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工作是學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學生的管理,除了一些常規(guī)管理,做好個性特異學生的工作,是其中的關鍵,因為無論是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師生之間的沖突,還是學生個人出現(xiàn)的問題,常常會源于一些學生的某種極端個性。那些個性極端的學生,往往容易被老師和同學貼上“壞學生”的標簽,對他們“另眼相看”,使這些學生逐漸脫離集體,錯誤思想和行為得不到及時糾正,以致釀成嚴重后果。正確分析學生的個性心理,科學合理地處理好校園中出現(xiàn)的矛盾糾紛,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人的心理一般是沒有好壞之分的。但是由于多種原因,人的個性心理中的某個因素被推向極端,致使形成極端個性。極端個性是一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學生一旦具有極端個性心理,其行為就極具攻擊性和破壞性。因此,我們只有正確疏導,才能轉化其思想,預防各種事故的發(fā)生。
通過對眾多個案的分析,本人將極端個性心理劃分為三種類型,并概括出了其表現(xiàn)特點。
暴躁型 這類學生性子急躁,爭強好勝,遇到情況容易產(chǎn)生緊迫感,遇到強烈刺激的意外情況時,正常的思維就被打亂,認識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就大幅度下降,是非觀念、榮辱觀念模糊,正義感喪失,不顧及自己行為將會帶來的社會惡果,一瞬間做出錯誤的決定,企圖以暴力擺脫“困境”,尋求“痛快”。
抑郁型 這類學生性格內(nèi)向,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交際,遇到問題時,主要靠苦思冥想,自問自答。他們不善于言語,對事情的了解被限制在極小的范圍內(nèi),不能對問題做出全面的正確的判斷,只能憑借想象和猜測,因而心胸狹窄,見解多有偏頗。在“因”與“果” 的惡性循環(huán)中,問題不但得不到解決,反而會越來越復雜,使他們陷入一種不愉快的心境中,個性更加內(nèi)向,且過于敏感。當精神壓力超過了他們的意志力所能承擔的限度時,有時就會采取以外部的過激行為清除自己精神負擔的方式。這也就是那些學習成績優(yōu)秀、思想品德較好的學生在某種事情的打擊下想不開、甚至走極端的主要原因。
虛榮型 這類學生動機不純,對榮譽的需求大大超過常人,別人看來已滿足的事情,他卻不滿足;對挫折的承受力大大低于常人,別人認為是一般性的批評,他們卻受不了,有的覺得是奇恥大辱。這種“以物喜”、“以己悲”的人,常常導致心理畸形。
這三種類型的極端個性心理,其暴露出來的或潛在的危害是非常明顯的。特別是職業(yè)中學的學生,由于在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受到的挫折和歧視比普通高中的學生要多得多,平時受到老師和家長的關心和愛護相對而言要少得多,因此具有極端個性心理的學生相對普通高中而言要多得多。如何引導這些青少年健康成長,消除不正常心理狀態(tài),這是我們職業(yè)教育的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應該重視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般說,不同類型的個性致使不良行為出現(xiàn)的時機和條件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因時而異,因事而異,因人而異。
暴躁型學生在硬碰硬的時候,比較容易釀成惡性事件。為防止此類事件的發(fā)生,可以采取“冷卻法”平息行為者的“激情”。要避免他人圍觀,控制影響范圍。必要時采取防范措施,但不要引起行為者的反感。教師在與其談話時要慢聲細語,話語要委婉懇切、態(tài)度和善,努力拉近與對方的心理距離,盡量用真摯的情感來感化學生。談話應從多方面入手,如從學習、生活入手,漸入個人的優(yōu)缺點,待氣氛緩和后再分析問題,指出危害所在,引導他去認識錯誤,并指導今后避免這類事情發(fā)生的方法。
抑郁型的學生表面冷漠,內(nèi)在情感卻很豐富。教師要時常與他們“交心”,消除他們多疑的內(nèi)向心理;尊重其人格,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參與有意義的活動,活躍和陶冶他們的性情,打開他們封閉的內(nèi)心世界。特別要挖掘他們的閃光點,盡量褒揚他們,使他們樹立自信心。
虛榮型的學生自尊心特別強,行為常表現(xiàn)出虛偽的特征。對這種人不宜直接去傷害他的自尊心,應從側面去做工作,逐步消除他的虛榮心。還可以用榮譽遷移法,,因為虛榮心和集體榮譽感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但從形式上看也有相似之處,即上進心強,可以通過虛榮心與集體榮譽感相似的因素,消弱對立因素,鼓勵他們?yōu)榧w爭榮譽,逐步把為個人爭榮譽的動機遷移到為集體爭榮譽上來。
作為學生,具有極端個性心理在校園內(nèi)造成的危害也許有限,但作為公民,具有極端個性心理對社會必定貽害無窮。我們當防微杜漸,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