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當代工程技術的理論支柱。它不僅滿載著豐富的科學知識,而且還蘊藏著具有重大教育價值的研究方法和人文哲理,具備了豐富的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資源。物理教育本是一種廣義的文化活動,一方面保證了物理文化在新一代學生身上的再生,同時也保證了物理文化的延續(xù)。另一方面也培養(yǎng)了適應社會需要的、掌握一定知識和技術、具有一定科學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在物理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接受物理文化全方位的熏陶。高中物理既是科學,也是文化,物理學的產生和發(fā)展對人類社會從物質上和精神上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以物理知識為載體,傳播物理文化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具有長遠的意義。
關鍵詞:文化;高中物理;教學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當代工程技術的理論支柱。它不僅滿載著
豐富的科學知識,而且還蘊藏著具有重大教育價值的研究方法和人文哲理,具
備了豐富的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資源。物理教育本是一種廣義的文化活動,一
方面保證了物理文化在新一代學生身上的再生, 同時也保證了物理文化的延
續(xù)。論文百事通另一方面也培養(yǎng)了適應社會需要的、掌握一定知識和技術、具
有一定科學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在物理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物理
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接受物理文化全方位的熏陶。
一、物理文化的教育功能
1、物理文化。物理文化是由物理學家群體在認識物理世界和相互作用中自覺形成的一種相對獨立、穩(wěn)定的,且能被廣泛群體所共享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物理學家在創(chuàng)造物理理論過程中,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和形成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物理概念、物理定律、物理語言符號、價值標準、科學精神、物理儀器設備以及約定俗成的工作方法的總和。
2、物理文化的教育意義。高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又是一門崇尚理性、注重思維、極富想象力的科學,它是一種知識體系,是一種人為的研究活動,又是隨著人類社會在認識自然與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發(fā)展的一種體系。因此,物理本身具有文化的特征,物理文化的實質就是從文化的視角來理解物理。物理文化作為人類認識自然的偉大成果,集中體現(xiàn)了人類的創(chuàng)造智慧,唯有深入到高中物理的文化層面,超越學科極限,充分體現(xiàn)和擴展具體知識中潛在的文化教育價值,對教學效果的持久和深入才具有現(xiàn)實意義。物理知識側重專業(yè),物理文化側重于強調物理學的歷史性、整體性、思想性以及人文性,側重于物理學家對真、善、美的追求,全面體現(xiàn)物理學的社會價值觀。從這個意義上說,物理文化的教育價值更為內在、更為能動、更為持久。
物理文化教育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科學的探索精神,建立科學的價值觀,以及形成健康、高尚的人格。
二、對物理新課程教學的文化思考
首先,物理教學乃是傳播、繼承和發(fā)展物理文化的主要途徑之一,這使它本身也成為了物理文化的一部分。據此意義,物理教學活動屬于文化范疇的活動,物理教學也自然承擔著文化功能。就是說,即使不從教育角度講,物理教育教學也應具有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雙重功能。其次,由于物理文化帶有西方文化的烙印,因此在我國開展物理教育、傳播物理文化,就不像進行語文教育那樣,而是一種在本土文化背景下的“它”文化的教育:即其中蘊含著兩種文化的對話。特定文化代表著特定人群的思維與行為方式、態(tài)度與價值觀。當物理文化中體現(xiàn)的一些觀念、意識與我國學生的現(xiàn)實觀念、意識之問存在差異時,便會出現(xiàn)文化上的“沖突”。對學生而言,這種“沖突”幾乎完全是隱形的,然而它們最終會在宏觀上折射為學生對物理知識的不理解,從而造成對物理學習的阻礙。要想避免或弱化這種由文化上的“沖突”而引發(fā)的學習阻礙,需要展現(xiàn)物理文化的“源文化”背景,以增加學生對這種“源文化”的感受力。最后。綜合以上幾點的分析,并受“原刨文化”研究的啟發(fā),我們認為可以考慮運用“準歷史現(xiàn)象”法輔助組織物理教學。“準歷史現(xiàn)象”是近年來史學研究中提出的一個新概念,現(xiàn)在已被廣泛運用于歷史教材編寫中。它泛指教材編寫時在忠于史實、史序的情況下,將史料重新組織,以服務于某種教學目的或邏輯思路的做法。將這一方法遷移到物理教學當中,可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物理學史料,尤其是對某一物理理論的形成曾起到啟發(fā)轉折和關鍵作用的人物、事件和思想,進行重新組織,使其具有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時空連續(xù)性。從物理文化角度來看,使用這一方法的意義在于以下幾點。①“準歷史現(xiàn)象”的教學方法,較易體現(xiàn)物理文化的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的雙重功能。因為,邏輯地說,有人就有人文,物理學家在塑造物理文化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的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社會發(fā)展和人類與環(huán)境的關注以及他們的高尚情操等等,都是融合著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教育資源。②“準歷史現(xiàn)象”的教學方法客觀上給學生構建了一個基本符合物理文化發(fā)展而又適合學生學習的邏輯順序,可解決由物理文化本身發(fā)展的歷史性和學生認知過程的問接性而造成的、學生不可能按照物理文化本身發(fā)展的邏輯順序進行認知的困難。③“準歷史現(xiàn)象”能使學生的思維經歷物理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問題、假設、實驗、結論、實踐檢驗,從而獲得具體而完整的方法論教育和鮮活的創(chuàng)新教育。④“準歷史現(xiàn)象”能使學生接觸到一個由準歷史發(fā)展的內在邏輯順序體現(xiàn)其相互聯(lián)系的知識體系,而不是零散的物理知識碎片。⑤“準歷史現(xiàn)象”能使學生較自然地接觸一種隱性的文化背景,久而久之,有利于增強學生對不同文化的敏感性和感受力。最后說明,如果把“準歷史現(xiàn)象”的建構從教師對事件的直接描述,變?yōu)樽寣W生積極參與的過程,并讓學生將自己融進準歷史事件,像物理學家一樣面對問題,探索問題,那么該教法還將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一個很好的內容。
結語:
物理教學過程不僅僅是獲取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能運用高中物
理學科的科學語言、物理科學方法和科學態(tài)度,在物理文化的網絡中自由交往,進而發(fā)展求知能力,形成智慧。物理文化的精神能在一個人一生的學習和工作中發(fā)揮長久的作用,在物理教學中滲透物理文化,對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人才具有長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解世雄物理文化簡論[j]科學學研究1998,(1),
[4]宋正海主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科學技術[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