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對思想品德課學生課程資源進行生活化的開發(fā)呢?筆者認為:立足學生經驗,挖掘學生基礎性資源;立足動態(tài)生活,重視學生的生成性資源;根據(jù)生活的不可逆性,促使學生資源的延續(xù)發(fā)展。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 教學開發(fā) 課程資源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220-01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活經驗和自己的生活世界,以現(xiàn)實生活中具體生動的形象、生活事例為中介來參與教學活動,啟發(fā)、引導學生,讓學生關注自己的身邊人,關心自己的身邊事,帶著對生活現(xiàn)實的體驗與教材知識教學的結合點,用自己的身體去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在生活中學習,向生活學習,使課堂成為生活化課堂。那么,如何對思想品德課學生課程資源進行生活化的開發(fā)呢?
1 挖掘學生基礎性資源
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一種基礎性資源,是學生接受教育的起點,課堂知識只有與學生的經驗相結合并最終內化為學生新的經驗才有價值。所以,挖掘學生基礎性資源,就應當走進學生的生活領域,充分挖掘學生生活經驗、已有知識儲備,讓學生的經驗有機地帶入到思想品德課教學中。例如,在《學會與父母溝通》一課,課前筆者讓學生填調查表:在生活中你的父母對你有哪些不當行為。
上課時,筆者讓學生分組交流自己調查的結果,然后讓學生講述了與父母發(fā)生的各種沖突,大有與父母不能相處相睦之勢。借助這敏感的話題,筆者將全班分成幾個小組,從兩個角度去探究“為什么?”一是從父母的角度;二是從我們自己的角度。通過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很快就進入了角色,積極討論,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 重視學生的生成性資源
重視學生課程資源的開發(fā),除了挖掘學生的基礎性資源外,也要重視學生的生成性資源的開發(fā),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言行、神態(tài)、表情、心理等,如學生發(fā)表的意見、提出的問題,甚至錯誤的回答,這些都可以視為學生課程資源,也就是生成性資源,根據(jù)條件的不同,生成性資源有兩種形式:一是預設生成資源;二是非預設生成資源。
預設生成資源是指學生的回答在教師意料之中,教師故意引導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新的知識的形成。非預設生成資源是指學生的回答出乎教師意料。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資源的生活化開發(fā)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并實現(xiàn)學生預設生成資源和非預設生成資源的有機統(tǒng)一,特別要有意識地實現(xiàn)由學生預設生成資源的轉化。
例如,在講解《面對生活中的不良誘惑》時,課堂上筆者出示了這樣一個情景題:你的好朋友帶你去一個書攤看書,你發(fā)現(xiàn)這里出售的全是些淫穢、兇殺一類的書刊,自己會怎么想?會怎樣說服你的好朋友盡快離開書攤?這一設置,激發(fā)了學生興趣,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能結合自己的看法對黃、賭、毒的危害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在學生充分討論、交流和點評的基礎上,筆者繼續(xù)設置情境:你的好朋友已經認識到了看淫穢讀物的危害,用什么方法去抵制?學生積極討論,想出了許多新穎的方法。
3 學生資源的延續(xù)發(fā)展
我們要將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和資源進一步延伸,把學生的困惑、創(chuàng)意進行整理、歸納和思考,使之成為新的課程資源,從而在新一輪的教學中得以再利用。因此,思想品德課學生課程資源的生活化開發(fā)中一定要有動態(tài)的生活觀、時間觀、學生觀。思品教師要具有捕捉教育契機的能力。
如,《財產屬于誰、留給誰》這一節(jié),在講公民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時,講完了定義后,筆者進一步設定一個自己對財產支配的情境:假如你有10萬元錢的資金,可以有幾種支配方式?請合理分配。學生就會在使用、收益、處分中做出選擇,做到學以致用。但是,如果我們教師能夠進一步順水推舟,巧設這樣一個“懸念”:財產是我們自己的,我們可以對自己財產任意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對嗎?引發(fā)學生對依法行使這些權利的認識。筆者接著設置問題:如果你的合法財產受到非法侵犯,你會怎么樣?學生踴躍發(fā)言,積極深化,了解到不僅自己要依法支配自己的財產,而且自己合法的財產也受法律的保護,將本課知識進一步延伸,真正達到課堂“余音繚繞”之意境。
生活化開發(fā)學生的課程資源必須基于學生的生活又高于學生的生活,必須源于學生的生活又服務于學生的生活,構筑動態(tài)課堂。
參考文獻
[1]陳玉兵.例談初中思品課教學中動態(tài)課程資源的開發(fā)[J].黑龍江教育(中學教學案例與研究),2007(Z2):82-83.
[2]姜瓊.新課改下初中思品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J].新課程學習,2012(2):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