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今春《中國宮廷御制藝術精品——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專場中,一共呈現(xiàn)了兩件袍服:“清光緒·藍地緞綢五蟒袍”、“清十九世紀·藍地革絲金龍紋吉服袍”。
在古代刺繡收藏界中,較為有名氣的莫過于情歌王子張信哲。自從張信哲于2011年在佳士得·北京永樂國際拍賣公司春拍中舉辦了“張信哲藏清代服袍專場”以來,古代織繡、絲綢收藏品一度在民間一線古玩市場掀起升價潮。當年,筆者剛收到北京永樂拍賣公司寄來的《2011華彩霓裳——張信哲先生珍藏清代織繡專場》專拍的圖錄時就拿約了幾位藏界的會長理事前輩們一起探討。記得,當時圖錄中的拍品不少都是民間中高檔的珍品,其估價與民間的市場參考價大約高出1-2倍左右。該場拍賣會的結(jié)果舉辦地很成功,以400余萬的成交額落錘。
張信哲一直作為佳士得的重要客戶,每年大拍都會關注著古董織繡絲綢拍品。在2011年張信哲的專場拍賣會中,盡管沒有過百萬的皇帝龍袍,但卻有著多件的女龍袍及吉服袍,而且都受到了買家們的追捧。當時不少的袍服拍品都是5萬~30多萬成交。其中最為出眾的一件就是以16萬元起拍,37萬元落錘的清道光“紅色緞繡吉服袍”。而2013佳士得今春《中國宮廷御制藝術精品——重要中國瓷器及工藝精品》的兩件袍服,均是當時張信哲專拍鮮有的拍品。并且估價亦相對要合理,分別是“清光緒·藍地緞綢五蟒袍”為30萬~50萬港元;“清十九世紀·藍地革絲金龍紋吉服袍”為20萬~30萬港元。
關于佳士得拍品之“清光緒·藍地緞綢五蟒袍”的鑒賞文章已發(fā)表于各大主流藝術收藏網(wǎng)站。但值得一提的是,在佳士得拍賣圖錄中注釋來源自倫敦Linda Wrigglesworth女士提供珍藏的“清十九世紀·藍地革絲金龍紋吉服袍”。
Linda Wrigglesworth女士是英國資深的古董商,為著名的中國絲織品收藏家,多年來致力于推動中國古代刺繡絲綢收藏的發(fā)展。其對于中國清朝服飾的收藏,與在收藏業(yè)界貢獻良多。類似Linda Wrigglesworth(琳達·雷格士沃斯)女士這樣的國際拍場商家的拍品,在國內(nèi)像張信哲這樣的大買家并不多見。但這并不意味著這些古董服飾類珍品沒有市場。筆者在廣州西關文津古玩城開店的一位古董商同行朋友,她的鄰居就是在海外國際拍場主拍袍服刺繡。由此可見,引領古代刺繡袍服的市場追捧者基本都是大腕。
評清十九世紀·藍地革絲金龍紋吉服袍
這件尺寸的寬度為195cm,其質(zhì)地為藍緙絲面。領為圓形,襟左右開,馬蹄式袖,裾為四開,屬于直立式的袍。在袍服的通身織有九條五爪金龍,前后、兩肩飾正龍各一,襟飾四行龍,掩襟內(nèi)飾一行龍。領、袖邊黑地上繡海水龍蝠紋,下幅繡八寶立水圖案。這件吉服袍無論是在紋飾寓意及質(zhì)地等方面都不遜于“藍地緞綢五蟒袍”。筆者平時在各地的古玩店所經(jīng)手過的瓷器及各類雜項古董買賣過程中,一般的都是商家要推薦的好貨都是擺放在最耀眼的地方,包括不少的大拍賣行的預展亦如此。但前幾天筆者在本次佳士得拍賣預展現(xiàn)場,所看到這件九龍吉袍的布展位置并沒有被定價為30萬-50萬港元的“藍地緞綢五蟒袍”顯眼。眾所周知,五爪金龍在清代服飾制度上要比四抓的四爪五蟒袍高貴。而這件金龍紋吉服袍的估價卻低于四爪五蟒的袍服,這似乎不太合符常理。尚若從專業(yè)的鑒藏角度來分析,這件五爪的龍袍質(zhì)地為藍地革絲,而四爪的蟒袍只是藍地緞綢。按筆者玩古代刺繡多年的經(jīng)驗,一般市場上常見的古董服飾大部分都是緞綢為主。而藏家手中的革絲類古董的價值通常都是比一般的緞綢要貴很多的,因為革絲更為珍稀。但是這件五爪龍袍的估價僅為20萬-30萬港元,或許這正是佳士得的定價策略。(潘才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