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人們獲得各種信息最迅捷的途徑之一,也是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中獲得信息從而進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說明了閱讀的重要性。如何盡快地使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果呢?下面談談我個人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點看法: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內(nèi)驅(qū)力被極大地激發(fā)起來,產(chǎn)生機械的學習動機。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表現(xiàn)出超常的勇氣、毅力和智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法很多,諸如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競賽、巧設問題、電教手段的使用等。
一般說來,學生對某科的學習目的是能夠明確的,問題是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教師進行閱讀目的教育時,學生就“熱”一下,過一段時間,又“冷”了,這時需要教師注意適時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一是當學生認為對課文內(nèi)容理解得差不多,沒有什么可想的時候,就追問一個可以加深理解的問題;二是當學生思考遇到困難時,就提出有點撥作用,能使學生豁然開朗的問題;三是當學生的思維處于抑制狀態(tài),不愿思考問題時,就提出可能引起爭論的問題,以激發(fā)他們探討的興趣;四是當學生滿足于自己能從一個角度提出問題時。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教師要經(jīng)常性地提醒學生,或結(jié)合教材,開展讀書活動、演講比賽等。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閱讀目的教育,不能讓其松懈。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效果。
二、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順利地達到目的有著重要的作用。這種閱讀,既能在主動、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又能在遇到問題時排除困難,堅持達到閱讀的目標。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yǎng)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
在小學階段,就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主動克服閱讀困難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及勤于閱讀的習慣等等。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自己去讀書并大有所獲。
教師要十分重視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比如《恐龍》一課,學生對恐龍不太熟悉,這對他們理解課文內(nèi)容有一定難度。在講讀課之前,讓學生從課外書籍上收集有關(guān)的資料和圖片,并在課堂上充分利用這些材料。
語文教材內(nèi)容豐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識或現(xiàn)象往往會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其能樂于閱讀。學生有了這種習慣,在應用于時就會主動查找相關(guān)資料,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學好課文,也為將來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礎。
三、培養(yǎng)質(zhì)疑釋疑的能力
閱讀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質(zhì)疑釋疑,教師可以清楚地知道學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難點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針對性地教學,減少無效勞動。對于學生來說,能夠起到促進學生主動探究、激活學生思維及養(yǎng)成求知興趣的作用等等。語文學習中,教師應鼓勵學生認真尋疑、大膽質(zhì)疑、積極解疑,讓“疑”成為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動力。
教師要教給學生在何處質(zhì)疑。一般來說,應在難點處、困惑處、關(guān)鍵處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比如課文《盧溝橋烽火》一課,開頭寫道:“九一八事變后……”,結(jié)尾寫:“從此,一場偉大的抗日戰(zhàn)爭便如火如荼地展開了?!睂W習過程中,學生提問:“九一八事變是簡述了怎樣一件事情?”、“抗日戰(zhàn)爭又是怎樣的一場戰(zhàn)爭?”等等。又如教《蝙蝠和雷達》一課時,學生提出了“為什么課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沒有用,它還長眼睛干什么呢”等問題。學生提出問題,誰來解疑呢?教師應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帶著這些問題去讀書,去思考,想辦法解決。同時要注意發(fā)動學生互助解疑,著力培養(yǎng)學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四、讀寫結(jié)合有效教學
1.尋找突破口掀起教學高潮。我們的語文教材內(nèi)容豐富,或?qū)懢皟?yōu)美,或情節(jié)動人,或說理深刻,或介紹透徹,教師要認真把握教材的特點,找準教學突破口,及時掀起課堂教學的高潮。例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一課時,這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優(yōu)美的抒情散文,文章中描繪的山、水、陽光、白雪等景物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特別是浸透在如詩如畫美景中的濃郁情致,更使作品帶有了一種神韻,一種悠長的味道。為把握好課文的這一特點,教師通過放圖片、反復誦讀、想象畫面等手段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通過體會情境美,很自然地體會出了濟南冬天無風聲、響晴、溫晴的天氣特點,產(chǎn)生了對濟南冬天景色的贊美之情。隨著對課文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學生都被濟南冬天的美景所打動,課堂教學自然進入了高潮。
2.以情激情提高有效性。激情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每篇課文、每個段落、甚至每個句子都深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鉆研,仔細體會,自己要首先進入課文的角色,并以飽滿的熱情參與教學活動,再引導學生進入角色,要緊緊抓住作者的情感發(fā)展變化,以課文包含的真情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感情,從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隨著文章高潮的出現(xiàn),師生情感也隨之進入高潮,也會自然而然地將課堂教學推向高潮。例如《背影》一課,作者在樸實簡潔中,字里行間滲透著一種對父親的深切懷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教師要抓住課文描寫父親背影的幾個細節(jié)和場面進行認真分析,特別仔細體會出父親對兒子的體貼和勸慰,也流露了父親在逆境中的淡淡的哀愁,同時,也可以看出父親內(nèi)心深處不甘受命運擺布、不怨天尤人的自我寬解、自求振作的復雜心情。最后到兒子讀及父親的來信,父親言語平淡中流露出的無奈和凄惶,讓作者從無形聯(lián)想及當年車站月臺上“背影”的有形,于是思緒萬端,無以為報、無力回天、無可奈何等情感涌上心頭,師生也隨著作者的感情流露達到感情的高潮。
讀寫結(jié)合,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規(guī)律。讀可豐富詞匯、積累語言,為寫奠定基礎。小學階段教材中的兩百多篇精品文章,應盡量讓學生熟記胸中?;蛘咄艘徊剑科恼轮羞x一個精彩的片段,讓小學生掌握好,便能受益非淺了。因為,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書面語言得到了一定的規(guī)范,表達能力也基本過關(guān)了。
教內(nèi)容,言之有物,比如《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就要讓學生知道作者是抓住了春雨中楊梅樹的樣子,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和味道來寫的,言之有物,非常具體。
教學法,言之有序,在上述的一課中,要讓學生理清條理,了解作者先寫楊梅樹,再寫楊梅果,前后用了兩段;第二段寫果的外形、顏色和味道三個方面又分三層,言之有序,條理清晰,前后連貫。
教語言,言之有情,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語言生動,通俗易懂,但寄托了作者深深的愛鄉(xiāng)之情,要讓學生反復誦讀,感受文章的言之有情。調(diào)動學生,溫故知新,閱讀中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多溫故知新,多補充閱讀材料,增加閱讀量,讓學生吸取廣泛的營養(yǎng)。使學生讀中有所得、有所感,隨時記下來,逐步將閱讀、思考、練筆三方面結(jié)合起來。對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讀的自覺性、積極性,能提高讀的質(zhì)量。
另外,每學期,我都要求學生做一定數(shù)量的讀書筆記,摘錄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斷,甚至篇。同時指導學生出黑板報、手抄報,要求主題突出,內(nèi)容豐富,這就勢必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廣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總之,通過指導學生在閱讀中勤動手、動口、動腦相結(jié)合,教師在這方面予以足夠的重視,采用最佳的閱讀方法,才能提高學生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