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胡夫金字塔,共用了230萬塊石頭,每塊石頭平均重2.5噸,有的重達幾十噸。有學者估計,如果用火車裝運這些石料,大約要用60萬節(jié)車皮;如果把這些石頭鑿碎,鋪成一條一尺寬的道路,大約可以繞地球一周。據(jù)說,10萬人用了20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
外福來特別疑惑:這些又大又沉的石頭是從哪里來的?怎么開采的,又是怎么運來的?運來后,又是怎么堆砌上去的呢?現(xiàn)在考古界有一種比較科學的觀點,我們一起來看看:
石塊兒從哪里來?
據(jù)考古學家的考證,這些大石塊兒都是從附近或較遠處的采石場開采來的。當時,四周有很多這樣的采石場,原料還是不缺的。問題是,在公元前兩千多年,工人們是怎么開采的呢?
怎么開采石頭?
在那時開采石頭并不容易,因為當時人們沒有炸藥,也沒有鋼釬。古埃及人當時是用銅或青銅的鑿子在巖石上打上眼兒,然后插進木楔,灌上水,當木楔被水泡漲時,巖石便被漲裂。這樣的方法在今天看來也許很笨拙,但在四千多年前,卻是很了不起的技術(shù)。
怎么運輸?
但把石頭從采石場運往金字塔工地也極為困難。一種方法是把大石塊兒裝上橇,拖到建筑工地上;另一種方法是把大石塊兒裝上大船,沿著尼羅河運到建筑工地上。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需要很多人共同協(xié)作完成。
怎么堆砌上去?
工人們在建造金字塔的過程中,會把周圍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大石塊兒沿著斜坡拉上去,然后再一層一層地堆砌好。