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誦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法,也是增加語文積累、發(fā)展語感的有效途徑。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習慣對他們今后的學習至關重要。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深刻認識誦讀的重要性,探索有效的方法指導學生誦讀,通過誦讀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誦讀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145-01
語文教學在我國源遠流長,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jīng)驗。而誦讀教育在19世紀以前是語文教育的最基本形式,正是在以誦讀為主要手段的教育方式下,培養(yǎng)出了數(shù)不清的文豪大師,培養(yǎng)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人才。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這些古詩古語,說的都是誦讀的至關重要性,對此,我們何不珍惜?加強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誦讀教育應該引起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并把它用于實際。而要真正認識誦讀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性,還得從認識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所起的作用談起。
1 誦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所起的作用
小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最根本的手段就是誦讀。這是個看似愚笨的方法,但實際上是效果最好的方法。如果把語文教學看成是砍柴,那么誦讀就相當于磨刀,這是語文能力得到切實提高的必需環(huán)節(jié),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說的就是此意。如果學生未進行過大量的誦讀,卻指望他能有好的語文能力,有好的語言,寫出好文章,無疑只能是空想。原因如下所述。
第一,誦讀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感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語文能力的核心要素就是語感,看一個學生的語文能力強弱,語感的強弱是一個重要的標準,語感是一種不可量化的內(nèi)在能力,這里沒有任何方便技巧可言。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曾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語感能力。”既然語感能力這么重要,那么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又靠的是什么呢?答曰:靠的是誦讀,大量的誦讀。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到這里,問題就落到關鍵點上了,就是學習者尤其是小學生應該怎樣重復呢?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誦讀。誦讀是一項綜合活動,眼、耳、口、腦全面調(diào)動,是從文字到語音、語義的全面感知,學生只有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才能形成自己的語感。
第二,誦讀可以有效地積累語言素材。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不會說話,不會寫作”是許多小學生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們?nèi)狈φZ言素材,或者是他們掌握的語言素材不夠豐富,不夠充足,以至于會“辭到用時方恨少”表現(xiàn)在口頭言語上,就是當想表達某種思想或意思時,卻不知如何表達,或者表達出來了,也往往是辭不達意,別人聽不明白,搞不清他到底想說什么。語言是人類特有的彼此交流的工具,如果語言素材太貧乏,會嚴重影響自己與他人的交流。
第三,誦讀能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一遍遍地誦讀文章,在了解文本內(nèi)容把握文章思路的同時,還能自然而然地觸發(fā)語感,即觸發(fā)對文章體裁、氣勢、風格、情感、表達等方面的整體的感受,從而有效地激發(fā)起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第四,誦讀能使小學生深入體會品味語言。誦讀時,小學生可以從語音文字、遣詞造句、標點格式等方面對語言進行體會,以領悟語言運用的規(guī)范性;小學生也可以從文章的情感、氣勢、韻味方面對語言進行品味,以領悟語言運用的情味感。
第五,誦讀能使小學生用自己的聲音創(chuàng)造出作品形象。誦讀時,小學生從大聲的誦讀中可以進一步感悟語言之神妙、洞察語言之精髓、把握語言之理趣;同時,還可以加深小學生對作品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從而創(chuàng)造出作品形象。
有效的誦讀就像一位出色的導游,可把讀者帶到精妙絕倫的仙境,誦讀帶來的效果是其他任何學習手段所不可企及的,是語文學習的前提,是小學語文教學一個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
2 小學語文誦讀教學方法
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一個普遍現(xiàn)象就是不是沒有時間誦讀,更多的時候是不知如何去誦讀。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引導小學生誦讀呢?下面,以長春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為例來談談小學語文誦讀的教學方法。根據(jù)教材要求,本學期學生應掌握的閱讀方法為: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此,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師應注重以下誦讀教學方法。
首先,把誦讀放在教學的首位。
有專家說:“學生能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課文的規(guī)范的語言就基本屬于他了?!毙W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更多的應該像是一位導游,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誦讀。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多把讀書的時間還給學生,充分信任學生能讀懂課文。小學生閱讀課要始終把誦讀放在首位并貫穿始終。具體要求如下:
(1)誦讀時要求每一個學生對每篇課文都要讀正確、流利。這是“保底工程”,人人必須做到。至于讀得有沒有感情,這由各人悟性、感受能力決定,這個要求要因人而異,不一概而論。讀得有感情更好,讀得不怎么有感情也不必強求。
(2)誦讀時初讀一篇課文要特別關注后進生。教師要多聽聽他們的誦讀,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決不能得過且過,教師要對學生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多做示范。示范就是指導,必要時要領讀。教師要不厭其煩地領讀,一遍不行,來兩遍;兩遍不行,來三遍。堅決避免“一篇課文學完了,結果還有學生不能正確、流利地讀下來?!钡那闆r出現(xiàn)。
其次,培養(yǎng)小學生誦讀的興趣。我常思考并認為: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哪里來?一方面應該來自小學生在老師引導下對誦讀文本內(nèi)容所生發(fā)的趣味;另一方面應該來自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成就感。誦讀中教師對小學生的誦讀及時予以評價欣賞,可以有效地喚起小學生愉悅的情感,從而對語文課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喜愛和期待上語文課。
最后,注意讓學生把握誦讀的規(guī)律。誦讀時,讓學生把握作者在文本中所傾注的情感,多多注意語音的強弱、語速的快慢、節(jié)奏的舒緩等。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門重要的課程,誦讀是提高語文能力最根本的手段。小學語文教師只有著重加強小學生誦讀習慣的培養(yǎng),才能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并更大限度地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從而使他們對語文不僅愿學而且樂學。讓朗朗的讀書聲在小學教室激蕩,是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應有的教學方法,也是他們應盡的責任。
參考文獻
[1]趙加琛,張成菊.學案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教育探索,2012(2):43-45.
[2]孟佳.新課程課堂教學實施疑難研究[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