的定義發(fā)生分歧——有些歌手把流行歌曲抒情歌曲當搖滾唱認為就是抒情搖滾。通過賽事的爭議分歧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搖滾的定義、分類和精神。在歷史上很多音樂家和音樂人都在不同的時期對“搖滾”有過不同的定義,但在目前實際上“搖滾”已經(jīng)超出了音樂名詞的定義范圍,搖滾以其靈活大膽的表演形式和富有自由激情的音樂節(jié)奏表達情感,成為人們表達生活方式、處事態(tài)度、個人品位等的音樂語言,因此有人定義說“搖滾”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精神。在歐美流行音樂里,搖滾被細分為一百多個種類,但在國內(nèi)的搖滾分類中,重金屬搖滾才是主流搖滾,通過極端表現(xiàn)演唱音量、戲劇化演唱歌曲、旋律重擊、音響效果喧囂有重金屬般的質(zhì)感和氣勢龐大等特點區(qū)別于一般流行歌曲或抒情歌曲。因此,通過比較欣賞法能使學生更加清晰明了的學習搖滾樂的類型特征。
流行音樂是學生音樂生活中的重要欣賞部分,通過欣賞流行音樂賽事能使學生對中國流行音樂類型化發(fā)展有更準確的認識,也便于通過熟悉的方式方法掌握流行音樂及演唱的各個知識點。通過比較欣賞法引導學生欣賞流行音樂賽事,使學生有對比地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流行音樂賽事中傳遞的音樂信息和知識點,對提高學生音樂鑒賞和審美能力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