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是我國民族樂器中最重要的吹管樂器之一,特別是竹笛在晉冀蒙二人臺戲曲的伴奏中常見。筆者從事烏蘭牧騎笛子演奏和指導工作,對二人臺伴奏和單曲演奏技巧有一些粗淺的看法。特別是對于初學者來說,大概要了解的不外乎是笛子的選擇、笛膜的粘貼,然后是吹笛練習中的持笛姿勢、呼吸方法和基本發(fā)音等等。下面就笛子學習入門略陳個人見解一二。
一、笛子的選擇。首先看笛子的竹料是否為老竹子,有無生霉、蟲蛀,是否筆直。掂一掂是否夠重(老竹子較重),看笛子的內(nèi)徑是否圓直,竹壁厚薄是否均勻,一般要稍微厚點。內(nèi)徑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不同調(diào)的笛子,內(nèi)徑也不同。其次要聽音色是否準確,可以請專家?guī)兔Ψ直?,并檢查笛子的靈敏度,快速的從低音向高音,再從高音向低音吹奏笛子,看高音是否輕松翻上去,低音是否低沉。
二、笛膜的粘貼。選好笛子后,要正確粘貼笛膜。笛膜要選擇比較嫩的,有利于發(fā)音,即透明,顏色比較白,?。ǚ粗煌该?,顏色發(fā)黃,厚)。粘貼前要裁下一塊,不要亂揉或用水打濕,可以將膜紋和笛子竹紋平行貼,主要用于笛膜比較結(jié)實的時候;也可以將膜紋和笛子竹紋交叉貼,主要是用于笛膜比較厚,容易破的情況下。先將笛膜兩端用左右手大拇指夾住,輕輕上下拉動,拉出紋路,后用少量水,將笛膜周圍打濕,再用阿膠或骨膠涂上,稍有粘性即可,用干凈的手指將膜孔按一下,將孔中的水分粘干,然后,將笛膜的一端用右手拿住,另一端放在膜孔左側(cè),用左手大拇指壓住,右手輕輕向右往下一抹,即可貼出有平行紋路的好笛膜來。這個過程需要多練,才能貼出滿意的笛膜。注意不要用力太大,不然會失去彈性。笛膜在膜孔中的部分,內(nèi)外一點都不能打濕,不然聲音會發(fā)沙。紋路要均勻整齊。
三、持笛姿勢。姿勢很重要,主要是站姿。身體自然放松站直,頭正,眼睛前視。笛子的聲音分為高、中、低三個音區(qū)。開始學笛把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肚放在笛子的第一、 二、三孔上,拇指托在食指與中指之間,掌心要空,虎 口打開放松,這就是持笛子的方法。一般持笛笛尾向右,左手在外側(cè),右手在內(nèi)側(cè),可以先將笛子用左手隨便拿住中段,靠在左肩,右手放松,成握蛋圓型,將右手中間三個指頭自然放在下側(cè)三個指孔上,指甲一定要正朝上,同時大拇指放在右下側(cè),小指在右上側(cè),然后用相同方式拿左手,大拇指在左下側(cè),小指在左上側(cè)。放好手指后,舉起笛子放在嘴唇上。持笛要平(就和練毛筆字懸腕一樣,開始很累,習慣就好了),身體要挺拔放松,要求身體右轉(zhuǎn)十五度,右腳稍右后方移,頭稍微左轉(zhuǎn)十五度,就形成正視觀眾,身體實際是微向右方,這樣才是正確的站姿。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故意擺姿勢,不自然的姿勢會嚴重影響吹奏。一定要輕松挺拔。在端正的前提下,怎么自然、舒服就怎么站。吹奏時,不要馬上用上述持笛姿勢。開始只吹空音,即左手拿住笛頭,右手拿住笛尾,低頭用上嘴唇中間的小突出對正吹孔,翻開,就對正了。嘴唇像微笑一樣,微向后拉;像包餃子一樣,兩邊嘴唇上面微蓋住下面,在嘴唇中間形成一個小孔,吸氣后,向前稍向下三十度左右吹氣,即可很容易吹響。最好在一面大鏡前吹奏,可以時刻檢查自己的姿勢正確與否。
四、呼吸方法。怎樣吹好笛子運氣對于吹奏者來說非常重要。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強、弱、長、短以及各種感情變化的基礎。呼吸運氣要注意避免聳肩、收腹、挺肚等錯誤,還要注意弱音的控制。對于如何吹好笛子,我國歷代民間藝術(shù)家和笛子演奏家給我們留下了豐富寶貴的演奏經(jīng)驗。如清代乾隆時方秉志先生所作《笛之歡快》中云:“執(zhí)笛須要與肩平,姿式口法莫看輕。吐納起落唇中氣,練習勤勞自可精。指離孔面約一黍,過低過高音不清。翻轉(zhuǎn)七調(diào)非難事,只須熟玩指法靈。花舌猛吹均所忌,笛膜適宜即動聽。未曾演奏先讀譜,工尺(樂譜)爛熟板眼明,對于音節(jié)要牢記,精、細兩字須貫通。細膩雄渾各有道,不下苦功亦無成?!?這首詩講述的就是演奏好笛子需從演奏姿勢、氣息控制及指法等方面苦下功夫。氣息控制笛子的發(fā)音、聲音的高低、強弱、長短、剛?cè)岫寂c吹奏時的“運氣”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這種運氣上的功夫,我們叫它“氣功”,意思就是說,要吹好笛子必須在“運氣”方面下一番功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呼氣和吸氣的時間大致相等,吹笛子則要用深呼吸,就是用橫隔膜(位于肺部和腹部之間)著力,即胸腹聯(lián)合呼吸法。換氣時最好用口、鼻相結(jié)合的方法。以口為主,就是將嘴的兩角稍稍放開吸氣,這樣吸氣較快。吐氣時,應利用胸肌、腹肌和橫隔膜的控制能力,使氣息能夠均勻、有節(jié)奏地逐漸吐出。初學者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注意呼吸方法,不要違反正常呼吸的運動規(guī)律,否則會影響演奏,也不利于身體健康。一般初學者一口氣能吐 10—15秒鐘就不錯了。為了掌握正確的“運氣“方法,可以結(jié)合吹奏長音,作以下兩種練習:一是慢吸慢呼。深深地吸一口氣,吹一個長音。吸氣時要求吸足而不出聲,呼氣時要求均勻、平穩(wěn),時間長而不費力。所以,當你呼出一口氣時,在這口氣還未呼完之際(約留五分之一左右,這時小腹橫隔膜還處在控制之中)。即應吸入第二口氣。一定要使胸部的活動與橫隔膜腹部的運動始終保持連貫,否則,進入吹口的氣流就一定不流暢,而且容易出現(xiàn)嘴角漏氣、出音尖叫、音色難聽的現(xiàn)象。二是快吸慢呼。這是吹奏竹笛時運用最多的呼吸方法。吸氣時間越短越好,因為在樂曲進行中允許吸氣的時間是很短的。吸氣時,可以好像端著一杯水,大口喝下去,這樣吸氣,是很深的。吸好氣后,不要讓氣馬上跑上來了,應讓它留在丹田,控制的關(guān)鍵不是吹,而是留,讓氣慢慢均勻的從丹田源源不斷地出去,像嘆氣一樣,這是最自然的控制。剛開始要努力保持5秒鐘以上,盡量均勻一些,不要讓聲音忽強忽弱。吸氣時口鼻要同時起作用,使腹部和胸部向四周擴張,把腹部的氣撐住,要有一定控制。需要注意的是,呼吸動靜要大一些,可以有一點輕微的身體動作來輔助。呼吸要循環(huán)起來,吸氣要來源于需要,循環(huán)起來就好了。
五、基本發(fā)音。初學笛子演奏要在氣、指、唇、舌技法上進行扎實的基本功訓練,從理解上認識音準、節(jié)奏、音質(zhì)、音色、音量在表演藝術(shù)中的重要性。理解風門、口勁、口風、呼吸的相互作用和各自特點。在實踐中吹奏出洪亮、飽滿、輕松、圓潤的音質(zhì)、音色。同時要延續(xù)發(fā)音練習,在含氣、擠音、吸氣、續(xù)吹各環(huán)節(jié)把握各自分寸,常時間在教師指導下從中音區(qū)開始練習,逐漸分別向高低音區(qū)擴展。在夯實基本功后,進一步進行單曲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