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技校文化建設符合黨中央關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政策要求,有利于推動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校園文化是一種組織文化,它依賴于校園各組成要素相互作用的機制上。語文教學是技校教學活動的組成部分,發(fā)揮著傳播知識、提升學生素質、開拓學生視野的作用,它與技校文化建設的關系體現在作為載體滲透校園文化精神,豐富內容,對校園文化的功能進行補充。基于此關系,文章從語文教學的角度,提出了加強技校文化建設的策略。
關鍵詞:語文教學 技校文化建設 作用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a)-0121-01
隨著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關于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精神指示以來,我國從政府部門、企事業(yè)單位、乃至社會團體組織號召黨中央的精神進一步加快文化建設的步伐。技工學校作為培養(yǎng)社會實用人才的職業(yè)教育的單位,響應中央精神,加快校園文化建設的步伐,這符合黨中央加強德育建設的政策要求,有利于推動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校園文化是技校的軟實力,校園文化的發(fā)展直接影響到技校師生精神風貌和整體素質?!靶@文化是學校師生員工在特定價值觀念基礎上進行物質與精神創(chuàng)造的結果及其過程?!雹傩@文化是文化的下位概念,是一種組織文化,它基于校園文化發(fā)展的空間、校園主體、及校園各項活動相互作用的機制上。語文教學是技校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它與技校文化建設有著什么樣的關系呢?作為具體的學校教學活動,語文教學與教育實踐緊密聯(lián)系,它與技校文化建設的關系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技校以語文教學活動全過程為載體,向受教育者滲透校園文化精神和主題。作為具體的教學活動,語文教學是一項系統(tǒng)的、全面的、具有連貫性的工作,它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和步驟,都是以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和技能為目的,以提高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為目標,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新時期,校園文化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主導精神,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梢?,語文教學的目標和校園文化的精神具有相通性。因此,以語文教學為載體通過顯性與隱性方式相結合向學生傳播校園文化,來提高技校學生共同建設校園文化的積極性,這有利于增強學生對本校文化精神的認同感。
第二,技校以語文教學的內容為依據,豐富校園文化的內容。技校是以培養(yǎng)初高中學歷的學生職業(yè)技能為主的單位,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文化知識方面往往有所忽視。語文教學的內容非常豐富,包括語言、文學、寫作等,它還涉及到了歷史、地理、政治等多門學科的知識。語文教學不僅傳播本國語言文化,而且是向廣大青年宣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平臺。總之,語文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校園文化建設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探索針對技校特點的校園文化內容,而語文教學則可豐富充實其內容,在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技校通過語文教學的育人功能,對校園文化功能進行補充。文化是道德建設的根基,文化建設的目的在于提升道德。構建符合時代要求的校園文化體系,包括完善校園文化制度和內容,形成有效的文化機制,使全校師生具有較高的文化自覺力、道德約束力,提升成員的道德素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語文教學的育人功能不僅限于知識傳授,而且包括塑造健康的人格和情感態(tài)度、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語文教學育人功能基于對個體發(fā)展更細致化和全面化的思考,著眼于具體實踐,對技校文化功能的補充主要體現在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提升道德素養(yǎng)。
基于語文教學與技校文化建設關系的分析,可以看出,語文教學不僅是重要的學校教學活動之一,而且可在技校文化建設中發(fā)揮特殊作用,其地位不可小覷。那么我們如何借助語文教學來促進技校文化建設呢?本文試對此略作分析。
首先,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活動方式方法,借助語文教學效果的實效性,增強技校文化精神的滲透力。老師講學生聽的講授模式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模式,單調的講授已不能滿足思想活躍、信息量豐富的學生的需求。多媒體技術、互聯(lián)網技術的發(fā)展,為我們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活動模式提供了途徑。利用多媒體語文教學可以增加教學的生動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豐富教學內容,擴展學生知識體系;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師生的互動等。借助多媒體語文教學我們要改革應試框架下的教學模式,將校園文化精神與之結合,明確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提升技校學生的文化內涵,人文修養(yǎng)等。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進行語文教學則可通過建立語文自學網站、論壇、BBS等多種網絡平臺進行語文學習活動,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而這些網絡平臺往往也是校園文化宣傳和建設的重要陣地,可以將語文教學、網絡、文化建設三者融合,優(yōu)勢互補,既提高語文教學效果,又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其次,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豐富語文教學內容,深化語文教學在校園文化中的作用。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中規(guī)定語文課程資源分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教學資源,涵蓋了書籍,紙質傳播媒介,如圖書、報刊;電子傳播媒介,如電視、網絡等;會議平臺,如報告會,研討會等;宣傳載體,如圖書館,博物館,展覽觀等;文化民俗,如文化遺產,風俗民情等。豐富的語文課程資源為豐富教學內容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們可以看出這些資源與文化傳播密切相關,是重要的媒介和平臺。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構建豐富而系統(tǒng)的語文教學內容體系,既有利于文化的傳播,又利于豐富技校文化的內容;既實現育人目的,又提升了校園文化的價值。
總之,在態(tài)度上,我們需要強化技校師生對語文教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作用的認同感,這是擴展技校文化建設途徑的前提;在實踐上,加速語文教學與校園文化建設的融合包括在指導思想、主題內容、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這是落實技校文化建設的保障。語文教學對技校文化建設有積極的意義,是探索技校文化建設不可忽視的重要領地。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2011:33-34.
[2]吳忠豪.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J].課程教材教法,2004(4):60-63.
注釋
①葛金國.校園文化:理論意蘊與實務運作[M].安徽大學出版社,200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