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詩歌主要是考詩歌運用的修辭手法和表達的思想情感。一般來說詩歌鑒賞都有固定的回答方法,比如說你肩上一首詩歌首先要描述詩歌所表達的景物內容,再點出這樣寫運用的修辭手法,最后總結其表達的思想情感。語言應用題主要是考你對語言的積累應用,這類題靈活性大,多積累些優(yōu)美句子和句式方法會很有幫助。
關鍵詞:詩歌 高中語文 語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076-01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國語文高考中,古詩詞賞析連考了七年,難度越來越大,題型越來越完善,題量有逐年加大的趨勢,成為高考備考的一個亮點。無論從教材角度,從高考角度,還是從繼承與創(chuàng)新文學遺產的角度上,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成為每一個語文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
詩歌是非常抽象的東西,重點在于意境。作者的主觀感受是詩歌本身的主題。對于藝術的欣賞,不能依靠套路,邏輯去分析作品的技巧啊,手法阿之類的。技巧是為了表達而存在的。要看作者想要表達什么東西。首先要通過輔導書了解一些基本常識,比如常用的意象啦等等。其次肯定是要擴大積累量了,大量閱讀,廣泛接觸。建議讀那些帶有名家評注的版本,同時在讀的時候要結合詩人所處的境地,用心體味詩人當時的情感。再就是平時細膩地關注一下自己或他人的情感,并進而推廣到詩詞的鑒賞中。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堅持和努力。如果你有詩歌這方面的靈感,就要平時多積累,多記,語文是一科厚積薄發(fā)的學科,只有掌握的多了,才能文思泉涌,這對你的其他方面也是有幫助的,包括作文,閱讀,你可以嘗試每天,或幾天記一首詩,詞。然后,如果你對這方面實在是沒有感悟,你可以嘗試記一些技巧,套話,景境情,手法,等。明白要考什么,怎么入手。
對于一首詩,一定要將其表面和內在的意義都弄明白,還要追溯其背景和詩人當時的處境,是失意,是欣喜,是悲傷……還可以聯(lián)系他的其它詩,使自己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有時一首詩也會和另外的詩有相似之處,一般它們表達的意思也會相似,詩中的意象很重要,多背一點意象象征的意思。(1)多讀名家鑒賞文章。比如《唐詩鑒賞詞典》就很好。葉嘉瑩老師講的唐宋詩詞更加優(yōu)秀。(2)多看前人偉大作家的作品,多看歷史上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作家如李白、杜甫、李清照、柳永、辛棄疾等等,要廣泛閱讀。優(yōu)秀作品如《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樂府詩選》等等,都要讀讀。如果你是中文系學生,那么你們發(fā)的文選就是最合適的讀本。(3)加強理論修養(yǎng)。學習國內國外優(yōu)秀的文學理論。比如,你對于新批評、語碼學、女性主義、文本批評、修辭學、社會批評等等理論時候熟悉。如果不熟悉,建議你好好學習《文學理論教程》。(4)訂閱雜志?!睹餍蕾p》的上半月版全是對文學的鑒賞,可以好好讀,不訂閱《文史知識》你會很后悔的。如果你的功底不錯,你還可訂閱《人大復印資料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這個太專業(yè),自己量力而行。(5)加強漢語言語法修養(yǎng)。對于音素、語素、詞匯、句型、修辭、表現手法、表達技巧等等要深入專研。(6)多寫心得體會。有了就記下來。
語言是詩歌的載體,分析語言是進行文學鑒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有可能對其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和鑒賞。詩歌語言有以下幾種修辭方式。(1)清新。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比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彼木鋵懥怂姆N景色,有動景,有靜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再如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和《清平樂·村居》,使用的語言就屬于清新明麗。(2)平淡,也稱質樸。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淵明的組詩《歸園田居》,用平淡的語言,如話家常,寫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詞《虞美人》,用語平淡,但感人至深。(3)絢麗。其特點是有富麗的詞藻、絢爛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隱的詩歌《無題》,李賀的詩《李憑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音樂一段等。(4)明快。其特點是斬釘截鐵,一語破的。如李清照早期的詞《點降唇·蹴罷秋千》,白居易的詩《草》等。(5)含蓄。其特點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敘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傾訴,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發(fā),或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如杜牧的詠史詩,李清照后期的詞等。(6)簡潔。就是干凈利落,言簡意賅。如賈島的詩,蘇軾的詞。
高考中評價詩歌內容應注重以下幾個技巧。評價作品思想內容應注意的問題。(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創(chuàng)作風格,有助于對其作品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棄疾曾經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出生入死,南歸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所以其詞多為回憶過去如火如荼的戰(zhàn)斗生活,或者表達報國無門的憤懣情緒,風格豪放悲慨。(2)了解某個時代的風貌,同樣有助于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比如,唐代國力強盛,投筆從戎的知識分子大多精神昂揚,情感豪邁,在他們的詩中,尤其是邊塞詩中,雖有塞外環(huán)境的惡劣,也有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敵愾的憤慨,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因而詩歌格調高亢,情緒激蕩。而宋代則大不相同,積貧積弱、國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沒有了大唐的氣象,在知識分子的筆下,豪邁之氣少了,悲涼之氣多了,雄偉氣魄少了,家國之愁多了。(3)許多古代詩詞的前面都有一個不長的“序”,
有的交代創(chuàng)作的年代,有的交代創(chuàng)作的緣由,有的交代創(chuàng)作的經過,有的交代創(chuàng)作的背景,有的又為整個作品奠定情感基調,它對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視。
學習語文詩歌讓我們感受到古代的氛圍,了解古代的風俗,為我們的寫作奠定一定的基礎。讓我們接受古典思想的熏陶,記住知道古典風格的優(yōu)美也是本人覺得最重要的,乃是藝術地生活,詩意地度過每一天。本人雖是理科生,卻對古典詩歌有著難以言狀的熱愛,古典詩歌時刻凝聚在我的每一天的情感里面,無論開心悲傷快樂憂郁歡喜,古典詩歌是我的寄托之一。
參考文獻
[1]陳孝彬.教育管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
[2]鄭日昌.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傅道春.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