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們教師而言,要讓學生真正實現(xiàn)由學會到會學的轉變并使學習在學生身上產(chǎn)生最佳的效益,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強調(diào)“三個注重”是十分必要的。
一、注重師生關系要融洽
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實現(xiàn)有效學習的重要前提。新的教學理念追求的是愉悅、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積極思維才會被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靈性才會得以自由地放射,學生的情感才會無拘束地得到噴薄……
在課堂上,常常會有教師啟而不發(fā)、學生面面相覷、舉手寥寥無幾的現(xiàn)象。教師也因此面帶尷尬與責備,有時還要發(fā)出“誰不舉手我就叫誰”的警告。此時,學生除了感到枯燥乏味、沉悶恐慌,還會有什么呢?更不要說什么創(chuàng)新精神了。自從學習新的教育理念,走進新課程后,我一改往日做法。每一節(jié)課上,我都面帶微笑,給學生以信任、鼓勵的目光。時而對學生頻頻點頭,時而豎起大拇指,時而為學生鼓勁加油,時而和學生一起活動。師生關系拉近了,融洽了。學生敢于大膽想象,積極踴躍地發(fā)言,這不正是“融洽“所帶來的新氣象嗎?
二、注重教學過程要講方法
要使有效學習達到理想的程度,必須注重在教學中的方法。比如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那么,如何使他們很好地形成這種能力呢?講究方法就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自主學習就是引導學生自己主動地學習。例如在語文課上,我這樣交給學生的識字方法:一是“抓特務”法,就是讓學生找出生字圈一圈;二是“消滅特務”法,就是讓學生反復認讀,識記生字,認一個生字就等于消滅一個“特務”;三是“互檢戰(zhàn)果”法,基本是讓同桌的學生互相檢查對方的識字情況,誰識記得多,誰就是戰(zhàn)果赫赫;四是“對號入座“法,就是請一名學生讀生字字音,其他同學找出相應的生字卡片。五是“交流經(jīng)驗”法,就是讓同學們提出他們自己獨有的識字方法,以引起他人的借鑒和學習;學生對這樣的識字很是感興趣,表現(xiàn)也十分積極、主動。這樣的找一找、圈一圈、認一認、玩一玩,實際上就是自主學習,而且我這樣從一年級開始,經(jīng)過兩年多的培養(yǎng),學生已較好地掌握了他們自己那一套識字方法,養(yǎng)成了自主識字的好習慣。
合作學習應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4——6人為宜,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角色”。我把每個小組成員主要分為四個角色:組長承擔組織的角色;記錄員記錄合作學習的結果;報告員向班級報告討論的結果;檢查員檢查本組合作學習的情況。不僅如此,我還盡力把每個人的最大潛能挖掘出來,調(diào)換角色時我還照顧到每個學生的特點。這樣經(jīng)過長期實踐,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得很順利,收到了良好的實效。
探究學習是學生個人或小組合作,對新知識、新問題進行探索研究,也是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延伸、拓展的探究與研究,使之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相融合。
學生經(jīng)過自主探究得到的知識和結論,記得扎實、牢固,勝過老師千言萬語的講述。例如數(shù)學課上,在學習了兩位數(shù)乘以一位數(shù)筆算方法之后,我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三位數(shù)乘以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學生積極性很高。經(jīng)過分析、比較、研究,知道了兩者計算方法相同,只是進位次數(shù)不同。經(jīng)過大量的課堂練習,不僅正確率達到百分之百,其算理也能說得有條有理,富有邏輯性。
我們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并不是完全放棄接受性學習,而是對學生的學習從思路、活動等方面,教師不要束縛得過多,要求得太嚴,更不能包辦代替。教師應引導學生生成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面對于那些學生無法理解或難于理解的問題,教師應給予必要的講解和恰到好處的點撥,如上面講的乘法問題,當學生探究到因數(shù)中間、末尾有零的一位數(shù)乘法兩種類型時,就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了困難,這時,我便及時地進行講解和點撥,學生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三、注重學生實踐要充分
實施有效教學,必然要有大量的學生實踐活動。我認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保障。我的基本做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四點。
一是設置問題給空間。要想很好地使學生做到有效學習,就必須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回味的余地。為學生設置問題,應有一定的彈性,使學生有思維張揚的活力。在教學中,為了驗證用不同的方式設計問題是否會出現(xiàn)兩種結果,我做了一次實驗。在教學《孔子拜師》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預習題的:要求學生學會生字,理解生詞,思考每一段寫什么內(nèi)容,本篇課文寫了什么事,你從中受到了什么教育。學生面對這些問題感到很乏味,只是機械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在課堂上,我特別地多問了一個問題:你知道孔子的代表作是什么嗎?學生竟無一人答出。課后所給的“材料袋”他們竟無一人去拜讀。當我教學下一課《盤古開天地》時,就換了一種方式設計預習題:讀這篇課文你能學到哪些知識?比一比,看誰學得多,學得好。這樣一問,沒有直接、明確地讓學生做什么,但他們卻知道有很多事情要做,有很多知識要學。每個人,每個小組都積極行動起來,自覺地去查字典、詞典,查找有關資料,互相請教,有的還請教家長,請教其他老師。這次他們學到了很多知識,真是讓我感到由衷地欣慰。
二是完成任務給時間。要讓學生很好地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教師必須考慮到任務的輕重,學生能力的強弱,特別要給足任務所需的時間。那么,怎樣才算是很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呢?我的基本標準是,要看學生獨立學習時是否形成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小組內(nèi)或小組間是否進行了補充、糾正、完善,最后形成了共識。
三是反饋、交流給機會。在學生匯報、交流學習成果時,我總是多給學生發(fā)言的機會,讓他們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從不過早介入,更不武斷地叫停。不僅讓同組內(nèi)的同學充分發(fā)表看法和意見,相互補充、完善,也允許其他小組的同學就這一問題發(fā)問。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同學們充分交流,教師也才能得到充分地反饋。在這里,教師要切忌三點,就是一不隨意打斷學生的發(fā)言,二不諷刺說錯話的學生,三不總是提問某個同學。
四是質(zhì)疑問題給權力。質(zhì)疑是學生積極思維、善于思維的外在表現(xiàn),教師應倍加愛護。所以,在新知識講解、鞏固練習、學生發(fā)言、教師板書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應給予學生質(zhì)疑的權力,只有提倡質(zhì)疑,多給學生質(zhì)疑的權力,才能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全班每個學生都能做到這一點,那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課堂氣氛也將十分活躍,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將迅速提高,我們的有效教學也才能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