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中職語文,在如今的教育背景下,盡管有些被輕視、被邊緣化的感覺,但作為一名始終在一線工作的教師總是無以釋懷,故亦乘著課改的大潮,探討出中職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的策略,以供同仁商榷。
關鍵詞:有效課堂 師生互動 課堂氣氛 學情 有效提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6(a)-0115-01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有效行為。有效教學的核心—— 教學的效益即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對比傳統(tǒng)的教學實踐,它關注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更關注了教學中人的生存狀況,尤其是教師和學生的狀況,追求有效教學的過程,其實質就是一個教師和學生互動生成,共同成長的過程,要實現有效教學就要利用好課堂四十五分鐘,通過一系列策略使學生樂學、好學、會學。
1 了解學情,靈活運用教材
有效教學確定了三維目標: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上去促進個體的全方位發(fā)展,使獲得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的過程,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fā)展。通過問卷,中職學生對語文課堂的教學期許有以下表現:(1)熱愛語文學習型:希望課堂學習能放松心情,進入意境,陶冶情操,提升自我;(2)認真老實本分型:讓語文課值得期待,快樂有趣,內容豐富,配合上老師;(3)不善學習混日子型:希望課堂氣氛活躍,老師和藹,得到鼓勵,邊游戲邊學習?;趯W生的素質和實際學習狀況,在教學中因材施教是適合的教育,既對不同的學生施加不同的教育和影響。不同專業(yè),不同性別組成,不同的班級風氣等都是實施因材施教的考慮因素。分層教學是落實因材施教的很好做法,備課組在集體備課時認真研究分層教學,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制定教學內容。有效教學是注重差異的教育,是個性化教育。教師要秉承“通過學生、為了學生、圍繞學生、激發(fā)學生、服務學生”的宗旨,實現教師真正地關注學生成長。
靈活運用教材,根據學情恰當取舍。在有效教學過程中教材為中心已被打破。教材成為素材而并非“圣經”,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成為目的,教學真正成為教育的基本途徑。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可以揪出一個知識點“無限”放大,完成以舊知牽引新知,縱橫馳騁,實現三維目標。如《藏羚羊跪拜》結尾的續(xù)寫學生就很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情感上已經受到震撼,再授以聯想的方法和規(guī)律,洋洋灑灑寫出幾百字的內容就順理成章了。同時,正當學生意猶未盡時,可以再繼續(xù)完成類似的大作文訓練,真正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學生完成了自主學習。通過作文講評過程中的互動,摸清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的脈搏,引領學生步入正確的軌道,拉近了師生的距離,融洽了彼此的關系,擴充了教學時間,擴大教學內容范圍,給予學生最大的學習機會。
2 師生互動,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有效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師生之間權威依從關系,而變?yōu)槊裰?、平等、對話的師生關系,即由尊師愛生轉變?yōu)榛プ鸹鄣年P系。同時教學活動重心的遷移,即從師生間的單向信息傳輸轉向師生、生師、生生間的多維互動,導致教學方法逐漸從“注入”法向“互動”法轉移。語文教學相對于理科教學情感的投入要求多,課堂上教師的影響力不容忽視,積極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課堂教學激情四溢。具體方法:
(1)運用幽默機智的語言,時下流行,網上傳播的時髦語,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2)提升教師影響力,課堂上表現出來活力、力量、投入度、興奮性和興趣。用體姿、目光交流等方式傳遞給學生,感染學生,調動學生的情趣。
(3)游戲與教學接軌,成語接龍、猜謎語、接對聯、歇后語、演講比賽,課本劇、辯論賽等,小組競賽決出勝負,給予口頭和物質上的獎勵。“親其師,信其道”師生建立一種相互接納、互尊互愛的友好師生關系之后能積極投入學習,提升學習效益,完成學習目標。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拓展了學生的發(fā)展空間,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創(chuàng)造潛能,開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
(4)運用多種教學材料及語言和視覺幫助,靈活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優(yōu)質多媒體課件,給教學帶來方便和節(jié)省時間,那些圖文并茂、能移會動的課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增加課堂活力。
(5)讓學生通過參與設定目標和策劃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習動機。同時成功(成就感)也是激發(fā)學習動機的強大動力。當學生承擔的任務具有系列的挑戰(zhàn)性,即成功看來不是唾手而得時,可激發(fā)學習動機。
有效課堂教師是主導,而非主宰,學生為本,教師通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用詢問探究等方法,鼓勵學生推出并詳細闡述正確答案,逐步將學習的一些責任轉向學生—— 鼓勵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和決策。
最終有效教學課堂氣氛應該達到:和諧、民主,學生敢問、敢說、敢表現自我,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爭先恐后,人人參與、緊張活潑的氛圍,使語文教學的讀、說、議、評、寫貫穿始終。
3 加強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教師在課堂上能夠多樣地或靈活地呈現課時教學內容,有效課堂提問不能少。主要做到:
(1)問題難易適中,從易到難,分出層次。一篇課文的教學不可能只提一兩個問題,教師要高屋建瓴,統(tǒng)籌設計出一套系統(tǒng)化的提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高全體學生的參與率。
(2)問題能夠多思多展,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課堂提問的目的是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所以,從不同角度啟發(fā),并從課內知識外延到課外的相關知識。如學習了錢穆先生的《人生三步驟》思考這樣問題:“人究竟要如何活著?”聯想到當下人的價值觀和擇偶觀,“真的要找高富帥嗎?”“寧愿在寶馬車里哭,也不要在自行車上笑嗎?”聯系實際了,讓學生想的深、想的廣。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擴大了知識的利用價值。也是有效課堂的具體體現。
給學生一個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責任,在人生學習的道路上,教師就是學生在校學習生涯的引領者,教師要通過不斷的讀書、實踐,豐富自身內涵,從而提升業(yè)務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更好的服務于學生。
參考文獻
[1]李明惠.走出語文課堂教學沉悶的誤區(qū)[J].新課程學習(上),2011(5).
[2]詹建軍.語文課堂教學點滴談[J].陜西教育,2011(5):15.
[3] 陶龍金.語文課堂因等待而精彩[J].新課程學習(中),2011(7):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