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眾所周知,小學數學教育在教育事業(yè)中占有至關重要的位置。小學數學教育質量很大程度上能夠影響我國的教育質量,因此,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育質量和效率受到了廣大數學教師的關注。根據本人多年來的教學經驗,我覺得小學數學教育應該掙脫單向的授課模式,打破傳統的束縛,才能夠提高小學數學教育的質量和效率。其中具體的途徑包括趣味教學法、互動教學模式和情境教學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 情境教學法 趣味教學法 互動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168-01
1 趣味教學法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1]。但趣味教學沒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筆者認為,趣味教學法應該解決如下幾個核心問題:
(1)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從辯證法的角度來說“教”和“學”是一對矛盾體,而這個矛盾體的雙方的主體正是教師和學生,因此,處理好師生之間和諧融洽的關系對小學數學教學來說至關重要。對青少年心理特性研究顯示,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親師性”,這一特點使得數學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比較容易的建立一個和諧的紐帶,為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2)愉快活躍的課堂氣氛。
數學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應當營造一個愉快活躍的課堂氣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數學教育質量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上課時候的課堂氣氛,很多學生數學成績不好,是因為課堂上氣氛不夠活躍,漸漸的對數學失去了興趣,最終放棄數學。因此,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不妨給同學們講講笑話,說一小段幽默有趣的故事,在講解一個新的知識點之前,先為同學們簡述一下它的歷史,誕生的背景,這樣能夠充分活躍課堂氣氛,同時教師授課應該禮貌文明,版書清晰有條理,為學生提供一個愉快的環(huán)境,這樣對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是很有利的[2]。
(3)豐富的教學方法[3]。
教師應該打破單一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上要做到靈活多變,豐富多彩。為了培養(yǎng)、保持和鞏固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應當對數學教材以及教學資源進行認真深入的研究,在初學、鞏固以及復習階段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為教學方法注入新的血液,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奠定基礎。
(4)課堂內外相結合。
課堂上的45分鐘不足以充分調動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應當做到課堂內外相結合。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有趣的“作業(yè)”,例如,著名的數學典故、數學史上有名的數學案例搜集查詢等等[4],以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又比如,關于小學數學余數的概念:13/3,余數是多少,這樣一個問題,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能力并非那么強,數學教師可以挑選出13名同學于操場分成3組,剩余的同學就是余數1,既生動形象,又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學習氛圍,既培養(yǎng)了學生興趣又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
2 互動教學模式
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過分強調了教師的中心地位,學生只是被動的客體,這種模式違背了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很不利,不能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目前西方發(fā)達國家普遍采用和推崇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引起了更多國家和地區(qū)的關注,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再扮演主體,而是推動和促進學生學習?;邮浇虒W模式應該是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教學方式,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幫助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與,促進師生間和生生間的全面交流和集體學習,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5]。
“互動式”教學應該是全面的互動、開放的互動和綜合的互動。包括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是靈活多樣的、不僅局限與課堂上、而且是擴展到課堂之外的互動,把傳統的教學方式改變?yōu)椤敖處煂W生輪流講,課內課外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各種教育資源充分結合的互動,不僅要利用實體教學資源(諸如教材等),還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掌握最先進的、最新的數學知識、教學方法和理念,為提高教學效果不懈努力?!盎邮健苯逃J街荚谂囵B(yǎng)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其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要求教師精心的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并且能夠很好的駕馭課堂的能力。
3 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很好的調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極大的促進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法需要數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里情況等特點,在結合教學內容的前提下,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生動形象的客觀意境,盡可能的設置數學語言環(huán)境,讓小學生能夠充分感受數學、理解數學和學會數學。情境教學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資源,用視頻等給學生深刻的印象。此外,數學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實物為學生創(chuàng)立意境。例如,在講授容積概念時,教師將一個不規(guī)則容器帶到教室,并向同學們發(fā)問:怎樣計算其容積,學生們會踴躍的回答說:可以向內注滿水,最后測量水的質量,測出水的體積即為物體的容積;教師可以繼續(xù)深入的發(fā)問,如何測量一個坑的容積?測量一個池塘的容積?甚至是測量一片水庫的容積?這樣由淺及深的發(fā)問,可以激發(fā)學生對于計算不規(guī)則物體容積的興趣和思維,培養(yǎng)他們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正是學習的目的所在。當然,這還遠遠不夠,需要教師能夠把握各方面的資源和信息,拓展學生的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4 結論
傳統的數學教育嚴重制約著數學教育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高。筆者認為趣味教學法、互動教學法和情境教學法能夠很好的改變傳統教學方法所帶來的弊端,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起來他們對數學的興趣、調動起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才能從根本上達到小學數學教育質量和教學效率提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青梅.淺談小學數學興趣教學法[J].新課程學習,2012(1):97.
[2]劉靜,劉華.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2012.
[3]王德強.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方法初探[J].新課程學習,2012(1):96.
[4]張洪雷.數學史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11(19):80.
[5]謝少安.大學AIDAS互動式教學的心理過程及其策略[J].教育探索,2009(8):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